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晶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改革也不斷深化,在高職各學科教學中,各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基于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實踐,主要是以學生之間的差異性為基礎而開展的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是近年來逐漸興起的一種科學教學方法與理論。對于高職學生英語水平的提升,實踐能力的培養以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都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以下,本文基于因材施教對高職英語分層教學開展的必要性與實踐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因材施教;高職英語;必要性;策略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不斷拓大招生,教學規模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壯大。在高等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我們也應對高職教學中存在的諸多問題進行重視。招生規模的不斷拓大不可避免造成了高職學生生源質量下降,參差不齊的生源素質給高職英語教學提出了巨大的挑戰,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高職英語教育教學的發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因此,新時期下的高職英語教育工作者,要基于高職學生實際情況,實施因材施教的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方法,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取得良好教學效率做出積極貢獻。
一、分層教學的基本內涵與必要性
(一)分層教學的基本內涵
學生與學生之間必然會存在個體上的差異,在高中英語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存在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等各方面的差異。要推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教師就要基于不同的教學目標進行科學定位,因材施教開展各種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進行學習小組劃分,并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有針對性的開展分層教學,實現高效的教學指導。這種因材施教的分層教學方式下,學生的創新潛能將得到有效的發揮,學生可以符合自身認知基礎與學習能力的教學環境下獲得相應的能力提升,使整體的教學實效性得到發展。
(二)高職英語開展分層教學的必要性
首先,可以有效滿足高職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在我國高職院校不斷擴招的大背景下,高職院校生源質量參差不齊,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有的學生具備較好的英語基礎,對英語的接受能力與理解能力較強,但是相對的,也有部分高職學生英語基礎薄弱,對于英語學科有著較強的畏難情緒,學習基礎較弱。基于高職生源質量現狀,在開展高職英語教學時,教師要基于因材施教原則,針對不同基礎學生制定出相應的教學目標與要求,并通過教學過程的分層與優化,使高職學生英語整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因此,基于高職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分層教學完全符合高職學生個性發展需求。
其次,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學理論。因材施教這一教學原則最早是由我國古代著名教育學家孔子提出,隨著不斷的實踐與發展,對我國現代教育方法與理念產生了十分深遠的影響。在現代教育教學理念中,也要針對不同資質,不同程度,不同理解能力的學生選擇不同方式的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與自身學習基礎,能力相匹配的方法中吸收到學問與知識。
再次,與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的根本性要求相匹配。在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標準中明確提出,高職英語教學中,要基于高職高專學生入學水平的差異性,進行A、B兩級教學要求劃分,其中A為標準要求,B為過渡要求。針對不同層級進行分級指導教學,使能力較弱的高職高專學生至少達到B級要求,并隨著教學過程的不斷優化,逐漸向A級進行提升,促使高職高專學生均達到A級要求。由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基于高職教育英語課程教學要求,遵循學生個體差異,基于不同語言基礎與語言應用能力進行分層次教學,促使高職英語教學有所側重,有的放矢,最終促進高職英語教學實效性的得升。
二、基于因材施教的高職英語分層教學策略
(一)學生分層
作為高職英語教學的主體,學生的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劃分是開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基礎,只有通過科學的學生分層,才能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設計,以符合不同學生實際需求,對于基礎較弱,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有機會彌補前期的不足以及學習中的缺陷,獲得基礎的鞏固,能力的提升,使學而有余力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英語水平提升與實踐的機會。具體來說,高職學校在學生入學時,要對新生入學時的英語成績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以此作為分層教學的重要依據,并根據高職學生對于英語學科的學習興趣進行結合,合理劃分A、B、C三個級別。在分級后的英語教學中,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動態化的級別變動。當教師覺得任何一位同學無法適應所分層次教學時,可以提出具體的轉層請求,通常每學期變動一次最佳。
(二)教學目標分層
在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級別劃分后,還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學生需求的基礎性與認知性教學目標。如對學習能力較強的A層級學生,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前參加英語四級考試,參加全國專升本的考試等等,在日常教學中,增加知識點的難度,并基于社會發展實踐提出新的學習要求。對于能力較弱的C層級學生,則強調對學生語言基礎的培養,基于實用為主,夠用為主的原則,進行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設計。通過學生“跳一跳”能夠夠得著的教學目標分層,使每個層次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三)教學內容分層
課堂教學是高職英語開展因材施教分層教學的主要陣地,為了獲得良好的教學效率,教師在采用分層教學方法時,要以學生的層次以及相對應的教學目標為依據,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內容分層。在實踐教學時,能夠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原則,指導學生進行英語知識學習,讓每個層次學生都能熟練掌握與自己所在級別相對應的知識與技能,使學困生獲得基礎的鞏固,中層學生獲得學習能力的提升,也促進優等生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
(四)教學測試分層
教學測試是對高職學生英語水平進行評判的重要途徑,基于分層教學開展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測試時,要基于不同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分層測試。具體來說,在開展高職英語測試時,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一卷式測試方法,而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準備好適應不同層次的英語測試題,讓學生在自己所具備的英語能力基礎上選擇相應試卷進行測試。通過分層測試的過程呈現,使得不同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得到清晰反饋,為教師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進行小組劃分提供參考依據。例如,在A層次學生的英語測試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課外知識,并著重對學生的英語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對于C層次學生,則適當減少英語測試量,加強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考核。
結語:
總而言之,新形勢下的高職英語教學,要順應高校擴招后的生源素質現狀,基于因材施教原則,合理開展分層教學活動,基于不同學生學習基礎與學習能力的差異性,進一步提升高職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更好滿足當前教育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 陳睿.高職英語分層教學模式與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時代農機,2018,45(06):108-109
[2] 楊秀芳.高職英語“走班制”分層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28(04):45-47
[3] 徐優明. 分層教學在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中運用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