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浩
摘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煤礦企業有了長足的進步。近年來,隨著采煤機械化程度的提高,我國原煤中煤泥含量不斷升高。接下來對選煤廠粗煤泥回收設備及工藝改造進行分析。
關鍵詞:選煤廠;粗煤泥回收設備;工藝改造
引言
煤炭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隨著工業的發展,對煤炭的需求品類有所不同。為滿足生產要求,通常需要對煤炭進行篩選,已達到各行業對煤炭的需求。
一、粗煤泥回收工藝
“粗粒重介分選+粗煤泥回收+細煤泥浮選”選煤工藝中采用的是粗煤泥回收的模式。選煤廠采用粗煤泥回收系統可縮小浮選入料粒度范圍,保證浮選粒度上限要求,改善浮選入料條件,提高浮選精煤產率。粗煤泥回收工藝回收的粗精煤泥灰分一般高于重選精煤灰分2-4個百分點,如全部摻入精煤易使精煤灰分超標,在實際生產中一般采用部分摻入精煤或全部摻入中煤的做法,導致精煤損失嚴重。
(一)煤泥離心機回收粗煤泥工藝
在該工藝中,濃縮分級旋流器與弧形篩配合使用,濃縮分級旋流器底流進入弧形篩,弧形篩篩上物進入煤泥離心機脫水、脫泥后得到粗精煤泥。為了保證煤泥離心機的入料濃度在400g/L以上,用弧形篩來提高旋流器底流濃度。此工藝多用于粗精煤泥的回收,粗精煤泥灰分一般高于重選精煤灰分2-4個百分點,水分在16%左右,粒度下限可達0.25mm。在實際生產中,該工藝存在著粗精煤泥細泥污染、灰分偏高的現象。為了降低粗精煤產品的灰分,可在弧形篩處加設噴淋水。
(二)高頻篩回收粗煤泥工藝
該工藝用于粗精煤泥、中矸粗煤泥和煤泥的回收。主體設備為濃縮分級旋流器和高頻篩。該工藝采用濃縮分級旋流器是為了保證高頻篩的入料濃度在350g/L以上。該工藝粗精煤泥產品水分偏高,一般為22%-24%,回收粒度下限可達0.15mm。此工藝中的粗精煤泥可以部分摻入重介精煤,中矸粗煤泥則作為中煤銷售。此外,陳宣辰等發現高頻篩不僅具有回收粗煤泥的作用,而且還有分選并進一步降低產品灰分的能力。
(三)沉降過濾離心機回收粗煤泥工藝
沉降過濾離心機適用于原生煤泥和次生煤泥量較大的選煤廠。該機對入料粒度組成要求苛刻,煤泥中<0.044mm粒級含量最高為40%,否則,粗煤泥產品水分指標偏高。因此,是否選用沉降過濾離心機作為粗煤泥回收的主要設備,應根據粗煤泥中細泥含量而定。此外,沉降過濾離心機的篩網、螺旋體易磨損,維修量大,維護費用高。在國內,此工藝設備由于費用高、維修量大,應用較少。
二、粗煤泥回收設備選型
煤泥脫水設備的選擇。臥式篩網沉降離心機又稱為沉降過濾離心機,結合離心沉降和離心過濾兩種不同的脫水方式,主要用于0.045~1mm煤泥等細顆粒物料的脫水處理。與加壓過濾機相比,具有處理能力大、產品水分低、占地面積少、耗電少和工藝簡單等優點。此煤泥脫水設備,產品水分低,處理能力大。這種新型工藝可發揮兩種設備的優點,提高系統的效率,尤其是在降低粉煤產品水分方面顯示很大優勢。通過不斷與國外進行技術交流、合作和設備引進,在加上國內加工制作水平的提高,有越來越多的中國選煤廠使用篩網沉降離心機作為原生煤泥、浮選精煤和尾煤脫水設備。臥式篩網沉降離心機的主要工作部件——轉子,是一個在電機驅動下旋轉的筒體,其兩端支撐在軸承上,由一根靜置的送料管將物料輸送到轉子內部。由于螺旋高速旋轉,在離心力場的作用下,固體首先沉降到轉鼓的內壁,溢流液體則通過后端的溢流口流出機外。為使累積在轉鼓內壁的固體便于排出,轉鼓內部安裝一個螺旋輸送器。驅動螺旋使螺旋和轉鼓產生一個相對的差速,沉降在轉鼓內壁的固體被螺旋輸送器往前推送,經過沉降段第一次沉降脫水,固體經過篩網段時,在離心力場的作用下再次過濾脫水,固體到達排料口后,通過卸料刮刀排出機外。BSB系列臥式篩網沉降離心機整機采用電機和皮帶驅動;設計吸取轉鼓端軸向排料和徑向排料的優點,防止堵料事故的發生;為延長設備的使用壽命,選用優質鋼材制作設備的結構件;在易磨損部位,采用貼磁和碳化鎢等技術方案以提高設備的耐磨性能和耐腐蝕性能。所有軸承和傳感器及主要電器元件采用進口元件,以保證機器的運行安全可靠。
三、改造措施
一是確保煤泥桶液位,保證煤泥重介質旋流器有穩定的入料量與入料壓力;調節分流量及補水大小,控制煤泥重介的分選密度,保證粗煤泥的分選效果。二是加強粗煤泥弧形篩的管理,在生產過程中,充分發揮擊打器的作用,敲打振動弧形篩篩板,保證細顆粒有效透篩;提高弧形篩的全寬入料,提高弧形篩的使用效率;增大脫泥篩篩上的噴水量和噴水壓力,增強脫泥力度,以達到降低粗精煤灰分的目的。三是向粗煤泥離心機中、離心機入料管道內補加清水,在離心力的作用下,通過沖洗粗煤泥,減少顆粒表面附著的高灰細泥,降低粗精煤灰分;加強粗煤泥離心機的管理,利用停車間隙,對離心機篩籃、濾液管進行徹底的清理。四是根據生產實際情況,適時將目前系統中存在的高灰細泥排入中矸磁選尾礦桶,避免高灰細泥不斷循環積聚。
結語
總之,雖然已有不少粗煤泥分選設備可選用,但多數設備的分選精度尚不能對粗煤泥進行有效分選。現場較成熟的粗煤泥分選工藝依然存在著缺陷,均具有一定的適用范圍或局限性,應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經過一系列的改造措施,粗精煤灰分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避免了重介質精煤背灰問題,增加了精煤產率,提高了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柴琳琳,郭賓賓,邢叢叢.濟三選煤廠粗煤泥截粗試驗[J].潔凈煤術,2012(03):17-19
[2]王兵,崔萌萌.葛店選煤廠洗選工藝技術改造實踐[J].選煤技術,2014(03):44-47
[3]姜繼紅.淮南礦業集團公司選煤廠粗煤泥回收系統的改造[J].能源環境保護,2004(02):41-42
[4]趙新華,郭平.張雙樓礦選煤廠工藝系統的技術改造[J].煤炭加工與綜合利用,2017(02):12-14
[5]謝開華,孫迎林.粗煤泥二次回收工藝應用實踐[J].煤質技術,2014(05):66-67
[6]要志軍.太原選煤廠煤泥水系統的改造[J].山西焦煤科技,2012(07):4-8
[7]張國政,李靳亮,裴丹軍,等.葛店選煤廠工藝系統技術改造[J].魅力中國,2013(16):139
[8]王欽龍.改造粗煤泥回收工藝提高經濟效益[J].山西焦煤科技,2010(11):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