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促進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為主線,讓居民從后臺走向前臺,從配角轉變成主角!積極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決策》: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加強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具體到方興社區來說,在社區體制機制創新上的著力點是什么?
沈先財:作為街道級“大社區”,方興社區率先從體制機制創新上找準突破口。
首先是建立“一委一會一中心”的組織架構,實現扁平化、垂直化管理,由原來的街道一社區兩層管理框架,變成社區一層治理機構。“一委”即社區黨委,負責基層黨組織建設,對社區治理工作進行政治領導、方向引導、業務指導;“一會”即共治理事會,由社區內47家單位和27位居民共同組成,是社區開展共建、共治、共享的具體平臺;“一中心”為社區服務中心,對上承接區直部門安排的行政任務,對下開展居民服務。其中社區內所有行政事務均在服務中心集中處理,快速高效。據2017年數據顯示,方興社區服務中心共接受咨詢近6.7萬人次,同比增幅25%。
“一委一會一中心”的組織架構,簡明有效,不僅明確了黨組織的統領地位,搭建起多元共治的有形平臺,同時還通過理清社區行政事務,為居民自治釋放出活力與空間,有效提升了社區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水平。
《決策》:社區治理能力的提高,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是重要方向。方興社區在“四化”治理上將如何實現?
沈先財:方興社區緊緊圍繞“智慧方興、首善社區”總定位,以平安法治社區、智慧創新社區、睦鄰美麗社區、生態低碳社區和國際化先行社區“五型社區”建設為目標,實現平安法治為基礎、城市綠肺為保障的社會福利社區。這與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提高社區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的要求高度契合。
智慧社區新方向
《決策》:方興社區成立近三年來,突出智慧社區建設,在下一步社區治理創新中,將突出哪幾個重點?
沈先財: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下一步將以創建省級“智慧社區”為契機,聚焦“精準管理、精準服務、精準經濟”三大核心任務,以“三大平臺”為抓手,努力打造社區治理方興樣板,為基層社會治理提供“方興方案”。
在精準管理方面,對數字城管、可視化指揮調度平臺、綜治維穩信訪中心等7個平臺進行整合,做強“大綜管”實體調度指揮平臺。同時,通過設置“綜管二維碼”、繪制社區一張圖,實現信息化與網格化有機融合。通過這些舉措,運用后臺數據庫的完善和云端分析,打造“大綜管”2.0版。
在精準服務方面,通過社區服務“社管通”平臺,主動接入市、區各類信息系統,根據承接辦理的社會服務事項不同特點,在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分類為不同人群提供精準服務。對無需居民提供材料的事項按時主動辦理,上門服務;對僅需提供基礎材料的事項,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的模式,開通網絡辦理渠道;對需現場辦理的事項,推行前臺受理、后臺辦理的模式,實現一站式辦理。
在精準經濟方面,通過社區治理創客中心平臺,與科大訊飛等高科技企業合作,在大力推動社區治理產業化的同時,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和價值,通過數據分析商戶分布情況和居民需求,合理謀劃沿街商戶、農貿市場等商業業態布局,有效分析社區發展需求,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水平,打造精準經濟。
五項工程新引領
《決策》:黨建工作在社區治理中起著統領作用,方興社區將如何以黨建工作促社區治理創新?
沈先財:在社區治理和服務中,黨組織發揮著引領和核心作用。在具體舉措上,通過推進“五項工程”,夯實基層黨建工作的基礎。
一是黨建引領工程。主要是在思想、組織和陣地等方面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比如在“大綜管”中,綜管中心黨支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帶頭認領責任片區和先鋒崗,深入居民區、學校、商務樓宇中開展工作,實現了“院墻”內外常聯動、綜管工作無盲區,打造出具有鮮明特色的綜管黨建品牌。在居民區,打造以黨組織為中心,居委會、物業、社會組織、居民骨干積極參與的小區微治理模式,通過各方力量參與和協商議事,打通居民區內部治理的微循環通道。
二是增能工程。通過加大培訓力度,對黨員干部實現輪訓,不斷提升基層黨務工作者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進一步激發和提升黨員發揮作用的意識和行動。在回遷小區康園,黨員們主動認領的服務項目有13個,常年開展停車引導、愛心護學、黨員關愛等活動,取得良好社會反響。
三是非公黨建升級工程。以共治理事會為載體,區域化黨建為抓手,依托非公黨建工作站,根據社區商務樓宇入駐情況,擴大在中小企業中的黨建工作覆蓋面。通過黨建工作的引導,提升社會資源投身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和參與度。轄區內的壽春中學是一家省內知名的民辦學校,校黨總支成立后,主動參與社區事務,先后承辦社區趣味運動會2次,參與社區協商發展座談會4次,發揮了示范作用,推動了社區共治。
四是智慧黨建工程。在轄區范圍內廣泛推廣“兩微一端”,通過微博、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擴大基層理論宣傳覆蓋面,提升基層意識形態工作的質量;通過“智慧方興”APP專欄“黨員E家”,引導駐地單位黨組織通過“黨員E家”,與居民進行需求對接、服務認領,提升區域化黨建工作水平。
五是防火墻工程。通過梳理摸排基層治理中存在的廉政風險點,對一些重點領域實施雙向承諾,如在工程招投標領域,要求招投雙方簽訂承諾書,拒絕暗箱操作;在“大綜管”領域,對于工地管理、廣告審批等風險點,相關責任方簽訂雙向承諾責任書,堅持抓早、抓小、抓苗頭,強化執紀問責,筑牢源頭防火墻。
《決策》:方興社區的治理創新引起各界廣泛關注,放在合肥市,乃至安徽省的基層社區治理中看,方興社區的創新性做法有什么樣本價值?
沈先財:方興社區位于安徽省行政中心所在地,各項工作標準要求較高。方興社區也是街道級大社區,與傳統街道相比,社區承擔的行政事務只增不減。這就倒逼社區必須堅持基層體制改革創新,通過體制創新釋放社會資源參與。在探索的過程中,逐漸走出了一條可復制易推廣、小成本高效率的方興模式。
概括來說,一是向社會要資源,項目化運作帶來的是社會化參與,為探索形成一條簡單易行的基層社區治理道路提供了資源;二是向科技要力量,智能化設備又為信息化提供了數據,智能設備的補位大大提高了后臺的運轉效率,通過數據分析形成決策依據,最終達到精準管理、精準服務的目標。
作為最基層的社區,我們將堅持黨建引領、居民自治、多元共治的原則,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通過共治理事會載體,吸納各方資源參與,實現共建共治;持續深化體制改革,提升居民自治能力,建成有歸屬感、幸福感的精神家園,推進社區治理成果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