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容
摘 要:我國對青少年進行的法治教育采取和實施了多種策略和方式,雖然獲得了一定的成績和效果,但仍然存在著需要完善的問題和不足。在國家政策的倡導和實施下,對于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必須采取針對性措施。而要整體提升和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效果性和效率性,需要從多角度、多方面著手進行,綜合分析探討和考慮各種因素,制定有效的青少年法治意識培養策略,補充青少年在法律意識方面的知識短板。
關鍵詞:法治教育;創新;青少年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在召開各種會議,也在考察高校時強調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在法律的規范下才能長治久安。因此,青少年在學習基礎課程知識的同時,要加強法治知識的教育。雖然我國在小學和中學的學校教育中不斷進行法律知識學習和教育,但學生在學校里受到欺凌、不懂法律常識的現象不斷出現,因此,在我國對于青少年的法律知識教育仍存在著較多問題。
一、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現狀分析
(一)區別法治教育與法制教育
法治教育和法制教育雖然在字面上只是一個字的差別,而且有一定的聯系,但其內涵有著較大的差異。法制的涵義指的是國家相應部門制定的法律文獻和相應的制度,是相對于其他國家制度而存在的。法治即是相對于人的主觀治理,法治的涵義即為人根據相應的、規定的治理方式和原則進行治理,法治的實施必須要以法制為基礎。筆者在本文所闡述的法治教育體系不僅強調對于青少年法律制度、法律條例的教育,更加重視法治思維的培養。
(二)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現狀
在國家政策的推動和支持下,我國對青少年進行了多方面的法治知識學習和教育,在學校、城鎮、農村等地方進行多種方式和方法宣傳法律知識和法治知識,如法治教育講課、法治知識宣傳單和讀本等。如今網絡信息傳送快速又便捷,而且青少年大多會瀏覽網絡,在網絡上加大法治知識的宣傳,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二、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反思
我國現行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雖取得可觀的成效,但仍存在著急需解決的問題。以下筆者將通過分析我國青少年法治教育現存的問題和不足,為之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體系的適當改善給予建議和思路。
(一)城鄉區域差距大
我國雖然在總體上取得了不錯的發展和進步,但是一種地區差異性的發展,城鎮與農村地區的差異尤其明顯。城鎮與農村地區在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等因素有著較大的差異,農村多種因素影響了其教育水平,教育資源也明顯落后于城鎮地區,青少年接觸的法治教育也明顯較少,致使城鎮與農村的青少年獲取的法治教育資源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和不均衡。
第一,城鎮地區的青少年生活在社會治安較好的環境,有良好的法治氛圍,能看到巡視的各種維持治安的警察,而農村地區就極其少見到警察巡視。城鎮地區的人民素質也相對高于農村的人民,更加注重法律的學習,而農村人民對于法律知識知之甚少,農村的青少年因而較少接觸到法治思想的熏陶。
第二,社會現代化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進步,城鎮地區人們的生活水平相對高于農村,大部分的城鎮家庭購置有電腦,青少年可利用先進的互聯網技術學習和瀏覽到法治新聞等法律知識。但總體而言,農村青少年了解法治知識的途徑較少,所接觸的法治教育資源與城市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
第三,生活在城鎮地區的青少年,接觸法治知識學習和教育的途徑和方式較多,而農村地區的青少年學習法治知識的途徑和方式多為在校學習和讀本,學習方式較為單一。
(二)法治教育成效問題有待解決
許多教育部門、法治部門、青少年團體等開展了較多的法治知識學習和教育活動,但并未取得較為理想的成效,許多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只是為了完成任務,沒有從思想上重視法治學習。
(三)青少年法治自覺意識薄弱
傳統的教學規劃和教育模式重視的是考試科目的學習,學生重在應付考試而學習。學校對法治教育沒有足夠的重視,對法治教育沒有合理的教學安排和要求。青少年為了學業考試需要學習的科目和內容較多,學業壓力重大,認為法治知識和問題距離自己較遠,現在學習也無所用處,不需要學習,對法治教育沒有在思想上給予足夠的重視。
(四)家庭角色缺失
在青少年接受法治教育的實際過程中,社會和家庭沒有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而是將法治教育的重要任務寄托于學校。學校雖然能提供一定的法治知識教育,但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學校的教育更偏重于理論。青少年對于法治知識的學習若只是理論的學習,將顯得枯燥乏味和無用。對于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社會和家庭應結合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法治問題和現象,進行法治知識講解和教育,讓青少年在問題中思考和學習法治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五)學校教育內容待完善
在當前的教育教學模式下,學校重在學生升學考試科目的教學工作,而法治教育不在學生升學成績的考試范圍內,因而難以得到重視。學校認為青少年學生在學校里只要服從教師的教學安排和管理,在學校就少有出現法治問題,無需花費升學考試科目的學習時間在法治教育上。
無論是什么年齡階段,無論是在學校還是社會,都會出現需要面對的法律問題。學校作為青少年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應當考慮學生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及其綜合發展的法律教育問題,讓學生在學校能多學習一些社會生活有用的知識。
學校應當完善和調整教學內容規劃和教學方案,在重視升學考試科目教學的同時,對法治教育給予應有的教學地位,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和規劃。
三、中國國情下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思路創新
(一)開好家庭法治教育第一學堂
家庭環境是青少年接受教育最起始的地方,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場所,父母的教育對青少年的成長和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應當重視孩子的法治教育,利用自身的社會經驗,結合現實生活出現的法治問題和法治現象,教育孩子學會利用法律的知識保護自己,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
(二)結合青少年實際,個性設置階段課程
參照其他國家在法治教育方面的優良教育模式和教學安排,改善和解決我國現階段法治教育存在的不足和問題。學校應將法治教育給予必修課的重視程度,在青少年所有的學習階段都要實施法治知識的學習和教育,設置階段性的法治學習課程。
(三)做好社會法治教育后勤大保障
青少年在家庭和學校里接受了法治知識的教育,更需要將法治知識應用于社會實踐中。利用社會的現實資源,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法治教育體驗和學習,補充在家庭和學校法治知識學習的不足,使青少年對法治知識有更好的體會和理解。
(四)回歸中心,以青少年為中心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不是短時間就能完成的任務,需要長時間、多方面的宣傳教育。并且需要青少年從思想上給予重視,認真學習法治知識,認真體會和思考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法治問題和現象,這樣才能達到國家對青少年法治教育應有的效果。
四、結語
青少年的法治知識學習,雖然不需要國家進行考試檢查,但法治教育切身關系到青少年今后的社會生活,關乎到國民素質的培養和提高。因此,青少年的法治學習就顯得尤為重要,而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則需要來自多方面的培養和支持。家庭、學校、社會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應當各自發揮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給予青少年更好地法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王偉.淺析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現狀與措施[J].法制博覽,2017(28).
[2]李挺.青少年法治教育現狀思考及思路創新[J].法制與社會,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