從IDG資本再到鼎暉投資,王功權算得上是名利雙收。在外界眼里,王功權應該繼續譜寫新的傳奇,但他卻在巔峰的時候選擇了創業。
2017年12月28日,青普旅游的揚州行館在眾籌平臺開始吧上線,王功權對于此次眾籌充滿信心,因為青普眾籌與其他眾籌最大的不同并不是因為缺錢而眾籌,而是希望能夠找到真正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并有信心的合伙人。
走一條不同的路既不是酒店也不是民宿
從創立青普到現在,王功權花了太多的精力和口舌去解釋青普既不是酒店也不是民宿這件事,但收效甚微。他認為現在很多媒體和大眾對于民宿的認知有很大的誤區,民宿并不是一個新概念,民宿的本質是民眾經營,但隨著主流資本和專業服務機構的介入,國內的很多民宿早已經變質。過去的民宿就是不用開發票,不用消防措施,因為政府的本意是通過政策鼓勵民間對自營地的經營,從而改善生活條件。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民宿如果再按民宿的條件去享受政策,不太合理。那么如果一個民宿建得漂亮輝煌就是五星級酒店了,這當然也不合理。具體是民宿或精品酒店,都應該按照國家的管理分配、稅收政策、管理政策去區分。
將青普作為人文度假生活的供應商,青普的產品稱為度假目的地,是王功權津津樂道的事兒。青普無論從建筑、設計、場景,還是行館的硬件設施,都比民宿略勝一籌,至少是四星級酒店以上的標配。但如果從酒店這個元素來看,他們售賣的并不是床位,而是能夠實現人文度假生活方式的“服務包”——包括食宿、藝文體驗、與導師之間的互動以及在某個特定場景下購買文創商品。
顯然,王功權要做的是一門場景下的生意,依托于行館,去做食住行游購娛的產業衍生,等發展到一定程度,住宿基本是免費的了。
清晰的目標客戶群以及任重道遠的盈利模式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按照王功權的設想,青普不僅在產品形態上有所改變,對于客戶群的定位也進行了重新劃分,不再是以經濟實力去劃分,也不是按照職業和收入,而是按照價值觀、生活方式、性格、行為模式去劃分。青普的客戶群既不是那些少數處在金字塔尖的富豪,也不是處于金字塔下的大眾,而是處在中間那層的新中產或是向新中產靠攏的那部分人群,他們具備以下特征:1. 時間自由,沒有被職業和工作綁架,經濟上相對自由,不一定非常有錢,工作是階段性的;2. 有文化品位追求,向往人格獨立;3. 愿意開放互動;4. 能夠解決支付能力。
定位清楚了,客戶群清楚了,但如何將產品傳達給目標群體,如何吸引目標群體前來依然是讓王功權頭疼的事。青普的行館2017年10月份開始陸續運營,在未來他需要花更多精力和財力去打磨。
行館正式運營的時間不長,但依然有太多讓王功權自豪的地方。“體驗過行館的客戶,有人抱怨過我們的門縫漏風,也有人抱怨過我們的窗簾,但還沒有人對我們安排的人文體驗產品有過不滿。”王功權笑著說道。
伴隨著試運營后出現的一些問題,青普進行了及時修正。不可避免,青普未來還會遭遇更多不可預知的問題,這對于創業的王功權來說充滿了興趣和挑戰。但他深知,截止到目前為止青普沒有對手,只有目標,而這同樣也是他面對薛蠻子進軍民宿行業發起挑戰時的回復。因為無論從他內心還是青普的產品本身,本不可相提并論。
這是王功權首次在媒體面前正式回應“蠻子民宿”事件,面對史上最長反射弧,王功權笑稱私底下他和薛蠻子是很好的朋友,但是青普作為人文度假生活方式提供商,本身就是一種新的形態,用來作對比,確實不合適。王功權繼續解釋:“我們是把在地體驗與場景結合起來,實質上是打通了人文、度假的生態鏈,目前國內還沒有和我們一樣的企業。”
很多媒體人將王功權此次的創業當作是最有情懷的一次回歸,而喜歡寫詩的他也呼應了大家對他的判定,更有甚者覺得他一系列的動作一點也不像投資人,但正如吉姆·柯林斯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對創造卓越型企業的“第五級領導”的描述,他們往往不會站在前臺鋒芒畢露,相反,他們集沉默內斂、謙遜為懷的個人特質和不屈不撓的專業精神于一身……
而王功權,就是這樣的人。
專屬的原初生活和微型迪士尼
“青普”名字的原意,是指在西藏拉薩東南部有一座青普山,是藏傳佛教的幾個重要發源地之一,而“青普”就是藏語中回到原初的意思。這個寓意跟王功權和團隊想倡導原生態、回到生活本初的度假理念不謀而合。青普的行館主要建在中國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俱佳的山水勝處,希望打造沉浸式的度假居住空間,給用戶一種日常觸不到的生活方式。
青普的合伙人楊雪山在開始吧發起眾籌時提到:“中國的整個人文度假市場可以說是剛剛起步,而我們作為行業的早批進入者,不缺資本、不缺人脈,更不缺行業創新的膽識與魄力。”
獨特的行業資源是青普旅行的壁壘之一。此外,對行業有清晰獨到的認知,是青普旅行的壁壘之二。“我們其實就是在行業里硬撕開一道口,通過這么多年的投資經驗,我發現原來的行業劃分有問題,而一種新的并且符合未來發展方向的新物種正在形成,但市場上卻無人問津,青普就是這樣的新物種。”
一個卓越的領導者,必然有著關鍵時刻的決斷力,在關鍵時期抓住常人看不到的機遇戰略。每一個優秀品牌在崛起的里程碑里,也一定有一個關鍵時刻和強關聯詞。
未來3年,青普將在全國打造100家文化行館,作為青普旅游品牌的落地實體空間。這包括自建的6家行館——蘇州青普皇家驛棧、青普杭州等慈里行館、青普騰沖和順行館、青普福建土樓行館、青普揚州瘦西湖行館和青普麗江白沙行館,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中國高端度假版圖,全部選址位于長江以南,青普人管它叫“三南政策”:云南、江南(太湖、黃山、長三角的后花園為主)、東南沿海及海南(海洋文化為主),保證全年可營業。
另外還有兩種模式:一類是青普不投資,負責規劃選址設計;另一類是選擇符合青普調性的已有產品進行并購和投資,或者是和成熟的品牌進行合作,青普主要負責體驗類產品。
換一種說法,又稱為空間運營、綜合體驗店。王功權認為隨著消費升級和度假升級,未來的度假體驗一定是在一個場所內實現吃住行游購娛一體的綜合體驗。但這不是原始的體驗,而是將當地的特產、工藝、衍生品進行篩選、包裝,最后變成一種很精美的東西。
青普希望做的就是這樣的一個角色,像一個微型的迪士尼,里面包括了不同風格和種類的體驗性項目,對于用戶來說,是除了度假本身,對于自己所向往或者是在日常生活中沒有的一種生活方式的感受和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