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豐亮
【摘要】總結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現狀,結合成人教育目的性強、集中授課時間分散、分布范圍廣等特點,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將互聯網與成人高等教育有機結合,使互聯網成人教育成為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支撐手段,促使成人學員學習由剛需型向興趣型、習慣型延伸,實現全民終身教育,提升文化自信。
【關鍵詞】成人教育;互聯網;教學管理;終身教育
由于成人教育學習人群復雜,群體特殊,普遍為在職工作人員,集中學習時間分散,自主學習能力差,而且授課形式單調,知識傳播途徑單一,使得高校成人教育被稱為“文憑加工廠”,弱化了其社會服務功能,失去了教育的核心價值和意義。近年來,隨著國家對普通高等教育投入力度的不斷加大,進一步壓縮了傳統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存空間,導致成人高等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一是高校招生對象范圍由原來的全體社會在職人員縮小為農村學員與城市低文憑人員,招生門檻低導致學生質量不高;二是授課方式延續傳統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缺乏課堂吸引力;三是大部分采用周末、夜間或寒暑假集中授課,使知識學習缺乏連續性,導致學生知識掌握得不牢固;四是課堂主角為教師,考核方式以試卷分數為主,忽視了成人教育更應該注重培養能力的特點;五是授課教師多數為兼職,缺乏專職成人教育實踐工作者。
互聯網已經成為教育教學的重要工具,將網絡與教育結合已是必然趨勢。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互聯網+”概念,隨后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指導意見》,旨在將互聯網與各領域深度融合。“互聯網+教育”應運而生,目前已有微課、MOOC、遠程教學、手機課堂等諸多形式。結合成人教育特點,以及網絡教育本身具有的虛擬性、開放性、時效性、覆蓋性等特點,使學員突破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克服了成人教育存在的客觀困難,滿足成人教育需求。
(一)專業設置更靈活,著重培養應用型人才
成人學員學習的目的性和功利性較強。例如有的學員因為職業變動,或在多年工作經歷中對某領域產生了興趣,因而轉讀新的專業。2016年11月,教育部下發通知,明確提出成人教育可根據社會需求調整專業方向,盡量做好社會需求調查,調整專業設置,根據社會領域所需、學員興趣訴求,為社會培養剛需性應用人才。
(二)師資篩查與培訓,教育資源配置合理化
第一,互聯網教學不受嚴格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因此,可以進一步培訓篩選精銳的師資隊伍,配置教學經驗豐富、時間充裕的教師,使之在講授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多地對學員生產工作進行指導,避免簡單記憶與片面理解。第二,可以在互聯網教學的課程設置中引入學員互動環節,使學員在討論中成為引導者,自覺自主學習。第三,課下設置在線答疑、建立學院討論群組、實踐經驗論壇、模擬自測互測,開設虛擬校園、虛擬社會,采取案例分析研究、VR教學等方式,可以有效利用成人學員碎片時間。第四,適當將“線上+線下”相融合,以人為本,注重學員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結合成人學員的思想狀況,注重情感需求和利益訴求,使之在學習與實踐中成長成才。
(三)建立健全監控機制,注重學習質量監督
成人學員有明確的是非觀,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在開課前要使每位學員明確學習動機、學習目的,樹立自我監控意識。因此,成人網絡教育的自我監控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定期進行自我評價,根據階段性自我學習過程評價來不斷調整學習狀態和課程進度。由于成人學員的知識背景、學習目標、學習能力是不同的,因此,對于成人學員的管理監督也要更復雜多樣。可以建立合理化的學習監控系統,每節課或階段性地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在線測試,分析統計學生的偏好、存在的缺陷,對學習時長、登陸次數進行數據整理,對成績較差的學員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重新規劃學習方案,為學生建立學習監控檔案,及時反饋差別化信息。
(四)成人教育管理人員辦公高效化、規范化
成人教育管理工作主要分為招生管理、函授站管理、學籍管理、教材管理、教務教學管理五大塊。完善的成人教育管理系統是重要輔助手段。互聯網技術可迅速整合重組學生信息,便于篩查,為招生管理和學籍管理帶來極大便利。另外,各函授站分布廣泛,省內外均開設函授招生教學工作,互聯網管理可以實現通知實時發布、問題實時處理,免去了區域空間差帶來的不便,避免了招生管理困難、高校主體與函授站之間的價值觀沖突。“互聯網+”成人教育將更便于教師課程設置、學生排課選課工作。
