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東
(平煤神馬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河南平頂山 467000)
[定稿日期]2017-10-31
建筑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和施工的全過程中,面臨著許多錯綜復雜的問題及不確定的自然環境,致使工程項目難以達到預期的成本、質量和工期目標,同時會帶來經濟上的損失。由于這些影響因素的存在,會造成投資決策失誤、施工方案計劃不周、工期拖延、人身傷害、財產損失、生產運營不正常等嚴重后果。因此,建筑企業要追求效益,就必須認識自己所面臨的風險,了解風險的性質,分析風險的根源,判斷風險發生可能造成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對企業最有利、最有效的風險控制方案。
1.1.1 客觀性
施工合同的風險是客觀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只能正確認識它,準確地進行預測分析,積極防范風險的發生。
1.1.2 大量性和多發性
建筑工程項目規模大,建設周期長,投資大,可能產生風險的因素多,一方面,建筑工程受自然災害影響的風險極大;另一方面,工程技術日趨復雜,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建筑工程的風險。
1.1.3 不確定性
施工合同風險有的是可以預測的,有的是很難預測的,甚至是無法預測的。
1.1.4 不利性和損失的嚴重性
建筑工程投資巨大,涉及面廣,在建筑物內活動的人員眾多,一旦建筑物出現質量安全事故,容易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和惡劣的社會影響。
1.2.1 工程款墊資的風險
一些建設單位沒有資金急于上項目,而建筑企業為了爭取到工程的施工權,不得不墊資施工,這為以后拖欠工程款埋下了禍根。
1.2.2 工程款拖欠的風險
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拖欠工程款的問題嚴重。巨額的工程款拖欠給建筑企業帶來的風險是:利息負擔過重,賺的錢不夠支付利息;生產經營資金周轉困難,壞帳風險大;影響到農民工工資的發放及社會穩定。
1.2.3 不平等合同條款帶來的履約風險
有的工程項目,建設單位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建筑市場僧多粥少競爭激烈的情況,迫使建筑企業簽下不平等施工合同。
1.2.4 材料供應的風險
建設單位不能及時支付工程款,建筑企業只能暫時拖欠材料款,造成工程停頓或工期拖延,建筑企業面臨工期拖延的風險。材料價格的上漲也是建筑企業面臨的另一重大風險。
1.2.5 合同實施過程中翻臉的風險
建設單位、建筑企業雙方就未盡事宜在合同中留有缺口是經常會發生的情況,這類缺口既可以化解風險,也可能蘊藏事后翻臉的風險。
1.2.6 工程變更的風險
施工是復雜的生產經營活動,在項目建設和合同實施過程中難免會發生合同變更的情形,給建筑企業帶來中途變更的風險。
1.2.7 施工索賠的風險
在充滿風險的建筑市場中索賠是建筑企業保護自身利益的一種方式,索賠主要是在合同實施階段,同時它也是建筑企業為避免風險所采用的最后手段。
1.2.8 后期損失的風險
竣工結算是項目生產經營的結果,也是經濟問題積累的階段,建筑企業面臨著發生后期損失的風險。竣工結算風險,實際上是前期合同談判和施工過程風險的延伸和集中體現。
1.2.9 分包風險
無論對建設單位還是建筑企業來說,分包都是一把雙刃劍。工程分包不能解除承包人任何責任與義務,分包單位的任何違約行為或導致工程損害或給發包人造成其它損失,承包人均承擔連帶責任。
1.2.10 技術及環境方面的風險
(1)地質條件。異常地質情況或遇到其它障礙物都會增加工作量和延長工期。
(2)自然災害。主要表現為異常天氣,如臺風、暴雨、大雪、洪水、泥石流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和其它影響施工的自然條件。
(3)施工準備不足。施工現場存在周邊環境等方面自然與人為的障礙或“三通一平”等準備工作不足,造成建筑企業不能及時做好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4)設計變更或圖紙供應不及時。設計變更會影響施工計劃,帶來一系列問題;設計圖紙供應不及時,會導致施工進度慢。
(5)技術規范不明確。尤其是特殊施工工藝工程驗收和結算的標準。
