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良偉
摘要:近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國家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農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就,在此過程中,也意識到了農機與農藝結合的重要性,農機農藝應相互適應,相互協調,共同發展。要確保農機與農藝更好地融合發展,就要了解農機與農藝多方面的知識,確保兩者結合工作得到有效的開展,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是我國農業生產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和環節,通過農機農藝相結合能夠使得農業發展得到保障,推動我國現代化農業更好更快發展。
關鍵詞:農機;農藝;融合;對策
引言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程度越來越高,農機是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基礎,為了有效促進農機不斷發展進步,提出了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并出臺了多項政策舉措,目前我國在農機和農藝技術結合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主要針對農機與農藝融合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一些解決方法。
一、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要意義
實現農機和農藝技術有效融合,是發展現代農業的必然追求,是農業實現現代化的根本性保證,二者融合是客觀的、規范的、科學的。只有確保理論和技術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實現農機和農藝的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相互發展,才能進一步提高農機設備利用效率,農業技術生產水平。做好農機農藝融合工作,對發揮農機設備和農業技術最大效益有著很大幫助,進而推動農業實現產業化現代化,大大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未來我國農業生產要向著集約化和規模化方向發展,實現農機和農藝有效融合,能夠進一步提高農業種植效率,從而不斷穩步實現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提高農村經濟水平,實現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但現階段,有些地方農業和農機分屬兩個不同的部門,在融合過程中,勢必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采取措施,將其解決。
二、農機與農藝技術融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人們對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受傳統的農業耕種習慣的影響,有關部門領導、農機工作者和農藝工作者對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以致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農機與農藝不融合的問題,從而沒有充分發揮農機與農藝協調健康發展的作用。許多生物技術還沒有足夠數量的農業機械配套,農機的選型處于無政府狀態,新式農機選擇余地更少,很多環節仍靠傳統的人畜力和手工操作。同時,農機技術成果推廣應用資金投入比較少。
(二)農機規模不能適應農藝發展
農業機械化依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機械化生產力較低,設備無法滿足農藝的技術要求。在2017年農業部聯合財政部發布強農惠農政策后,農產品的市場競爭更大,小型的農機企業無論是在規模還是在技術管理體系上,都和技術要求存在一定差距,無法滿足農藝需求,造成兩者的結合受到限制。
(三)農機與農藝體系建設不健全
目前,很多地區的農機與農藝體系建設不健全。在實際經營時,農藝技術和農業機械相互獨立,各個部門在工作的側重方面不同,在生產工作時缺乏相互聯系,這也就造成了農業機械不能在農藝技術生產的過程中發揮作用,很多成果在實踐的過程中沒有很高的運用價值,造成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過程中產生很大的阻力。
三、促進農機與農藝融合的對策和措施
(一)加強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要性的宣傳
要通過各種渠道和各種方式,向有關領導、全社會宣傳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要性,尤其是要得到各級政府領導對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視,加強對農機部門與農藝部門的組織與協調,強化農機與農藝標準的制定,夯實農機與農藝技術同步發展的基礎。
(二)提高農藝和農機的結合效率
為了保證農藝和農機化結合的實際水平,在農藝和農機技術研究過程中,要加強管理部門間的相互協調,科研單位聯合攻關,推廣機構相互協作,建立農機農藝融合的協調機制;形成農機農藝相適應的技術體系。地區農業部門要結合實際情況對農作物品種進行合理性改良,保證農作物生物性質的一致性,從而實現農產品的規模化種植,完善農機化的規模作業,確保農業機械化操作更加有效。農機研發企業則要對機械進行改良,保證機械更加適宜地區農藝技術發展需求,完善農業標準化和專業化控制體系,提高改革的實效性,完善生產規模和農藝管理水平。結合地區情況構建能夠適應地區農業機械化建設需求的示范區,對示范區實施規范化管理,發揮示范區的示范服務功能,在改善地區農機和農藝結合發展條件的基礎上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和農藝技術示范服務,促進周邊地區農機和農藝結合的發展。
(三)完善農機與農藝融合的合作機制
要增強有關行業和部門的聯系和合作,農機與農藝管理部門要建立協調機制,農機與農藝科研部門要建立協作攻關機制,農機與農藝從科研到管理要有統一協調共同探討農機與農藝融合發展的制度,打造真正實現頂層設計的高端平臺。尤其要整合現有院所科研力量,組織農機和農業科研推廣單位、生產企業等聯合攻關。建立各級農機與農藝融合聯席會議制度,形成農機與農藝科技人員開展技術研討、交流的平臺。將機械適應性作為科研育種、栽培模式推廣的重要指標。充分發揮國家和地方科研投入項目的導向作用,設立專項,形成制度,重點扶持解決現階段農機與農藝融合的重大問題。
(四)對農機農藝結合工作進行創新。
在對農機農藝結合工作進行創新的時候應當拋棄原有的、落后的工作理念,要從思想觀念上意識到農機與農藝兩者之間的關系,相關的創新改革工作應當充分適應兩者結合的發展要求,其中,農機的改革要了解當地農藝發展與改革的要求,農藝的改革要依據農機操作的特征進行及時的調整、完善和優化,繼而使得其更符合農業機械化發展的要求。為了使農機農藝能夠得到充分的融合,應當進行相關的技術創新,其中技術創新主要針對相對薄弱的機械化環節,以及相關的資金環節等,要進一步推進技術方面的創新工作,通過多種方式推動農機農藝得到更為全面、深入的結合。
結語
農機與農藝融合是突破農作物機械化“瓶頸”的關鍵,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農機與農藝結合到農機與農藝融合,是一個重大的創新和戰略轉型。農機與農藝能否有效地融合,直接影響關鍵環節機械化的突破,關系到農業機械化發展速度和質量,關系到農業的科技進步和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機與農藝只有高度有機融合,才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潛力,實現農業增產增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景謀.現代農業發展中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措施[J].南方農機,2018(2):35,128
[2]楊溢.農機農藝融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10):67
[3]周云珍.推進農機農藝融合促進現代農業發展[J].農業與技術,2017,37(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