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以莒縣為例,對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和水利部、環保部《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要求,借鑒莒縣在河道采砂監管和治理工作中實施的有效舉措和成功案例,分析和研究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河砂監管 治理 調研 對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和水利部、環保部《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下發后,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國土資源局結合全縣河道管理工作的實際,全面履行自身職責,切實加強河道黃砂開采利用的規范和保護,依法依規推進國土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促進了縣域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莒縣河道分布及開發利用現狀
莒縣現有沭河、濰河兩大水系,以及青峰嶺、仕陽、嶠山三大水庫,能夠采砂的河道主要有沭河、濰河、繡珍河、茅埠河、袁公河、洛河等,砂石總量約為1.2億立方米。目前,莒縣采砂區域主要分布在沭河以內,北部鄉鎮安莊、果莊、碁山、洛河,河砂多采于部分小河道以及青峰嶺水庫等上游地帶。
莒縣河砂開采主要用于建筑用砂,莒縣水利、沭河管理部門會同莒縣國土資源局在河道、水庫內劃定采砂點,測定方量,通過招拍掛的方式出讓開采,進入建筑用砂市場。按照有關河道管理的規定,每年6月1日至9月30日汛期河道內全面禁止采砂,全縣在河道內設置的采砂點禁止開采。為保障建筑用砂,莒縣水利、沭河管理部門會同莒縣國土資源局每年都會設置一批采砂場,2012年集中規范整治后,2013年設置11個砂場,2014年設置11個砂場,2015年未新設置砂場,2016年設置10個砂場。
二、莒縣河道治理及工作措施
(一)超前規劃,嚴格審批,依法推進涉河土地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1.超前規劃河道及周邊土地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根據河道管理的需要,莒縣國土資源局聯合河道、水利、公安等部門對河道及周邊的土地礦產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因地制宜,超前規劃,在確保河道監管用地需求和河道疏通采砂的同時,杜絕影響河道環境項目的準入??h政府成立了公安、沭河所、國土、環保、林業、水利等部門參加的砂場規劃領導小組,在對河道實地勘察的基礎上制定了開采規劃和計劃,最大限度地保護河道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2.嚴格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的審批監管程序。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原則,嚴控河道及周邊土地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審批程序,嚴格審批流程,建立健全集體研究會審會簽制度。每個砂場的設置經村鎮蓋章同意一式兩份,一份報沭河管理所或水利部門,一份報河砂管理領導小組,由沭河管理所或水利部門提出砂場規劃意見,上報縣政府。縣府研究同意后,聯合各部門到現場勘查礦區位置是否符合防洪需要、是否在基本農田保護區內,如果符合辦理條件,由國土資源部門確定拐點坐標、確定礦區面積、出讓方量、出讓期限、掛牌起始價及競價增幅。河砂資源經招拍掛出讓后,確定競得人,交齊價款及各項稅費后方可開采。
3.嚴格涉河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和利用的批后監管。對按照規劃設置的合法采砂場依法劃定區域、核定方量、安裝監控,按照“一礦一檔”的原則對全部礦山(坑、點)建立了檔案,對合法礦山(坑、點)的產前、產中、產后進行全面監管,確保不超層越界、超范圍、超限開采。對合法審批的涉河土地建設,進行定期、不定期巡查和監控,利用科技手段上傳土地利用情況,嚴防超面積建設以及擅自改變土地用途。
(二)加強巡查,強化監管,嚴厲打擊涉河違法占地建設和涉河非法采礦行為
1.加強河道及周邊違法占地建設的監管。在對照自身職責,在指導、監督河道管理范圍內土地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的基礎上,加大對河道及周邊違法占地建設的巡查和查處力度。特別是針對河道及周邊非法占地建設養殖場的行為,配合相關鄉鎮(街道)政府積極進行專項區域整治,嚴防違法占地建設行為的發生。
2.加強河道及周邊礦山開采秩序的監管。結合礦山整治,打擊涉礦違法行為,特別是加強“三區兩線”和飲用水源范圍內露天開采礦石的清理整頓工作,關停非法采礦礦點,并責令限期整改。對部分即將到期的合法采礦點,開采期限到期后立即關閉,不再續期,從根源上制止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河道污染。
3.加強河道違法采運河砂的監管。去年莒縣國土資源局聯合11個部門下發了《關于嚴厲打擊河道非法采砂的公告》,對全縣河砂開采秩序進行了全面整治。9月,縣政府成立以縣公安局牽頭,國土、水利、河道等部門參與組成的治砂辦,全面負責全縣河道采砂秩序的監管,嚴厲查處河道非法采運河砂行為,收到良好的效果。去年以來,全縣共查處非法采運河砂案件33起,罰款29萬元。
三、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新問題及新對策
(一)關于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以土換砂”的問題
當前存在的“以土換砂”的問題,實質上都是以其為借口非法盜采河砂。建議對河堤以外存在的“以土換砂”行為,由國土部門和綜合執法部門負起日常巡查監管職責,治砂辦、相關鄉鎮綜合執法辦公室聯合打擊并取締。
(二)關于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洗砂、磨砂行為
考慮洗砂磨砂可能造成一定的環境污染,建議縣政府每年在全縣組織一次專項清理整頓活動,由相關鄉鎮綜合執法辦公室牽頭,公安、國土、河道管理、環保、水利、電業共同參與,對未取得合法采礦手續的洗砂、磨砂礦點全部予以關閉或者取締。日常巡查監管建議由鄉鎮綜合執法辦公室會同國土所共同負責。
(三)關于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棚戶區改造或其他項目建設工地挖砂賣砂”問題
根據礦產資源國家所有原則,所有存在于“棚戶區改造或其他項目建設工地的河砂”應屬國家所有。建議對棚戶區改造或其他項目建設所使用土地內存在的河砂實行政府管控。對外銷售河砂的,由縣治砂辦牽頭,國土、住建、水利、相關鄉鎮綜合執法辦公室共同參與,超前介入,核定相關施工工地上對外出售的河砂方量,按照規定收取價款后限期銷售。對于未經審批或未繳納價款擅自外銷河砂的,建議由縣治砂辦牽頭,會同國土資源部門、縣綜合行政執法部門以及相關鄉鎮(街道)綜合執法辦公室依法予以查處。
(四)關于河道治理工作中存在的“公益事業用砂”問題
所謂“公益事業用砂”是一個偽命題,如公路維修、學校建設等,其建設用砂問題已經全部按市場價格納入成本核算,根本不存在非成本的“公益事業用砂”。其實質就是打著公益的幌子非法采砂,賺取高額利潤。建議由治砂辦牽頭,水利部門、國土部門、河道管理部門、相關鄉鎮綜合執法辦公室共同參與,全面監管“公益事業用砂”。對于河道周邊村莊用于鋪墊鄉村道路、村街、住宅的自備用砂行為或用于鄉村環境改善的用砂行為,建議由相關村委會寫申請,報鄉鎮政府批準后,再報縣治砂辦審核備案,由縣治砂辦監督限期實施。
(作者單位為日照市莒縣國土資源局)
[作者簡介:張成強(1972—),男,山東莒縣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土資源管理工作。]
參考文獻
[1] 莒縣國土資源志[M].中國文史出版社,2009.
[2]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Z]. 2016.
[3] 水利部 環保部關于印發貫徹落實《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實施方案[Z].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