(6)協調不力。施工過程中出現與自身技術專業能力不相適應的技術問題,各專業間存在不易及時協調的困難等。
(7)潛在技術風險。工程建設中,存在盲目追求新穎結構體系的現象,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論證,存在潛在技術風險。
2.1.1 預測、分析、評價風險
風險雖然具有不確定性,但并非不可知,絕大多數可以預測,風險概率在一段時間、一定范圍內是穩定的,使這些風險事件概率相對普遍存在。
2.1.2 控制風險
主要是施工合同談判簽訂前、合同談判簽訂階段和合同履約階段的風險控制。
(1) 重視合同談判簽訂前的風險防范。這是施工合同事前要進行的風險防范。施工合同談判前,建筑企業應設立專門的合同管理機構負責施工合同的訂閱,并實施監督、管理、控制。要了解建設單位的資金、信用度、經營作風、履行能力和是否具備簽訂合同的條件。
(2) 合同談判及簽訂階段把握好風險防范。
(3) 合同簽訂后,加強合同履約管理。
2.1.3 合理轉移風險
(1)推行擔保制度和工程保險。
①推行擔保制度,是向第三方轉移風險的一種有法律保證的做法。
②推行工程保險制度。工程保險是建筑企業轉移風險的一種重要手段。《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內也對工程保險、第三方責任險、人身傷亡險和施工機械設備險等設置了相應條款。
(2)推行索賠制度,相互轉移風險。索賠的前提是簽好合同,在簽訂合同時要特別注意兩點:為自己埋伏下索賠機會;使對方忽略履行合同時可能產生的錯誤。
(3)將風險大的分項工程分包出去,向分包商轉移風險。
(4)與其它企業組建聯合體,揚長避短,共同承擔風險。
2.1.4 合理回避風險
在承攬工程、合同簽訂前對工程風險進行分析,風險大的工程應及早放棄、予以回避。
2.1.5 利用風險
風險利用是指把風險轉為機遇,利用風險來盈利。在工程承包中,風險與利潤是并存的,回避所有的風險,則使企業失去了發展的機遇。在相同風險的條款下,只有敢于正視風險,及時抓住機會,才能獲得更多的利益。
2.2.1 工程款墊資風險的防范
(1)要控制工程墊資。對于建設單位資信良好,有可靠的資金保證,確有調度性或臨時性資金困難的,有特殊重要意義的工程可以適度墊資。
(2)要分清工程墊資的性質,在工程項目履約過程中的變相墊資已愈來愈成為工程墊資的核心問題,對于承包合同中或補充合同中需墊資施工包括支付周期延長等變相墊資的項目,在建筑企業承受能力許可的同時,必須商請建設單位給予有效的擔保或實物抵押。
(3)實行合約墊資。在實施合約墊資制度時,要增強法律觀念,對墊資方式、使用辦法、歸還方式、歸還期限、違約責任等做出細致而明確的規定,最大限度地減少墊資風險。
2.2.2 工程款拖欠風險的防范
建筑企業要配備專門人員,多渠道地對建設單位的投資主體、注冊資本和土地取得方式、地價支付進度和來源、建設期資金渠道、銀行貸款的條件等進行全面了解,還可以建立建設單位信用擔保制度來防范該風險。
2.2.3 不平等施工合同帶來的履約風險防范
(1)在指導思想上,要力爭簽訂一個有利的合同,為日后的順利完工奠定基礎。
(2)在人員配備上,要有熟悉和知情的專業人員參與商簽合同。要求主合同談判人員既懂工程技術,又懂法律,既懂經營管理,又懂估價和財務等專業方面知識。
(3)在策略安排上,建筑企業要善于在合同中限制風險和轉移風險,達到風險在雙方中合理分配。
(4)建筑企業在正式合同簽訂前應進行嚴格的審查把關。一看合同是否合法,建設單位的各種審批手續是否完備;二看合同是否完整無誤,包括合同檔的完備和合同條款的完備;三看合同雙方是否責任和權益平衡;四看合同實施后會帶來什么后果;五看雙方對合同的理解是否一致。
(5)已經簽訂的合同,在施工執行過程中要加強管理,盡量避免不平等的事件發生,或發生后盡量通過索賠等手段,減小風險損失,在實施過程中盡量降低不平等性。
2.2.4 材料風險的防范
(1)材料價格浮動是經常遇到的風險,在招標投標時,必須及時掌握市場價格,使報價準確合理。
(2)在合同中約定,材料數量的確認必須以項目負責人簽字并加蓋公章的收貨單為準,作階段確認和結算。
(3)實行材料集中采購。
(4)與材料供貨商簽訂合同時,注意把握市場行情。預見要漲價的材料要一次性多采購一些,或在簽訂采購合同時把價格一次定死,分批提貨;預見要降價的材料,可以少采購一些。
(5)對材料商的付款要在合同中約定與主合同中建設單位對建筑企業的付款條件一致,建設單位給建筑企業按比例付款,給材料商按同樣比例付款。
2.2.5 合同實施過程中建設單位翻臉風險的防范
