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穎
摘要:社會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高職院校作為應用型人才的重要生產基地,其人才培養情況受到社會越來越廣泛的關注。社會的關注點主要放在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質量上,尤其是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高低,已經成為當前社會對大學生綜合素質進行衡量的重要指標。在這樣的背景下,高職院校應當加大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力度,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符合現代社會對人才的發展需求,為學生順利走上社會并快速適應環境打好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評價體系;構建策略
創新創業能力是如今大學生必須要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大學生只有具備創新創業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獲得健康可持續發展。本文首先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進行簡單分析,在這個基礎上就如何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展開探究。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的構建
要想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高職院校首先要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再以此為指標開展教學活動。為了對高職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級指標進行確定,本次研究采取座談會、現場訪談等方式對各項評價指標進行確定。參與評價指標確立的人員主要有高職院校的學生、高校的專家學者以及各個行業的企業領導人。最終確定,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應當包括三個層級的目標。
第一層級,即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評價體系。第二層級,主要包括四個部分:創新素質、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對這四項指標進行細分,組成第三層次的評價指標,分別為:①創新素質包括頑強、冒險、樂觀、自信四個方面,主要是指人在后天環境影響和先天遺傳素質基礎上所形成的在創新活動中必須要具備的且具有穩定性的心理特征和品質。②創新思維包括完備的統籌規劃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良好的決策判斷能力、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這幾項能力,其本質就是實現創新意識由感性愿望到理性探索的轉換,使創新活動能夠由感性的認知變成理性的思考。③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創新方法掌握能力、抗擊壓力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專業基礎能力這四項能力,從本質上來說就是在各個領域中運用專業以及非專業的理論和知識不斷提供新發明、新方法、新理論和新思想的能力。④創新意識經過分析包括創新精神、創新動機、創新興趣、創新欲望這四個方面,主要是指學生根據個體生活發展以及社會發展需要,引起創造新觀念或者前所未有新事物的動機。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策略
(一)樹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理念
在教學活動中,教學理念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在高職院校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教師首先要樹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理念。只有樹立正確的意識,才能確保教學活動朝著正確的方向運行。高職院校的學生將來大部分從事技術服務、管理、建設和生產等方面的工作,這些工作有著較高的技術含量,而且工作程序也比較復雜。這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相關的操作技能并且要學會對制作工藝進行合理改進,不斷創新相關的技術,并且將這些技術科學地運用到實踐當中,為社會生產提供重要的服務,以此提升服務質量和生產效率,增強服務能力和產品性能。在傳統的高職院校教學中,教師往往以知識和技能傳授為主,忽略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培養,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無法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教師要更新人才培養觀念,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成創新型、技術型人才的培養,同時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構建全新的創新創業體制機制,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將來能夠更好地服務社會。
(二)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除了要樹立正確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教師還要構建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一般來說,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主要通過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來實現。而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完善的課程體系。因此,要想培養和提升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須要強化課程體系的建設。從本質上來說,創新創業教育就是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所以,學校要加強市場調研,充分參考現階段各個行業和領域的崗位要求,確保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崗位專業素質以及知識技能相吻合。除此之外,學校還要時刻關注社會發展需求,在這個基礎上不斷拓展教學空間,遵循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原則,從而構建專業的、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
(三)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
要想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實踐。豐富有效的實踐活動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還能讓學生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加以改進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創新能力、決策判斷能力、抗擊壓力能力等各項能力都能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高職院校可以與周邊的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給學生實踐操作提供學習和鍛煉場所。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依托優質的專業社團,通過專利申報、創業路演、創新創業講座、創業論壇、DIY創意比賽、科技發明制作、專業技能大賽、創新創業大賽等活動,給予創業場地提供、啟動資金支持以及政策扶持等,將專業實踐教學與創新創業實踐活動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扎實理論知識基礎,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
結論:經過一系列的分析最終確定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評價指標主要包括創新素質、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這四個方面。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育工作者要逐個進行分析并采取相應的措施,結合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評價指標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反思、更新教學理念,從而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確保培養出來的學生具備較強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成為備受用人單位青睞的高水準、高素質的現代化人才。
參考文獻:
[1]曹璟.高職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途徑[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1(05):27-29
[2]龔仲幸,鄭慧俊,魏春海.高職院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8(35):262-264
本文屬株洲市2017年社會科學研究開放課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評價體系》(項目編號:SKKF201707)階段性成果 2、本文屬2016年省職業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機制的構建與實踐》(項目編號:ZJGB2016013)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