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珍
摘要:班主任是學生的健康成長的引路人,是聯系各科任老師的紐帶,也是溝通學校、社會、和家庭的橋梁。他肩負著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任,他在學生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班主任管理班集體的方法尤為重要。
關鍵詞:初中班級;管理;班主任
從事班主任工作多年,總結了一些方法,我認為可以從一下幾點著手:
一、加強自身素質修養,做學生的楷模
班主任不僅要具備淵博的科學文化知識,更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與時俱進的教育觀念。要不斷學習馬列著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不做井底之蛙。在實際工作中,理論聯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理論信念的教育,使學生不僅學到知識,而且懂得做人的道理。那么,就需要班主任正確的引導,使他們品學兼優,以達到“善小而為之、惡小而不為”的思想境界。
二、尊重學生人格,關心、愛護學生
學生是未成年人,但是在人的基本權利和人格上,和成年人是一樣的,是同等的。他們的人格是否能夠得到尊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因素至關重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親近學生,確保他們享受到各項基本權利,不輕視他們,不藐視他們,更不歧視他們,尊重他們的人格,做他們的知心朋友,他們就會尊重老師,就會相信老師,就聽老師的話,就按老師的要求做。尊重學生才能夠在學生中樹立起較高威信。別林斯基在《新年的禮物》中說:“愛是教育的工具,也是鑒別教育的尺度?!弊鳛槔蠋?,要舍得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感情投入,寄予合理的期待地,提出恰如其分的要求,給予其足夠的溫暖,以便發揮每位學生的最大的潛能。對學生關心、愛護不僅僅體現在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更重要是讓學生感受到這種情感,從而有利于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十年樹木,百年育人。尊重、關心、愛護學生既是一種艱辛的勞動,又是教師素質的最好體現,也是班主任開展班級工作的基礎。
三、精心培養,大膽使用班干部
一個班集體中必須有一定威信和影響力的學生組成班干部隊伍,形成集體的核心,通過他們團結、帶動其他集體成員,這些“小領袖”式的學生干部,作為同齡人,在班級學生中的作用往往是班主任不可替代的。因此,選拔和培養好班干部,是班主任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認真選拔。在班級管理中,精心選擇班干部,對樹立良好班風班紀,促進后進生轉化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班主任不要搞沙場點兵,要通過集體活動和學生的實踐活動來發現和選拔班干部。一個班級成員只有在實踐活動表現出良好的品質和出眾的才能并得到學生群體認可時,才可能被擁戴為班干部。
(二)加強教育,精心培養。
即使是各方面條件都比較好的學生當了干部,也應當嚴格要求,加強教育,精心培養。特別是教育他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懂得只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才能獲得同學的信任,具有號召力。教育他們密切聯系同學,平等待人,懂得只有和同學打成一片,才有資格代表同學,才能獲得同學的擁戴。這樣不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使他們在班級這個“家”的管理中,發揮自己的潛力,自己的優勢,出謀劃策,在參與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逐步完善自我。
(三)放手使用,鍛煉提高。
大膽放手讓班干部直接參與管理,制定合適的班級制度。要信任班干部,支持他們的工作,維護他們的威信,并給予具體指導;幫助他們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教給工作方法,使他們通過實際工作的鍛煉增長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讓集體的每個成員都有參與管理、為集體服務的機會。
四、做好差生的轉化工作
一個班級肯定有好學生,也有差學生,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成員――班主任千萬不能因為差學生學習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培養與轉化,這些差學生真的就無藥可救了嗎?或許班主任的冷眼相看,是把他們推向更為錯誤方向的助力。教育的這種反差效應告訴我們:對差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教育者須正確認識他們,研究他們,將我們的師愛灑向他們,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健康成長。
(一)班主任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
對待差生,首先要抱有正確的態度,要正確地看待和評價差生。他們的“后進”并非一成不變,在他們身上也會有潛在的閃光點。這要求班主任要具備敏銳的洞察能力,善于尋找和挖掘其上進的火花。一旦發現,就要充分肯定,大力扶植。并及時予以肯定和表揚,使他們意識到老師隨時隨時地都在關注他們。其次,用自己的愛心付諸于學生的生活、學習的各個方面,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平等善待每一位同學,悉心指導幫助每一位同學,熱心誠懇鼓勵每一位同學,從而使他們樹立 、自信、自強、自立的奮斗精神,發揮其特長。
(二)抓住特點、因勢引導。
差生的特點是復雜的,其個性也有不同類型。班主任要根據差生的實際情況和表現,采取不同的措施,即可以從曉之以理入手,也可以從動之以情入手。此外,做差生轉化工作,要注意調動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包括他們信任的教師、朋友、同學及家長,創造一定的教育情境,抓住教育機遇。
五、加強學生人格培養
高尚人格的形成即是教育培養的結果,也是社會環境熏陶的產物。由于現代獨生子女的增多,學生受到家庭中幾代人無微不至的溺愛,養成了一些自私、任性、唯我獨尊等不良習慣,從小缺乏獨立思考、自我動手和與人和諧共處的優良品行,自尊心太強,心理脆弱,承受能力差,常聽不進別人善意的批評。為此,作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不僅教授的是科學文化知識,更應該注重學生品行的發展,經常給他們講授歷代先賢、中外名人的高尚情操和事跡,講授他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奮斗歷程,并親身經歷與學生一起參加社會公益活動,經常與家長聯系,隨時掌握學生動態,對癥下藥,為培養社會四有新人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總之,教育是充滿感情,充滿愛的事業,沒有感情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教育,單純的知識傳授已不能適應時代的步伐。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教學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師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將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只有根據學生的特點,在關心、關懷的基礎上,傾聽學生的心聲,真誠地欣賞學生的長處,贊美學生的優秀品質,才能夠帶領學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