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嬌
摘要:本文通過對高職醫學院校輔導員現狀分析,對怎樣提高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進行了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輔導員 職業化 穩定健康發展
高職醫學院校的輔導員是從事德育工作和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參與者和骨干力量,是醫學生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是醫學生發展的人生導師。然而目前高職醫學院校普遍存在著輔導員數量不足、專業知識結構多樣化、晉升難度大、職業幸福指數不高、流動性大等現象,勢必會影響輔導員隊伍建設以及穩步發展,更對醫學生的全面發展造成不良影響。因此,保證輔導員隊伍的健康穩定發展、提升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拓寬新的晉升渠道等應成為高職醫學類院校的工作重點。而這勢必要加強輔導員隊伍建設的職業化建設,切實做到醫學生的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
現階段高職醫學院校輔導員隊伍總體上呈現:輔導員年齡年輕化,專業知識結構多樣化,輔導員陷于日常事務的管理中,容易出現職業倦怠等特點。造成了對輔導員的角色認識存在偏差,職業幸福指數不高。
(一)輔導員隊伍流動性大
現階段的高職醫學院校由于辦學條件相對薄弱,輔導員的學歷大多是本科畢業,他們思想比較活躍,工作熱情積極,與學生交流通暢、代溝比較?。坏珜ψ约旱穆殬I生涯規劃沒有清晰合理的認識,大多數輔導員沒有將輔導員工作作為可以從事終身的職業,他們認為輔導員工作的理想年限為1~4年,缺乏職業認同感和歸屬感。有部分輔導員把輔導員工作作為一個過渡,這樣就造成輔導員隊伍的極大不穩定。
(二)專業知識結構不合理
高職類輔導員的專業大多數是工科、理科、文科等與學生管理工作關聯不大的專業。雖然輔導員知識結構的多樣化,可以使醫學生拓寬視野,學會用不同角度看待問題。但也使輔導員的管理工作缺乏相應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支撐,不具備系統性與理論性,只局限于學生管理工作的表面現象,更不用說進行深層次的科研工作和學術研究,這不僅不利于輔導員個人長期發展,也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熟繁榮。
(三)日常事務繁瑣,進行科研和學術研究的時間不足
輔導員的工作內容主要是圍繞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的發展指導和學生事務管理三個方面展開。這三個方面具體為:班集體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的社會實踐、網絡行為的引導、學生心理健康的輔導以及危機干預、貧困自助和評優評先等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輔導員精心組織、策劃和監督;日常的事務管理工作與醫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密切相關,需輔導員不厭其煩,事事關心;學生的發展指導,關系著醫學生的長期和可持續發展,更需要輔導員做到“有形”和“無形”的引導,這些工作,都需要輔導員傾注巨大的精力。另外由于大多數醫學類高職院校沒有嚴格按照1:200的比例或部分高職醫學院校的專職輔導員還需從事大量的行政工作,多頭管理、角色復雜化使得輔導員整天忙于瑣碎事務,整天勞累,身心疲憊,更不用說有時間和精力對實踐和科研工作相結合。
(四)待遇較低,職稱晉升比較困難
建立長期、合理、有效激勵機制,提高輔導員工作的激情和戰斗力,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開展。但在現階段的高職醫學院校內,相對于專業教師,缺乏公平感,輔導員的薪酬待遇偏低。
教育部的24號令中明確指出,專職輔導員可按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要求評聘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或其他相關學科的專業技術職務。但在現階段的高職院校中,有許多優秀的輔導員為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而學校關于輔導員的職稱晉升制度還處于萌芽狀態,沒有明確的相關文件或可操作的條例。
(五)自身能力建設薄弱
