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仁措姆
摘要:閱讀是提高學生語文整體學習效率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也是學生學習語文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吸收、提高知識和技能不可或缺的環節。有效的閱讀能促使小學生擴大知識面、提高綜合素質。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指導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讓小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為此,在閱讀教學中必須注重讀的指導。指導學生自由奔放地去讀,從讀中感悟情理、感悟人生。閱讀也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能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識字能力,又能為寫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本文主要結合閱讀教學展開以下幾點探討:
一、創新教學方法,堅持自主、合作與探究的教學模式
在閱讀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創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另外,也要大力倡導自主、合作的教學模式,優化課堂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在探討《海底世界》一文中,鑒于文章內容相對簡單,學生理解起來也會很容易,因此,教師不必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逐字逐句去理解文章,可以將學習的主動權完全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展開合作探究,讓他們結合自己的理解去探究文章內容,去感受海底世界的美妙。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可以將一些新的字詞以及不懂的內容做出標志。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探究,給學生留出充分的時間去學習,讓他們在自主閱讀中解決問題。
二、采取多種閱讀形式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美妙,語言運用精美,思想表達較為濃厚,見解闡述更加獨到,這些佳作都是引導學生感悟,提高學生感悟能力的重要途徑。教師應該根據教材特點安排好每一節課的朗讀時間,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去讀課文,讓全體學生都能在反復中讀,讀出感覺,讀出味道與情趣。另外,在閱讀時,也可以采用指名讀、自己選段讀、小組齊讀、分角色讀等方式展開閱讀,多種方式并用,發掘學生的智慧潛能,發揮他們的一技之長。通過讀課文,學生也能積累更多豐富的語言材料,掌握各種句式,學到連句成段以及連段成篇的方法,在閱讀中積攢寫作素材,在閱讀中提高語言組織能力,為提高寫作能力做好充分準備。
三、加大課內閱讀量,是個性化閱讀的基礎
眾所周知,拓展課內閱讀是個性化閱讀永不枯竭的動力。學生的個性化閱讀是需要建立在大量閱讀基礎上的。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主要強調的是對少量精品文章的精講精讀,這也導致學生的閱讀量少,一個星期只能讓學生讀很少幾篇文章,這樣的閱讀教學顯然是與語文學科的特點相違背的。長此以往,學生的閱讀視野也會越變越狹窄,進而失去閱讀激情。預防此類事情的發生,教師首先要做的是拓展課內閱讀,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在教學實踐中,可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教材內容精講多讀,節省教學時間,適量補充一些新信息,要鼓勵學生敢于跳出課本,站在一個大視野上把握課文,讓學生在課堂上都能夠充分閱讀,充分吸收。
四、情與趣相通,鼓勵情趣性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要想真正做到情趣性閱讀,就需要加強學生與文本的對話中,在對話中獲得一些新知,進而再去體驗愉悅感與自豪感。當學生與文本展開對話時,一定要敏銳地捕捉文本中蘊涵著的具有吸引力的情趣因素,然后再將這些因素強化到與學生的對話中,激發學生們的共鳴。比如,在教學中,可以采用啟發誘導的方法,把文本與學生潛在的情趣因素充分激發出來。通過引導、啟發,加強學生與作者的情感共鳴。讓情趣性貫穿到閱讀的始終,用真正樸實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弦,進而達到以趣促情之效果。
在情趣性閱讀的指導下,學生的思維也會變的更加積極有效,讓學生在感悟文字的同時,還能真正感受到人文關懷,使“以讀見悟”變的自然,使閱讀教學變的水到渠成。以“情”促“趣”,讓學生在閱讀中真正體會到快樂。
五、讀練結合,提高能力
葉圣陶先生說過:“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基本知識和基本訓練都很重要,我們更要重訓練……”由此可知,學生如果在語文閱讀上單純地去閱讀,對文本的理解不夠透徹,閱讀教學肯定達不到預期效果,這樣,教學也就失去了意義,更不談對學生的人文熏陶了。對此,必須將閱讀教學放在首要位置,讓讀與練充分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積累語言文字、深刻感知內容、遷移運用語言的有效作用。只有閱讀為本、讀練結合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個人發展具有很深遠的意義。例如,在教學《九色鹿》一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讀寫點:讓學生也幫助國王寫一份告示,召告天下的百姓永遠都不能傷害九色鹿,這正好也和開頭的皇榜形成鮮明對比,而且也利于學生站在國王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讀寫結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的練筆設計也能拉近學生與作者的心理距離,成功地完成了讀者角色與文本角色的心理對接,促進了學生的言語表達。
總而言之,閱讀教學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同樣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部分。因此,語文教師在指導學生展開閱讀時,一定要充分發揮出引導者的作用,指導學生閱讀,讓他們都能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習慣,讓學生在閱讀中深刻去體驗語言的運用,加強師生間的交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閱讀,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閱讀興趣的提高,使閱讀教學達到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