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
摘要:在我國,人類開始發展工業文明一直存有的問題是經濟和自然的矛盾,由于我國自然環境的程度不斷的加深,國家相關部門對環境的保護工作的重視程度也日益提高,采取了許多有利于環境保護的措施和方法,其中,開發綠色建筑就是重點研究的課題之一。
關鍵詞:綠色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計探究
引言
新興城市的快速的城市化進程,導致了城市的大型擴建,侵占大量的生態空間,破壞生態系統。使城市居民所需的生存環境受到了破壞,滋生較多的城市問題。大部分城市問題還表現在雨水較多地域地表徑流無法收集統一管理,傳統灰色雨洪基礎設施處理緩慢。這些問題影響著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城市的發展進程。合理地規劃城市綠色基礎設施可緩解城市問題,改善人居的環境,創建生態城市。
一、綠色基礎設施的提出
全球城市居住人口數量的不斷攀升,運用傳統技術擴大基礎設施規模已經難以滿足現有城市發展的需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對自然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綠色基礎設施的提出正是解決現有問題的關鍵,在城市建設與生態環境中建造了一種新的聯系。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最先于歐美國家產生,是一個關于城市自然生態和綠色技術空間的術語,通過構建綠色基礎設施框架來突破傳統排水泄洪方法的局限性,最終實現社會、經濟、生態的可調和、可持續發展。我國對綠色基礎設施的理論研究還處在于起步階段,對于綠色基礎實施的實踐與探究基本在城市以及固定區域等宏觀場所進行,在將來基礎性的研究應基于關聯性,連通性,將城市綠地的自然生態系統結合起來。構筑低碳城市,以一種整體的、發展的、創新的眼光整合綠地系統,在不同層面中構建的綠色生態體系。
二、綠色基礎設施研究現狀
(一)理論研究待完善
近幾年綠色基礎設施的理論研究停留在概念的擴展與延伸階段,系統性的理論研究并未開展,概念的局限性與其他相關理論的連接性并不明確,綠色基礎設施與生態文明理論以及公共服務理論等相關研究并未形成體系,如何將綠色基礎設施理論更好的運用在實踐設計中,需要一套成熟的理論體系以及指導實踐的科學方法。
(二)評價系統待深入
在基礎理論研究的過程中,應對現有的綠色基礎設施進行完整的評價體系,根據不同地域、不同場地、因地制宜的評價,評價系統對于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良性發展尤為重要。在如今的研究中,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評價系統相關研究較少,在實踐中的評價依據并不明確,需要總結實踐內容結合國內外研究現狀,結合中國南北方地區差異,場所空間以及生態效益,土地利用等綜合因素來完善評價系統。為將來實踐過程中綠色基礎設施的良性循環發展評定合理有效的標準。
三、北方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設計策略
構建理想完整的綠色基礎設施體系對于如今城市發展中帶來的城市問題有著積極的作用,在完善理論研究中應區分不同的環境背景、居民需求及場所尺度等,得出一套普遍可供參考的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策略。
(一)區分綠色基礎設施
綠色基礎設施所包含的內容較廣泛,但就現在研究基礎來說,對于綠色基礎設施沒有明確的分類,可以先統計整歸原有綠色基礎設施,修復現有優質綠色基礎設施,再進一步規劃新的位置,形成合理有序的整體生態綠化系統。在實施中從不同角度考慮,例如綠色交通、生態走廊、休閑體驗等,區分現有的綠色基礎設施是進一步進行生態修復、完善規劃的基礎。
(二)生態系統一體化將
整個城市尺度下的綠色基礎設施例如城市濱水區與河道,城市綠色廊道,城市綠色斑塊進行有機的整理和連接。將其納入為整個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系統,在鋪裝上運用透水性鋪裝便于城市雨水收集,運用雨水引流減少城市污水污染,建設綠色街道,運用植物的抗性特征吸收汽車尾氣,減輕尾氣污染,優化街道綠化設施,建設綠化景觀小品,打造森林化、低碳排的清新城市環境。運用綠化的屋頂、墻面減輕城市熱島效應,形成可持續的排水系統。利用自然方法減少雨洪風險,提供臨時儲存和改善水質的空間設施。
(三)政府要制定統一的建筑設計評價體系,設立建筑和環境統一發展的法律法規
(1)建筑的規劃與設計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課題,需要對其進行多方法和多學科論證,要多聽從專家學者的意見,不要一意孤行。審查工作不能只是走個過程,而是要嚴格審查每一項工作,并完成評估報告。(2)在建筑材料上要有所突破,采用先進的環保材料進行施工,以提高建筑材料科技水平。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材料,不僅可以延長建筑的使用壽命,而且還能促進生態系統的平衡,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3)國家可以實行房地產開發商終身責任制或者保險機制,以此來強制開發商對建筑質量負責,有效防止粗制濫造,增加精品建筑的數量。這樣才可以降低建筑維修成本、節約資源、減少環境污染從而真正實現綠色建筑的目的。
(四)注重空間尺度
綠色基礎設施應考慮多方位全方面的規劃設計,不同尺度之間的要針對現狀進行有針對性的對待,空中綠化是其重要組成部分。街道綠化、屋頂花園、垂直綠化等,構建層次豐富的生態循環系統,使得綠色基礎設施如同城市其它基礎設施一樣,在城市的發展中發揮生態效益、人文歷史效益。
(五)國家可以出臺對建筑的節能評估和檢測機制的相關政策
對于一些不符合綠色建筑要求的建筑進行改造,可以在實際施工過程中總結對環境有益的經驗,并嘗試應用到新建筑的設計工作中,以促進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可以鼓勵對綠色建筑實行總承包責任制,例如室內設計、景觀設計、工業設計、照明設計、結構設計等相關顧問可以組成設計團隊,團隊在整體上對建筑施工進行規劃和設計,各分部門各司其職,協調運轉,有效降低施工過程中的返工拆改,提高綠色建筑的工業化和產業化水平,減少能源消耗,有效節約施工成本。
結語
綠色建筑設計最主要的是要突出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理念,這就要求建筑在其全壽命周期以內,不僅要滿足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要求和心理需求,而且要符合生態環境持續發展的理念,在規劃與設計時,要保證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是最為經濟合理的,并且對生態環境的傷害是最小的。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也日益成熟,相關從業人員應該加強綠色建筑設計的更徹底的研究,開發新的環保技術,創新設計理念,實現我國綠色建筑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黃海濤.建筑規劃設計如何做到綠色、生態、環保的有機統一[J].低碳世界,2016(35)
[2]柏疆紅.分析城市綠色建筑規劃設計中的若干問題[J].建筑知識,2016(8)
[3]劉濱誼,張德順,劉暉,戴睿.城市綠色基礎設施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園林,2013(3):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