成人教育管理人員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橋梁和紐帶,管理質量直接影響社會效益,要完善成人教育管理制度,優化成人教育管理結構,重視成人教育管理建設,培養優秀成人教育管理人才。成人教育管理人員要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研究、培訓學習保持進步狀態,了解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掌握信息化技術、更新調整專業課程設置。熟練掌握與互聯網相關的各項技術,以實現“千里眼、順風耳”功能。
(五)中美高校遠程教育對比
美國高校遠程教育除了上課形式不同,在教育教學資源、課程評定、成績評定、證書認可度等其他方面與課堂面授無異。另外,在職人員的參與,為教師教學帶來了豐富的案例。美國實行學分制教學,學員學習沒有年限時間限制,學分修滿即可申請畢業,也可以兼修多項課程,相比之下在課程管理方面更靈活。目前我國成人教育證書認可度低,互聯網教育也沒有被廣泛接受認可,因此,我國應首先建立互聯網教學的誠信度,保障教學質量,嚴格考核機制,逐步獲得社會廣泛認可,將“互聯網+”成人教育作為支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手段。
當學歷不再成為文化的代名詞,知識不再作為選修課,讀書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成人教育的概念將被重新定義,引領新一輪教育改革浪潮。
(一)轉變成人教育思想觀念
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重新認識成人教育,在思想上由狹隘的學歷教育、功利性教育上升拓寬為能力教育、學習教育。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從單一性人才轉為一專多能,成人教育是應試教育之外理想的選擇。職場人員可根據自身發展需要,不斷為自己充電。
(二)合理利用教育資源
術業有專攻,整合各領域名師的網絡資源,加強高校互聯網教育平臺資源的共建與共享,打造優勢學科、品牌專業,使學員能夠來有所學,學有所用,積極利用好互聯網平臺提供的省時省力的便捷性服務。互聯網教育還可節約教育建設成本,促進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高效利用,使數字化教學成為一種教育手段,而非教學模式。盡量縮小教育資源地區差,站在同樣的起跑線上,盡可能做到教育的普及性與公平性。
(三)激發學習興趣
時刻監督教學內容的時效性與實用性,關注學員的學習效果及個人發展。通過學員間的相互傳播,互相帶動影響,調動全民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互幫互助結對子,將理論知識運用到自身從業實踐中。無需考慮在職人員的身份、地位、行業等的有形標簽,廣泛平等交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滲透互聯網教育正確的價值理念,從而優化全民文化素養。
(四)實現終身教育
成人教育功利性強,目標明確,通過教育滲透引導,將成人教育延伸為終身教育,增強人們工作能力、競爭力和綜合實力,提高成人對教育的思想認識,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滿足社會更多的用人需要和人們自身發展需求。通過教育的普及與傳播,從法治社會走向禮治社會,從法律層面的約束管理,上升為道德層面的自覺遵守。不斷提高成人的知識儲備,既是對成人自身素質的升華,更是對社會長治久安的奠基。
高校成人教育的發展與轉型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結合互聯網技術,將成人教育借助互聯網手段發揮其最大的優勢,擴大成人教育的學習群體,拓寬高校成人教育的發展路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成人教育各領域,作為國民教育的總體規劃,將成人學員的思想與行動相統一,價值認同與價值實踐相結合,融入日常生活,通過成人教育的隱性力量凝聚社會共識,使學員既有知識,又有技能,既堅定信仰,又有合理的價值理念,早日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全民學習、終身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雷登攀,楊峰.淺談成人網絡教育的學習特點[J].科技文匯, 2017(3):87-88.
[2]胡光.當前成人教育轉型之路及其機構重組選擇[J].繼續教育研究,2016(10):54-56.
[3]馮曉英,陳青,李爽.面向成人的網絡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設計思路和方法[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0(2):41-45.
[4]高澍蘋.網絡環境下成人在職教育教學改革探索[J].中國遠程教育,2015(9):51-57.
[5]陳明,鄭曉紅,張一春.高校成人網絡教育發展的價值取向及戰略選擇[J].成人教育,2017(3):12-15.
[6] 吳峰.美國高校遠程研究生教育及啟示[J].開放教育研究,2016(22):25-31.
(作者單位:遼寧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