長期以來,輔導員工作處于高職院校教師的底端,工作崗位沒有得到公平的對待,使得缺乏對自己輔導員工作角色的正確認識,工作成就感不高;有部分輔導員認為,輔導員是“‘保姆”、學校管理系統中的“萬金油”,只是一些事務性的工作,不需要太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另外部分高校實行學生管理一票否決制,使得輔導員認為只要能保證學生安全。造成重實踐經驗、輕理論研究的現象,使得輔導員在學術研究和科研方面處于尷尬的境遇。
輔導員職業化對于提升輔導員的社會地位和經濟待遇具有重要作用。輔導員職業化的發展在高職醫學院校處于起步階段,要做好輔導員的職業化建設需要學校政策的傾斜和保障。
(一)建立嚴格的選聘制度
高職醫學院校輔導員的選聘要結合本院校自身學科的實際情況和發展來設計。醫學類院校在選聘時,要盡可能選拔教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等專業畢業的優秀人才,同時也要注重選拔一定數量的具有醫學教育背景的優秀畢業生,促進輔導員對醫學生進行學習指導和專業發展的指導,培養一些輔導員成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專業,也培養具有醫學背景的輔導員成為專業教師隊伍中的學生管理專家,促進輔導員的職業化、專業化發展。
(二)加大對輔導員培訓力度,積極創建有利于輔導員進行科研的環境
高校輔導員應是一支穩定發展的專業隊伍,輔導員應受過專門的職業教育或訓練;具有專門的專業知識支撐,并具備在學生管理工作領域進行科研與學術研究的能力。
輔導員的專業化培訓,使輔導員的工作更加系統化、理論化、科學化:通過基本工作素養培訓,幫助輔導員梳理已掌握的政治理論體系,使相關政治理論更加靈活、生動地運用到相應的醫學生管理工作中;通過法規及基本管理制度的培訓,幫助輔導員掌握高職醫學院校的管理制度、對輔導員的業務要求,以及輔導員工作的科學理念和基本原則;通過專業技能提升培訓,幫助輔導員提高其專業技能、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高職醫學院校還應積極創造有利于輔導員進行科研的條件,并為輔導員隊伍的科研工作提供平臺,促進其在日常的學生管理業務領域中進行研究與創新。鼓勵輔導員申報市級、省級及國家級科研課題,并設置專門的學生管理工作研究經費和課題項目,提倡、鼓勵、并組織輔導員進行課題研究。高職院校應定期開展輔導員業務交流會、研討會,不定期邀請有經驗的輔導員或專家以及省級、國家級輔導員大賽獲獎者進行業務水平和科研方面的交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論文交流會,有助于輔導員進行總結經驗、提高專業水平。
(三)拓寬輔導員的晉升渠道
高職醫學院校應切實做好輔導員的人才流動工作,主要是“轉”、“提”和職稱晉升?!稗D”主要是指專職輔導員向學校內部科研、教學和行政崗位流動或是通過公務員考試或脫產考研究生的形式進行社會轉崗。
“提”:主要是指專職輔導員被提拔為黨政干部。根據工作需要和專職輔導員的經歷,可以向校內管理崗位輸送或向國家機關和事業單位部門推薦。
高職院校應盡快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設定一定比例的專職輔導員職稱晉升指標。
輔導員應秉持學習型心態,實現個人進步與價值體現。高職醫學院校輔導員應在正確認識自身優缺點的基礎上,確立自我學習的計劃,拓寬知識面,逐步掌握學生思想工作的規律和特點,拓寬學生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做好醫學生的知心朋友、指導者和引路人。不斷地進行工作方法的創新,更新工作理念,提高工作效率。通過堅持不懈的學習,使個人素質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鍛煉。
根據職業化對輔導員科研能力提升的需求,輔導員應結合自身特長提高科研能力,促進個人可持續發展。通過參加相關研修培訓、課題研究與思想政治學科的研討會,增進與同行輔導員的交流和探討,促進實踐與理論的結合,激發自我的創新和科研意識。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最新高校輔導員自身能力建設與工作指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蔣武鵬.高校輔導員從實踐型向實踐研究型轉變的思考[J].實踐與探索,2012,(32).
[3]鄧壽群,黃洪強,甘雅芬,劉民.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研究[J].現代閱讀.2012,(12).
(作者單位:河南護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