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全世界都面臨著金融危機的挑戰,為了減少它對我國經濟建設的影響,必須高舉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從實踐的角度理解中國特色理論體系的內涵,掌握中國特色理論體系的精髓,通過實踐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筆者圍繞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統一的經濟實踐、三位一體的政治實踐、一元主導與多樣并存的文化實踐、共建和諧社會實踐以及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實踐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踐探索展開討論。
關鍵詞:經濟實踐;政治實踐;文化實踐
一、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統一的經濟實踐
(一)摸著石頭過河
經濟體制改革是推進經濟建設的內在動力,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起步較晚,經歷了漫長的探索,發現以市場經濟為取向的經濟改革效果顯著,在黨的十四大上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在經濟體制改革的實踐過程中,探索式的經濟實踐比總體設計的作用更大,只有在經濟實踐中取得成效的措施才會得到推廣,具體的措施通常采取分領域、分項目、分階段的方式推進,一項經濟實踐措施首先要經過試點,取得成效后,在全局范圍推廣。
(二)頂層設計
“頂層設計”是指在建設一個新系統前,考慮各子系統間的關系,自上而下設計藍圖。一是堅持科學的頂層設計。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我黨經過研究論證,做出多項科學的頂層設計,如“三步走”戰略、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目標、西部大開發戰略等。二是反對錯誤的頂層設計。在經濟發展中,由于經驗不足,我黨也做出過錯誤的頂層設計。如改革開放前的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三是警惕別有用心的頂層設計。在經濟體制改革中,要堅持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警惕一些人別有用心的頂層設計。
(三)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的內在統一
就這兩種不同的實踐策略而言,在改革初期,更多人選擇前者,因為它是一種實驗方略,即使出錯也能及時糾正。但當經驗積累一定程度后,更多人會選擇后者,因為通過它可以進行科學決策,使實踐路徑更清晰?!懊^過河”與“頂層設計”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實現了相互統一,“摸著石頭過河”因“頂層設計”得到提升,并為其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绊攲釉O計”在提升“摸著石頭過河”實踐策略的同時,也吸納了諸多元素,使設計藍圖能順利實施。
二、“三位一體”的政治實踐
(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做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領導核心,是維護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執行者。我黨在革命、建設及改革實踐中一直銘記黨的宗旨,將維護人民群眾的利益視為己任。尤其是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我黨全力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將人民民主放在第一位,逐步實現了人民當家做主。另外,我黨實施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將人民當家做主的權力寫進憲法及其他法律條文中。
(二)人民當家做主是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的內在要求
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是人民當家做主的國家。根據歷史經驗可知,我黨的執政目的就是踐行執政為民。我黨時刻為人民群眾著想,將人民群眾的所思所想作為奮斗目標。我黨在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過程中,始終把人民當家做主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我黨走的群眾路線正是我黨與人民群眾密切聯系的體現。同時,“依法治國”為人民群眾行使民主權利提供了途徑,從某種意義上講,社會主義法律是人民的法律。
(三)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無論是堅持黨的領導還是實現人民當家做主,都離不開法律保障。民主和法制,是互為依托的關系,民主是法制的前提,法制是民主的體現。在我國,“黨的領導”和“人民當家做主”在憲法及其他法律上得到了充分體現。我黨可以通過法律途徑發揮領導職能,人民群眾可以通過法律維護自己的民主權利。隨著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推進,黨的領導地位更加鞏固,人民民主權利也得到了進一步保障。
三、一元主導與多樣并存的文化實踐
(一)馬克思主義的一元主導地位
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權具有排他性,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種思想文化迸發,若不讓馬克思主義思想擁有主導權,其他思想文化(尤其是資本主義腐朽思想)便會趁機而入,對我國文化安全構成威脅。我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會趁機利用物質文化產品入侵我國文化,通過文化滲透改變我國國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價值觀。因此,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實踐中堅決不能抱有僥幸心理,必須擁護馬克思主義的一元主導地位,使其掌握思想文化領域的主導權。
(二)多樣思想文化并存
我國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是百花齊放,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是我國面臨的時代重任。必須在發揮馬克思主義思想主導作用的基礎上,讓多樣性的優秀思想文化迸發出來。如孔子學院在傳播我國優秀文化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04年11月,第一家孔子學院在韓國成立,意味著我國優秀文化代表儒家文化得到鄰國的認可。2007年4月,在北京成立了孔子學院總部,為傳播儒家文化提供了便利。隨著改革進程的推進,一些優秀的外國文化也被我國本土文化所接受。
(三)一元主導與多樣并存的契合
文化實踐中一元主導與多樣并存的契合是客觀存在的現象。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而言,一元主導表征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屬性,即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多樣并存表征的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其他文化。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過程中,所有文化都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基礎,接受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的指導,但馬克思主義先進文化需要通過多種表現形式才能使群眾才會產生文化自信,早日實現文化強國的夢想。
四、共建和諧社會實踐
(一)和諧社會需要共同建設
第一,建設和諧社會必須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其在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創建和諧社會首先要發展生產力,為創建和諧社會提供物質條件。第二,創建和諧社會要激發群眾在文化建設中的能動性,首先要讓人們產生和諧意識。第三,創建和諧社會要尊重群眾的意愿,充分發揮其在改革中的創新作用,通常來說遵從人民意愿的改革才能取得預期效果。
(二)和諧社會需要共享
第一,和諧社會共享具有實踐特征,能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就共同富裕來說,其有兩種意義,一是共同富裕是最終發展目標,是社會主義的價值理想,二是共同富裕能緩解貧富差距過大的問題。第二,和諧社會共享是法學發展觀的核心訴求。第三,和諧社會共享通過民生建設得到鮮活表現,民生建設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切入點。
五、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實踐
我黨提出了科學處理經濟、人口、資源、環境關系的主張,將控制人口、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放到重要位置,使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能適應人口生長,使經濟建設能與節約資源、環境保護相協調。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一是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在人與自然達到和諧的基礎上促進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二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它不僅體現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更是一種全新的社會發展模式。堅持發展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保障,為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協調發展提供了可能。
六、結語
總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經濟實踐主要是“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在經濟體制改革過程中實現了相互統一,政治實踐主要堅持黨的領導、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實現人民當家做主,文化實踐主要是實現一元主導與多樣并存的契合,共建和諧社會實踐主要是達到和諧社會共享的目標,共建和諧社會實踐主要是科學處理經濟、人口、資源、環境關系。
參考文獻:
[1]秦剛.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整體性認識[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7(4).
[2]戚雯涇.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的實踐生成和內在邏輯[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5.
[3]齊衛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實踐之基和思想之源[J].思想理論教育,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