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人類對環境危機的廣泛認知,生態教育逐漸走出生態學專業圈囿,置身公眾舞臺。人們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生態問題的背后所隱藏的是人的價值取向問題,生態教育是“防范勝于救災”的最有效且最持久的生態保護手段,在幼兒園開展生態教育是時代與現實的需要。本文闡述了在幼兒園中通過環境建設開展生態教育的一些具體做法,使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關鍵詞:生態教育;環境;家園
近年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生態問題日益突出并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人們也越來越清醒地意識到,生態問題的背后所隱藏的是人的價值取向問題,生態教育具有引導和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生態價值觀和塑造美好的生態情感的功能。而環境是幼兒學習、探索、實踐的物質基礎,《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良好的環境對幼兒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 創設自然野趣的戶外環境,釋放天性
我們鼓勵幼兒投身到大自然的懷抱,引導幼兒感受大自然、認識大自然、親近大自然、享受大自然。利用幼兒園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將幼兒園建成一個有小果園、小花園、小菜園、小樹林、小山坡、小草坡的綠色生態園。設置鵝卵石小道、小木樁群、稻草游樂場、玩水、玩沙池等以自然材料為主的活動區域,讓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由自主地活動,釋放童真。在“植樂園”,孩子們和老師一起商量種植內容,學習種植、照料的方法,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并進行記錄;在“飼樂園”為小動物喂食,照顧它們,是孩子們最樂于做的工作;在以稻草為題材的“游樂園”里,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迷宮間、城堡中、南瓜房里;在“叢林野戰”“穿越火線”和“野營部落”這樣的區域,孩子們在樹林間穿梭、在草坡上打滾,享受大自然給予的挑戰和樂趣。大自然不僅開闊了孩子們的眼界,更可以開闊孩子們的思想,幫助幼兒認識自然、適應自然、熱愛自然、融入自然,懂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道理。
二、 構建綠色環保的室內環境,激發創想
我們將各類生態材料運用到室內環境裝飾中,讓每一面墻都說話,通過師生的創意想象,讓這些自然生態材料煥發出新的生命,促使園內的美化、綠化呈現教育回歸自然的環境氛圍,實現用大自然教育培養幼兒的育人價值。
1. 共享活動區——體現環保創意
在布置幼兒園各共享空間、樓梯、走廊、轉角等處時,我們首先注重運用自然元素。處處可見的不同高矮、不同粗細、不同分叉的白樺樹原木,成了我園室內裝飾的主要背景材料,同時配以木片、麻繩、樹枝、蘆葦、竹籬、酒缸等作為點綴,呈現出一種自然、淳樸、原生態的鄉土美,使人仿佛置身于林間山野,倍感心曠神怡。其次是廢舊材料的利用。各種紙盒、紙袋、紙杯、紙筒、蛋托、手套、酒瓶……這些生活中的廢棄物,在老師、孩子和家長的奇思妙想與巧手之下,變幻成了各種神奇的裝飾品,訴說著一個個與孩子有關的環保故事,裝點著幼兒園的角落。環境,因為有了孩子的參與變得更加生動;孩子,也因為多了與環境的互動而變得更加主動。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2. 班級學習區——突出有效互動
在活動室的墻面設置中,我們把主動權給了孩子,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制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制作的快樂和喜悅。在區域設置時,我們適當調整活動室內桌椅擺布方式,更加科學合理、靈活地規劃活動室空間,在原有基礎上不斷優化,創設方便幼兒自主選擇、數量充足、種類多樣、與幼兒發展相適宜的游戲區域。我們每個班級根據幼兒年齡特點設置了小小生態區,并劃分為種植區、飼養區、觀賞區、實驗區等各種區域,引導幼兒在照料、觀察、記錄的過程中獲得主動的發展。
三、 營造溫馨和諧的人文環境,滋潤童心
幼兒園生態教育的根本意義在于萌發幼兒正確的世界觀,應將情感的萌芽和行為習慣的養成作為更重要的目標。因此,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在幼兒生態教育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方面。
1. 和睦的同伴交往環境
在幼兒教育中,同伴群體對每個幼兒來說都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是教師和家長等成人所不可替代的教育資源。我們除了讓幼兒在與同班孩子的交往中形成一種安全和睦的同伴關系外,還組織幼兒開展“大帶小”活動,以此實現對不同年齡的同伴群體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這些活動中,孩子們在哥哥姐姐的影響和帶動下,獲得了更多的知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又在幫助弟弟妹妹的過程中,變得更關心愛護他人,更有責任感。
2. 融洽的師幼互動環境
教師在一日活動中努力用親切的微笑驅散孩子的自卑,用信任的目光消除孩子的膽怯,用慈愛的撫摸鼓勵孩子的進步,用贊賞的話語肯定孩子的成功。在組織教育教學活動時,能以幼兒為主體,給孩子充分的自主權,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學習,進而發掘他們的潛能。同時也能注意因材施教,根據幼兒的實際調整教學要求,使不同層次的孩子都有成功的機會。
3. 協調的家園共育環境
幼兒園與家庭、社區密切聯系與合作,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們通過“家長會”向家長宣傳我園生態教育的動向、內容和成效;通過網站、微信向家長推送近階段的活動內容,指導家長如何配合老師做好生態教育工作。其次,通過動員、倡議等方式,對家長進行生態理念宣傳,提高幼兒和家長的生態意識及生態素養,塑造生態文明觀。再次,開展多種形式的親子活動,如“環保創意小制作”、“親子環保時裝秀”、“我的家庭環保日記”等,讓家長直接參與到生態教育活動中來,成為幼兒的合作者、老師的同行者。通過上述活動,我們的生態教育活動在家庭生活中得到了很好的持續和延伸。
總之,大力拓展教育空間,合理開發和利用環境中的課程資源,才能促進幼兒的主動發展,滿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使他們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得到提高,健康快樂地成長!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原晉霞.幼兒園班級課程個案的人類發展生態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作者簡介:
鄭瑜,江蘇省昆山市,昆山開發區綠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