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金玲
摘要:教學要創新,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教學在一種良好的情景的氛圍中來實現學生愉快的學習。因此在教學中進行情景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增強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產生學習的內趨力。什么是教學情景呢?它有什么特點?怎樣設置教學情景,才能優化我們的數學課堂……這些問題需要廣大的教師們去深入思考和實踐的新課題,怎樣的教學情景是學生喜歡而且還會有學習效果的教學。應該是這樣的一種教學情景:學生在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的并且是一種自愿的愉快的學習情景。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情景創設
一、合理創設有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中選取素材,合理創設有趣味性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促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狀態要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就必須精心創設情景,引起學生濃厚的興趣,促其產生強烈的探究意識,使他們的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狀態。但所創設的教學情境應該是有價值的、有效的,應蘊涵一定思考深度的數學問題,即能讓學生“觸景生思”,發現其中的數學問題或挖掘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數學問題。
二、帶領學生體驗成功
合作交流對于學生良好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積極的學習態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來說都非常重要。在互動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調動自身思維能力,開展更多的實踐,在參加互動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表達能力。在互動的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合作與努力,共同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因此,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合作以及各種交流活動給予充分地重視,并為學生提供相互合作的機會,促進學生交流,讓學生能夠不斷參與到小組活動當中,讓學生能夠主動探究未知的知識領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氣氛,使課堂變成學生展示個人學習成果的場地。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各種不同類型三角形的紙片,以及沒有經過裁剪的紙張、剪刀。學生需要利用現有的工具,采用拼接、割補的方法,將三角形面積轉變成為已經學習過的長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問題,這樣便能讓問題迎刃而解。再如,在學習圓錐體積的相關知識點時,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好細沙和圓柱形的容器、圓錐形的容器以及其他輔助工具,學生通過合作學習,開展體積測量工作,并最終得出結論。當一個人感受過成功的欣慰時,便會對更多次的成功有所追求。
三、關注學生探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現代數學理論指出,數學知識、能力的獲得是來源于數學探究性活動的開設,所以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需要盡可能多的為學生提供可以觀察、嘗試、操作的機會,讓學生的多項感官在合作中,對知識的形成過程具有一定的探索和體驗,進而構建系統化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學中《圓的周長》,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鐵絲,用其圍成圓,學生發現在進行圓周長圍的過程中,只要在首尾相接完成以后,把鐵絲拉直就能獲得圓的周長。完成這項活動以后,教師讓學生計算圓硬紙片的周長,并使用透明膠帶在圓上面纏繞一周,并用細線拴好一個小球,掐著不同的位置進行圓周運動,引導學生觀察圓的周長與半徑之間的關系,學生在生動的實驗活動中興趣被激發出來,所以能進行良好的方法創新。教育學家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進行遷移,學生的學習活動是以現有的知識經驗為前提的,所以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并以及時學習為主要的出發點,讓學生對知識有著新的認知與了解。例如,在講授分數應用題的時候,教師為學生設置一道拓展類題目:“一本書,第一天看了1/5的內容,第二天看了全書的1/4,然后讓學生補充完整的已知條件和問題,鼓勵學生根據條件計算出答案”,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能讓學生的視野更為開闊,也能讓學生的思路更廣,能激發出學生的思維潛能。
四、增加課堂實踐,提高自主創設情境的能力
數學的很多知識和思想,只有在特定的實踐下才能充分體現它的應用性。對于小學數學來講,很多數學問題以實際生活問題為主,僅僅讓學生在課堂上知道一道應用題怎么求解是遠遠不夠的,學習數學就是為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比如在《連乘應用題》一章節,教師可以模擬“六一兒童節”買零食的實踐場景,將班里的同學分為五個小組,每個小組由十個人組成,如果每個人需要兩包零食,那么一共需要多少零食?在創設的情境下,告訴學生:①要先算出來一共有5×10=50(人)。②一共需要多少包零食?50×2=100(包)。這個計算過程體現了連乘的內容,而且是在教師創設的實際問題情境之中。隨著教學的逐步推進,他們在計算比較枯燥乏味的計算題的時候也會自主找到相應的實際問題,自主創設情境。
五、創造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氣氛
有效的情景教學必須建立在高效課堂之上,課堂的氣氛直接影響情景教學能否正常進行。所謂“情景”,其實就是一種“氛圍”,氛圍直接能夠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活躍課堂氣氛。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積極作用,會使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產生興趣。小學生還正處于愛玩的年齡,他們的腦袋里有著無窮無盡的想法,他們喜歡接受新奇的知識,喜歡豐富的課堂環境,喜歡奇思妙想,所以教師要營造相應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感覺不到數學的枯燥,如果他們感受到了數學課堂的有趣性,自然而然地就會產生一定的情境性,他們的童話性思維會慢慢積累,感受課堂的每一個細節,感知知識的有趣。所以營造出恰當的教學氛圍,活躍課堂氣氛,能夠有效促進小學數學情景教學的開展。
情境是具有一定情感氛圍的課堂教學活動。創設教學情境是課程改革的一大亮點。成功的數學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需要,引導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建立數學和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情感與態度的發展,避免傳統數學教學中只重知識技能不重人文精神培養的弊端。教師要努力創設成功的數學情境,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歐陽志.淺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J].教師.2016(10)
[2]于喜春.新課程改革下小學數學的課堂創新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