最好的辦法是“先小人,后君子”,一是要把合同缺口中可能發生的問題想全,確定一個雙方認可的處理意向和原則;二是尋找雙方共同利益的平衡點,并用書面協議的形式確定下來;三是避免把公關時期雙方接觸所形成的親密關系帶進合同缺口的談判中,要規避商業陷阱,盡量不要存在含糊的、有爭議的條款,使合同能體現雙方責、權、利的明確界定。
2.2.6 工程變更風險的防范
防范這類風險,一是要及時針對合同內容的變化提出補充條款,并用法律的形式確定下來;二是要堅持書面簽證,對已經發生變化的內容不簽證不施工,要防止“口頭協定”了事;三是要樹立“明天就要打官司”的思路,做好資料收集、整理和分析。
2.2.7 施工索賠風險的防范
不可預測的風險總是存在的,風險事件的發生是造成經濟損失或時間損失的根源。必須了解索賠制度對轉移風險的意義,學會正確的索賠方法。
2.2.8 后期損失風險的防范
(1)建設單位拖延風險防范,在工程具備交工條件后,建筑企業應立即提交工程竣工報告,督促建設單位組織驗收。必要時建筑企業可以根據有關規定自行交工。竣工結算工作應在工程竣工前就著手進行,有關計算工程量的工作在工程交付之前就應基本結束,可以在工程竣工交驗的同時提交竣工結算,縮短結算周期。
(2)對于建設單位后期結算中否認“口頭協議”的工程量,只有靠建筑企業加強合同及變更方面的管理,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加強相關資料的收集,及時將“口頭協議”以書面報告的形式讓建設單位進行確認或簽證。
2.2.9 分包風險的防范
(1)分包風險是建筑企業總承包管理中易出現的主要風險之一,有時會直接導致項目管理的失敗。規避分包風險就必須在遵照執行總承包合同的前提下制定出合理的分包合同。推行履約保函制度,通過保函獲得經濟擔保,制約分包。
(2)建立合格分包商名錄,對曾經合作過的,具備一定專業施工能力和經濟實力,信譽好,在工作中互諒互讓的分包商,要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
(3)避免建設單位直接指定分包商或直接給分包商付款。
2.2.10 技術及環境方面風險的防范
(1)加強施工圖設計的審查。建設單位應將施工圖設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審查,施工圖設計未經審查批準的,不得使用。
(2)組織專家論證。施工中采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建筑企業采用不太成熟的技術方案,應組織專家進行論證。
(3)熟悉當地的地質條件。開挖后發現地質情況與地質資料不一致時,應立即向建設單位報告,并經原勘探單位重新勘察,確保掌握正確的地質情況。
(4)熟悉當地的氣候條件。要掌握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基本規律,做到提前計劃,施工中科學安排,避開環境危險期。
(5)加強圖紙審查。建筑企業要加強圖紙內審,找出圖紙中矛盾、遺漏、不符合強制性標準之處,在圖紙會審時提出來,讓設計進行更改。
(6)推行工程質量責任保險制度。建筑企業可以通過質量保險達到轉移風險的目的。
針對建筑企業常見的施工合同風險進行了深入全面的分析,歸納了風險類型,剖析了產生風險的原因,提出了應對風險的措施。在工程建設領域競爭激烈的今天,建筑企業只有增強風險意識,完善風險機制,加強風險防范,才可能規避風險或減輕風險帶來的損失,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1] 孟向惠.施工總承包企業面臨的風險分析及對策研究[D]. 南京: 東南大學,2006.
[2] 王純宇,鐘媛霞.施工單位施工合同風險防范分析[J].山西建筑,2008(1):273-274.
[3] 米守斌.施工合同風險分析與防范措施[J].建筑經濟,2007(12):247.
[4] 王俊霞.施工企業合同風險與防范[J].中國電力企業管理,2008(1):78-79.
[5] 葛立杰,陳秀麗.論施工合同風險控制[J].河北建筑工程學院學報,2007(2):127-128.
[6] 孫德林.淺談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的風險防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9):211-213.
[7] 李文忠.施工合同風險的防范與控制[J].河北企業,2006(10):23-24.
[8] 劉士敏,袁大祥.施工合同風險分析及防范[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3):2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