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學軍
美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一門必修課,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上好美術課,對于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滲透道德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更能鍛煉他們的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高對生活質量的追求。對于其他學科來說,美術課直接或間接的對學生的藝術情操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近幾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和提倡素質教育,美術課勢必在議事日程上,可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長期受“因試”教育等因素的影響,學校的美術課堂教育以及學生的美術興趣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現狀不容樂觀。
幾年前的狀況:
小學期間,沒有專業的美術教師,教材和學生學習實際也有一定的差距,一學期的美術課其中有70%的課時被文化課所占去,30%的課時由其他學科老師代上,學生們沒有系統的美術知識做基礎,也沒有有趣動人的畫家的故事來提高興趣,課堂上自己臨摹、自己欣賞,教師的輔導也是蜻蜓點水泛泛而過,家長只注重文化課成績,美術課可上可不上。所以。小學階段的學生沒有受過正規的美術教育。到了中學,有的學校沒有配備美術專業教師,也可以說專業的美術教師很缺,繼續上演著小學里的故事。有的學校只有個把專業的美術教師,但學生的水平幾乎為零,所以,空中樓閣建造不起來,加之家長只盯著文化課成績,美術教師望而興嘆,只能盡力而為之。
隨著教育的發展,社會經濟的發展,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家長慢慢懂得了追求生活質量,懂得了孩子的全面發展非常重要,更懂得了給孩子投資是未來的希望,加之國家大力提倡素質教育,所以美術教育教學的狀況逐漸得到改善。
雖然小學里仍然很少配備專業美術教師,但代課教師都被不斷進修、培訓,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的技能技巧訓練,灌輸簡單的美術知識,條件較好的家庭和家長較有遠見的,在外面找家教對學生進行興趣訓練和技巧訓練;中學基本配備了專業美術教師,學校對美術課教學也比較重視。時常舉行各方面的競賽活動,也有部分學生按期參加專業課訓練,并參加專業高考,進入高校專門學習美術專業,但和城市的學生以及美術課教學相比較,仍有許多差異,緣于地區文化底蘊的不同,緣于資料資源的缺乏,緣于視野的不開闊,針對以上情況,我認為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教材為主線,以當地鄉土特色資料為輔線,并從以下幾個方面實施美術課堂教學來提高學生興趣,從而讓美術教學登上大雅之堂。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所以,很少上美術欣賞課的學生來說,上好一堂生動有趣的美術欣賞課,無疑是給學生注入一劑新鮮的血液。畫面的色彩、構圖、以及教師的講解,都令學生感到新奇。如欣賞梵高的《向日葵》時,向日葵的葉子如熊熊燃燒的火焰,梵高的身世悲慘不堪,梵高對繪畫和陽光的熱愛,都令學生興奮不已,“《向日葵》里沒有吸引人的情節,幾顆金黃色的向日葵,他曾畫過很多次,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尋常的花,而是太陽之光,是光和熱的象征,是他內心翻騰感情烈火寫照,是他苦難生命的縮影,因而他的每一筆都讓我們感受到他的心跳……。”同學們或議論,或沉思,接著利用課件去插放梵高的其余作品,如《播種者》、《星空》、《阿爾的橋》等,讓學生通過許多梵高的作品,從整體上去了解梵高,認識梵高的作品以及梵高作品風格的理解,從而在記憶深處,深深的烙印了梵高。這種欣賞讓學生思緒萬千,開闊他們的視野,極大的提高了他們對美術課的興趣,針對我們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學生以往的情況,我們將欣賞課的課時增加了,好讓學生對美術課的熱情有增無減,同時在欣賞的過程中提高他們辨別美與丑的能力,提高了他們的審美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親自示范,讓學生觀看繪畫過程和技法表現,這樣就能刺激學生的感官,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真正領略到美的內涵。在這里穿插講解一些基本的概念知識等,可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如上色相、三原色、間色、補色時,直接講解概念太乏味抽象,所以先以三棱鏡讓學生觀察赤、橙、黃、綠、青、藍、紫,然后拿出調色盒說明色相,示范黃加藍等于綠,紅加黃等于橙,學生們很關注這調色的過程,感到很新奇,趁機講解三原色、間色、補色的概念,這樣學生的記憶絕對深刻,他們也躍躍欲試,真正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多寫生,分層次訓練,按高低年級不同的要求進行,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逐步加深,可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當講解到國畫,有教師親自示范,學生體驗中國畫的“筆墨情趣”,再由老師講解國畫的意境、寓意,使學生真正體會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秀,從而提高他們對美術課的興趣,提高他們的表現能力、創新能力,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我認為讓他們鼓起勇氣勇敢地去表現,是最重要的。引導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審美活動,如展示作品,讓學生分析、討論,師生共同背詩、唱歌,促進學生在參與中獲得美的體驗,從而在心靈深處對美和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心靈上的距離接近了,工作自然好做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很有必要對學生創作成果的肯定,以增強他們創作的自信心,所以說,培養起學生的自信心是一種動力,可以大大提高對美術課的興趣。
生活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適當增加本土素材,來補充教學內容。由于這些內容學生比較熟悉,所以理解起來比較容易,創作起來相對簡單。如,我們這里是藏區,上服裝設計這一課時,學生平日熟悉的顏色款式的民族服裝,加些現代氣息的裝飾,即為創作的作品,即實用新穎,學生興趣很濃。上手工制作課時,內容是面具制作,要求他們模仿制作民間藏戲的面具,我先給學生們講解藏戲的淵源、劇情及角色,然后輔導他們制作,最后在教室里模仿劇情演出,整個氣氛活躍,學生們顯示出喜悅的神情,體現出美術課特有的氣息,真正意義上提高了學生對美術課的興趣。
總之,美術教育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而且對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培養和發展作用非常大,對我們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我想,不久的將來,我們邊遠少數民族地區的美術教育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會展現出一片絢麗的色彩。
(作者單位:甘肅省甘南州合作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