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芹
摘 要:載體建設是現階段高校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高校黨建工作的落實和開展依賴有效的載體。目前,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存在黨員主動服務意識淡薄、黨員學習主動性不足、黨建載體缺乏成效、黨組織重選苗輕監管、重視制度建設輕載體建設等問題。因此,需要立足時代、立足基礎、立足民主、立足中心,在載體方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服務型;黨建;載體研究
載體建設是現階段高校黨建工作的一項重要課題,高校黨建工作的落實和開展依賴有效的載體。教師和學生黨員在學習工作中如何真正讓群眾感受到黨員的服務,關鍵是要選對載體。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只有突出載體的創新才能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凝聚力,保證黨組織的創新和活力,使其在推動高等教育發展和前進的道路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以服務群眾、做群眾工作為主要任務,加強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因此,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必須以服務為導向,突出載體創新。
一、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現狀
首先,高校黨政領導能認識到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制定了相關措施,布置落實相關工作。基層黨組織基本能夠結合學習型黨組織的建設,進行服務型黨組織的探索和實踐。
其次,基層黨組織重視制度建設,相繼出臺相關的基層黨組織學習制度、組織生活與考勤制度、黨員發展的選苗、育苗制度等,為黨建的各項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最后,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夯實基礎工作的同時,能注重深入社會,深入社區,靠近師生和群眾,有意識地開展一系列深入群眾、增強服務實效性的活動。
二、高校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突出問題
(一)基層黨組織及黨員主動服務意識淡薄
部分領導干部仍存在重管理輕服務的思想,不能正確處理好“管理”和“服務”的關系。部分黨員主觀上有一定服務意識,愿意為群眾服務,但慣于接受管理,服務內容往往局限于完成上級交辦的任務,滿足于完成份內工作,主動服務意識淡薄,缺乏主動和群眾溝通,了解群眾需要的意識,沒有從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服務,服務主動性不夠。
(二)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學習主動性不足
部分黨員仍片面地依賴于組織學習,對時事政治的關注度不高,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生黨員中存在班團工作突出,但專業課程成績不佳,無法在學習上為他人排憂解惑的現象;少數黨員入黨前熱衷于團學和班級工作,入黨后卻埋頭個人事務,不能堅持發揮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而廣大群眾對黨組織和師生黨員的服務需求領域日益拓寬,涉及各方面,但由于黨組織或黨員服務水平的局限而不能有效服務群眾的現象時有發生。
(三)基層黨組織片面認識網絡特點,載體缺乏成效
建設服務型黨組織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探索,著力創新服務師生的有效載體。隨著各類網絡新媒體的出現,各高校基層黨組織開始建立網絡黨建,如“微信群、QQ群”等都在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中發揮了作用,但相互之間各自分散,未能形成合力。組織生活形式仍較固定,局限于文件精神的學習或是紅色經典的參觀,在網絡載體使用方面,多局限于資料的分享,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效果和質量,使服務欠缺成效。
(四)基層黨組織重選苗輕監管,欠缺有效的考核激勵機制
部分基層黨組織把工作重點落在黨員發展上,重視前期的培育和選苗,輕視黨員的后續監督考核工作。實踐中,部分黨員入黨前積極主動,入黨后對基層黨組織事務參與度不高,存在推諉或應付的心態,組織意識、群眾意識、團隊精神淡薄。
(五)基層黨組織重制度建設,忽視載體的實質作用
部分基層黨組織過于注重制度建設,開展服務建設時循規蹈矩,未能充分考慮群眾的需求,做著貌似群眾所需,實質導致形式主義的事情。主要表現在載體搭建的深度不夠,在表面上做文章,在形象上下功夫,對于實際矛盾和問題有意避之。
三、高校服務型黨組織載體建設的現實要求
(一)立足時代,與時俱進
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服務型黨組織載體建設也必須要立足其時代性。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博、微信等網絡工具的日益發展,互聯網對高校師生產生了巨大影響。黨組織建設的載體設計必須要緊跟時代主旋律,適應時代的發展和學校的建設。
各基層黨組織應打破時空界限,根據黨建工作重點和黨員的特點,搭建不同的網絡交流方式,突出便捷、全面、溝通、實用的原則,實現網上與網下的互動交流,變被動交流為主動交流,確保黨的政策和基層組織建設融入黨員和群眾心中。
(二)立足基礎,突出實效
高校黨的建設應立足基礎性工作,發揮黨組織凝心聚力的作用和黨員的先進性,開展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的交流,依靠黨組織在思想建設和組織建設方面的優勢,通過適當的形式,做好服務,突出成效,優化黨建工作的成效。
(三)立足民主,科學引領
基層民主是黨建工作的生命。立足民主意味著要推進黨務公開工作,做到長期公開、定期公開、隨時公開,提高黨建工作的透明度。黨建活動的開展要體現民意,考慮參與度,真正增強黨組織的生命力。
(四)立足中心,服務大局
黨建工作的載體設計要以高校的中心工作為出發點和立足點,服務大局。將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真正落到實處,載體設計時必須考慮服務教學,服務師生,服務發展。
四、創新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載體的建議
(一)創新制度載體
首先,結合高校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以服務為導向的制度建設,包括黨務公開、民主評議、服務保障等制度,如領導干部服務制:書記院長接待日、黨政班子結對班級制等;基層黨組織服務制:黨總支委員結對黨支部制、黨員結對低年級班級等:黨員服務師生制度:黨員結對困難學生等。
其次,要制訂嚴格的黨外群眾監督考評指標體系,定期對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服務工作進行滿意度測評。把黨員服務與年度或學期績效考核等相結合,激發黨員、干部服務群眾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二)創新組織載體
首先,建立高校黨委、黨總支、黨支部三位一體的黨建平臺,將校園文化建設和黨建文化建設有機結合。三個組織既相互融合又各有側重,每個部分都是一面旗幟。使平臺成為基層黨建的活動場所,教學科研工作的交流平臺和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陣地。
其次,開展黨群聯動、師生支部結對活動。教師參與學生組織生活會,與學生黨員共同探討專業知識。基層支部和社區黨組織互聯互通,協同服務。同時,通過優秀黨員報告會和典型示范等活動,引領師生黨員增強服務意識,找尋自身在服務上的不足。
(三)創新文化載體
首先,各式各樣的活動都是文化滲透的重要載體,在黨組織內探索品牌活動,營造文化氛圍,是建設服務型黨組織的一個重要手段。
其次,豐富政治理論的學習形式,通過形勢報告會、優秀黨員報告會、黨建工作研討會、高年級黨員給低年級同學上黨課、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實踐基地參觀學習等渠道,擴大黨員學習的形式和內容,提高黨員們的主體參與度,促進活動長效化。
(四)創新網絡載體
首先,延伸黨組織為黨員服務的“網格布局”。要立足基層黨員教育管理和黨務工作需要,創新網絡信息的板塊設置。開辟“網上黨校”,開展黨員經常性網絡教育;開辟網上專區,進行黨員評議、黨員發展轉正公示。
其次,依托微信、微博、論壇等平臺,定期向黨員輸送最新時訊,提供討論平臺。借力微電影、微調研等微媒介,構建常態化的服務型網絡平臺。
參考文獻:
[1]黃卓君.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現狀及路徑探析[J].祖國,2017(1).
[2]葉佳林.加強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思考[J].中國輕工教育,2013(2).
[3]房曉軍,鄒永紅.高校服務型研究生黨支部建設的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2).
[4]王暉,陳先濤.新形勢下地方高校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四個維度[J].池州學院學報,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