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永
摘 要:教師是一門專業化越來越強的職業,每一位新教師都會面臨如何快速實現角色轉換,盡快提高教學水平的問題。聽課是教師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最有效途徑。最近幾年隨著新課程教育理念不斷推廣應用實施,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逐漸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聽課和評課是及時發現教師教學問題,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全面參與教學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一堂好課的基本特征,然后論述了教師應開展聽課和評課的途徑,希望通過本次研究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教師 聽課 評課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01-00-01
聽課和評課是中小學的基本教學活動,是新課程改革中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也是提升教師教學能力的主要途徑之一。教師參與聽課和評課過程,目的是從優秀教師身上學習更多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從而不斷提升自己專業素養。同時還能夠針對教師教學中存在的不當問題,在今后學校教研過程中,教師共同制定針對性措施將其解決,使之能夠更好為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成長服務。
一、一堂好課應該具備的特征
1.參與性
有效的課堂是在教師引導下,積極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全面參與到課堂教學,用適合學生的方式去獲取新知識和新能力,并且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會快樂。所以評價一堂課質量如何就是學生能否自主開展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有沒有實現互動,有沒有結合學生個體差異開展差異性教學,有沒有站在學生角度開展教學設計。只有切實保障學生參與進來,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2.親和度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就需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要讓課堂動起來。動起來包括身心神一起協同發展。一味強調靜不可取,而一味強調動也不行。要在動靜結合的教學氛圍中,吸引學生,全面參與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能夠擺在同等的地位,開展平等交流對話,從而讓學生對教師產生好感,更加放松自我,敢于在課堂上大膽提問,說出自己的想法。
3.整合性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全面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是學生自我展示的前提,是提出疑問、歸納整理、接受新知識的重要途徑。通過學生自主學習,能夠實現知識與個性,實踐與能力,覺悟與品德和諧發展。但僅僅有這些方面的自主學習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注重教學反饋,針對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多種問題,要做到查缺補漏,總結提升,對一節課堂的知識不斷進行整合提煉。然后在學生參與下共同完成知識整合過程,從而更好的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4.練習性
課堂練習是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習題精煉恰當,不僅能鞏固新知,形成技能,更加能啟發內在思維。因此,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設計時注意:(1)設計的練習要有針對性,真正完成教與學目標。(2)設計的練習要分層次。不僅根據學生的差異性,而且設計的練習要有階梯性,做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3)練習的設計要有開放性。開放性的題目不僅激發學生興趣,拓展學生思維,更加通過親身的實踐探索,獲得成就感。(4)練習的設計要有應用性。知識來源于生活,更加應用于生活。
5.延伸度
教育是探索,是啟蒙,而不是宣傳和灌輸。課堂教學是平等對話和交流的平臺,不是指示和命令。課堂教學要有一定的延伸度,教學過程并不是只是為了讓學生學習課本上的知識,而是通過課本的知識進一步延伸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在學習中超越自我,能夠看到教師智慧的引領和閃耀的啟迪,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教師聽課、評課方法
1.教師聽課、評課要具有明顯的目的性和主動性
在聽課過程中帶有目的性是指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自己聽課、評課的目的和應該重視的重點,無論在校內聽課,還是校外聽課,聽課的目的都應該以本校教研為核心來開展。而聽課的主動性是指在聽課和評課過程中應該把整個過程看作一個提升自我專業素質的主要途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聽課、評課中來。只有保證教師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并帶有明確的目的,才能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例如在聽課和評課活動開始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在聽課和評課過程中,要全身心的投入進去,要一邊聽一邊思考。聽教師的精彩教學設計、教學技巧和語言,進一步探討教學者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和重點難點的處理方法。只有做到這樣聽課和評課過程才是有效的。
2.教師聽課和評課要具有創新性和多元性
每一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不足,在聽課和評課過程中,教師可以參考某些優秀教師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但不能一味的模仿。更不能一味的、刻板的依據某種權威的聽課、評課標準,對教師進行不合理評價。要重視執教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學特色和以現有的教學能力,要重點關注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否將主要教學內容、教學意義、教學目的全面展示出來,同時還要兼顧學生能否全面接受本堂課程教學內容,是否擁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得到師生雙方的認同,也能更好的促進執教教師進一步完善自己教學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3.教師聽課、評課要具有互動性
互動性是確保聽課、評課過程具有實效性的重要前提,同時也是推進校本教研深入發展的狀態要件。教師聽課、評課過程的互動性是指在某項聽課、評課過程中,所有參與聽課和評課的教師學生都能夠從本次課堂教學中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教學經驗。聽課、評課教師從某個執教教師教學中獲得相應的借鑒,產生自我反思,最終提高自我教學能力是值得鼓勵和提倡的,但聽課、評課并不只能關注自身發展,還要對執教教師教學提出自己中肯的評價,最終促進雙方共同發展和進步。
4.教師聽課、評課要具有研討性
聽課、評課的最終目的不是對教師的教學水平進行等級評價,而是通過這項工作,能夠進一步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和教學積極性,最終促進教師專業素質發展,保證學生全面受益。在聽課、評課過程中,當我們用學習、交流、研討的心態去聽課時,就不會僅僅關注到執教教師的教學缺點,還能夠善于發現執教教師教學存在的優點,能夠用一種和平平等的態度和教師進行溝通交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共同探討,共同解決。這是聽課、評課活動開展的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王禮平.聽評課——新教師專業成長的沃土[J]. 中國民族教育. 2013(02)
[2]魏學寶.淺談初三英語困難生轉換[J]. 學周刊. 2013(24)
[3]張愛華.教師的談話準備[J].新課程研究(教育管理). 2007(01)
[4]周軍明.初中英語預習策略的探索與思考[J]. 才智. 2012(09)
[5]黃傳洲. 預則立——初中語文有效預習開展與生成[J]. 讀與寫(教育教學
刊).2014(07)
[6]郭麗萍.語文教學備課中要注意的三個問題[J]. 現代教育科學.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