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軍
摘要:甘肅省秦安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秦安縣應依托秦安本地獨特的旅游資源,堅持把發展文化旅游作為激發經濟活力的重要舉措,因地制宜地發展旅游業,不斷整合地方特色文化和自然稟賦資源,在文化旅游融合上下足功夫,實現文化與旅游業的良性互動發展,從而助力全縣文化旅游的融合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關鍵詞:秦安旅游;有利條件;經濟意義;策略
旅游產業被譽為“無煙工業”,是最重要的綠色產業之一。旅游業作為“無煙工業”和“朝陽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力。甘肅省秦安縣發展旅游業必將推動全縣的經濟發展,成為一個地區重要的經濟支柱。而且,旅游業的發展對于改變當地人們的觀念,擴大對外開放,改善人民生活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一、秦安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及經濟意義
秦安縣歷史悠久,文物古跡眾多,旅游資源豐富。境內有大地灣遺址、興國寺、文廟三處全國重點保護單位,還有鳳山景區、街亭古戰場、女媧祠等文化景觀近百處。其中鳳山景區坐落于縣城東南隅,為縣城主山脈九龍山之首,其山發軔于清水河流域,綿延百里,蜿蜒徘徊,在此陡然收煞,貌若展翼之鳳,故名鳳山。鳳山景區由生態水域景觀、太平堡“青蓮念佛堂”、泰山廟古建筑群、春場行宮、上關明清古街及景區延伸段六部分組成,現為國家4A級景區。當地民間文化絢麗多彩,秦安老調、陶藝制作、草編工藝等分別被列入國家、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曾先后獲得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全國經濟林產業示范等美譽,一塊塊金字招牌無不折射出秦安文化旅游的燦爛前景和勃勃生機。
開發秦安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宣傳地方文化,提高地方知名度,有利于擴大對外開放,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帶動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繁榮。旅游業的發展還能夠帶動一個地區的賓館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商業、旅游相關產品加工業、郵電通訊業、娛樂服務業甚至建筑業等多個經濟行業的發展。將起到增加就業、積累資金、繁榮市場、擴大內需、拉動消費、保護與改善環境等多方面的作用。
二、搞好秦安旅游業的策略
(一)搞好科學規劃
在旅游規劃上,秦安要以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名縣為目標,搞好科學規劃。結合秦安縣城總體規劃和建設,把秦安縣城建設成一座初具特色的旅游城,使其真正成為秦安全縣的游覽勝地。根據秦安縣城旅游資源的現狀和特點,要繼續維修泰山廟,雕塑、繪制名人像,同時可向東山延伸,直至康坡,營造五公里綠化帶,形成鳳山大景區。在東山的堡子坪修建仿古廳臺,點綴增色,也可在一定部位建造登山臺基,方便游人登山旅游,俯瞰縣城。鳳山景區延伸段工程要圍繞景區建設這一中心任務,科學規劃、精心組織,因地制宜、因勢造景,全面打造“層次分明、特色鮮明、處處是景”的景觀長廊,讓延伸段工程和鳳山景區有機重合,使鳳山景區成為集文化旅游、生態觀光、休閑娛樂為一體的旅游大景區。以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抓手,成立大地灣文化旅游產業園。以建設女媧尋根祭祖圣地和五大文化園、“兩條精品線路”為重點,充分發揮旅游資源優勢,積極實施“旅游拉動”戰略。
(二)加大資金投入
資金支持是旅游發展的保障,加大資金投入是秦安旅游業發展與繁榮的保障。秦安縣要構建三國文化園、女媧文化園建設工程,建成街亭古戰場標志性建筑,加固維修明清一條街。積極實施鳳山景區建設工程,先后建成了水域、連廊、步道、仿古式廊亭、小廣場等基礎設施工程,栽植以風景樹為主的松柏、銀杏、合歡等苗木,完成了上山棧道、亭閣、連廊等建筑群的亮化工程及古建筑群修繕、危險崖體加固、水電路改造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并成功創建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在縣域內建成旅游交通指示牌,啟動劉坪何灣桃花景觀和大地灣景區創建國家4A級旅游景區工作,要修建劉坪何灣桃花觀景亭、硬化景區環形道路、增設完善各種配套設施,大地灣景區要完善景區內部標識牌,全縣文化旅游基礎設施要得到不斷完善。全縣已發現仰韶、馬家窯、齊家文化等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68處,省、市、縣級文物保護單位69處。五營鄉邵店村、興國鎮鳳山村被評為甘肅省歷史文化名村,隴城鎮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旅游名鎮。
(三)打造桃花文化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秦安的桃花是一種很有文化的景觀。每逢四月,秦安縣葫蘆河兩岸的山川大地上,桃花爛漫,姹紫嫣紅,繁華似錦,構成了一幅幅美麗壯觀的田園風光圖。特別是地處縣城東部劉坪鄉的中國美麗田園——秦安何灣桃花景觀園內,萬畝桃花競相綻放,隨著山勢綿延起伏,遠看如霞落大地、紗披山崗,又如花海泛波、美不勝收,桃園盛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游人紛至沓來,感受美麗田園的神韻和魅力。最近幾年每當四月桃花綻放時,秦安舉辦了“走進桃鄉秦安?感受美麗田園”主題旅游活動,精心組織開展了踏青賞花、聚焦拍花、賦詩吟花、潑墨畫花、歌舞贊花、山地自行車比賽、文藝演出等系列活動,并在天水召開了“賞桃花、游鳳山,感受秦安美景”旅游推介會,成功吸引縣外旅行社組團來秦安旅游,有效提升了秦安知名度和美譽度。
(四)成立旅游文化研究組織
對伏羲文化、成紀文化、大地灣文化、李氏文化、古建筑文化等各類旅游文化進行研究考證,樹立旅游的意識和觀念,發揮專業人員和愛好者的積極作用,積累各種資料,編寫各類文章,創編文藝作品,使秦安旅游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找到科學依據,通過進一步的開發建設,逐步滿足廣大旅游者的追新、獵奇、求知、求美、求樂的需要。
在我國經濟繁榮發展下,秦安縣應將進一步搶抓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絲綢之路經濟帶和大地灣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的有利機遇,加快大景區建設步伐,鞏固國家4A級景區創建成果,大力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提升文化軟實力,促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發展,書寫秦安文化旅游建設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伍開云,張丹丹.基于全域旅游視角的三門峽大壩旅游發展路徑研究[J]. 教育教學論壇, 2016 (39) :87-88.
[2]曾博偉.全域旅游發展觀與新時期旅游業發展[J]. 旅游學刊,2016 , 31 (12)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