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21世紀人才是最有力的生產力,是社會進步的最大動力。說到人才就不得不提到教育,人才如玉,只有接受打磨才能成為真正的寶玉,只有經過教育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提到教育,當然不能少了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
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邁向社會,家無時無刻不在對一個人產生著各種各樣的影響。你說的第一句話,能夠獨立完成的第一件事,都是在家庭中學會的,一個人的個性、人格也是在家庭中形成的,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一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除了家庭,教育中還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學校。小學、中學、大學……少則幾年,多則十幾二十來年,一個人的教育都是在學校接受的。學校,傳道授業解惑之所,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擔任著教導學生如何做人的重任。
無論是家庭還是學校,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都十分重要,如何讓一個人從少不經事到學有所成,這不僅僅是家庭,也不僅僅是學校一方面能夠完成的,這需要學校和家庭攜手聯合,共同努力,實現孩子的健康成長。
雖然我從教的時間不長,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已經深深地感受到了家校交流、聯合的重要性。
剛剛成為班主任時,我接手了我校的二年級,由于第一次當班主任,對學生也不是很了解,當時感覺有點迷茫。為了和家長更好的溝通,我建了微信群,有很多家長通過微信群加了我的個人微信,我很高興和學生家長們成為了朋友。其中有一位家長第一次接觸便和我聊到:我她家女兒笨,學習差,老師你要多擔待,多關注她。當時我感到很震驚,為何會有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做出如此評價?于是,我開始去更多地關注到這個小姑娘。在平時的接觸中我發現:這個小姑娘在課上能跟上老師的節奏,也能積極回答問題,并且我發現她在數學課上的接受能力反而比一般的孩子要強。不過語文相對較差,識字量較小。于是我開始嘗試和她母親交流我的發現。她的母親聽到我的話很開心,但是還是離不開那句:我閨女比較笨,還得要老師多費心。聽到這句話我很不開心,一,她在給自己的孩子貼標簽,而且還是負面的,如果孩子一旦接受了這個標簽,那么她就可以把自己的一切錯誤歸到這個原因,也會讓孩子產生自卑的心理。二、教育永遠不是老師自己的事,它需要家長的配合,也需要學生自己的自覺和努力。于是我開始實行我自己的小計劃。首先我嘗試著讓孩子去幫我做一些事,比如去辦公室拿東西,幫助老師打掃教室,我發現她每一樣都能做得很好。與此同時,我開始不斷地鼓勵她:你看,你做得多好,這道題目你做得很不錯,你再想想這個題目怎么做,你一定能自己完成。當然,家長的工作我也是絲毫不敢放松,明確的告訴她:你的女兒一點都不笨!每次有要求背誦的作業我都會單獨和家長再強調一遍,慢慢地通過老師和家長的努力,孩子成績開始上升了,性格也開朗了。現在的她學會了如何讀題,掌握了很多答題技巧,數學已經遠離了不及格,語文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就連新加入的英語也能穩穩的跟上老師的步伐。我知道這份功勞更多的是家長和孩子的努力。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教育不光光是學校、老師的事,更需要家長的配合,需要家長對孩子給予肯定,通過家校聯合,幫助孩子樹立信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去年我接手了學校新入學的一年級,這是我第一次教一年級,很多方面都感覺有些捉襟見肘。很多學生從幼兒園升入一年級還不懂得上課要怎么去聽講,活動時如何去站隊……很多事情都需要老師手把手去教,我當時也是焦頭爛額,嗓子每天都處于沙啞狀態,對學生的情緒關注也就少了些。直到有一天,小妍的媽媽和我聊微信。她告訴我小妍最近老是哭著不想上學,因為有學生欺負她,老師上課也總是叫她回答問題……其實現實的情況是在站隊時她總是愛說話,所以被小體委批評,上課有時因為她課文背不過來或出現走思情況時我會更多的去關注她,叫她回答問題。和妍妍媽媽溝通完后,我們解除了誤會,妍妍媽媽也作出了檢討,自己和孩子爸爸太忙了,根本沒時間陪孩子,甚至連早飯都不給孩子吃,并且當時表示以后一定會多關心孩子,多和老師溝通。那天晚上妍妍媽媽和孩子解釋了學校的種種,監督她完成了老師留的背誦作業。第二天小妍笑嘻嘻的來到了學校,早自習,流利的背出了老師要求背誦的課文,同學們都對她刮目相看,我也及時對她提出了表揚,明顯感覺得出她充滿了干勁。利用下課的空余,我把她和小體委叫到了一起,幫助她們解除了誤會,兩個人成為了好朋友,手牽著手一起去玩了。接下來的日子,小妍交到了更多的朋友,學習成績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小妍媽媽告訴我現在的小妍回家經常和她說起學校發生的趣事,這讓他們很開心。
這只是我教學生涯中的兩個簡單例子,我相信很多老師也都遇到過此類的事情。其實教育很簡單,說起來就是教知識教做人,但是教育也很復雜,因為人各有不同,他成長的每個時間段里自己又在變化。如何去把握這些不同,如何去跟上這些變化,不是單單的教師去發現,也需要家人去陪伴,只有學校和家長一起努力,為此我提出自己的一點建議,希望能在孩子的教育發展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促進家校溝通。現在很多學校已經建立了家長委員會,但是所面對的家長畢竟是少數,學校盡可能的多利用微信、QQ等手段,加強和家長的聯系,也可以用匿名意見箱的形式,鼓勵家長和老師,和學校聯系溝通。
加強家長教師培訓。要注意多多關注學生心理變化,注意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這需要老師和家長有一定心理學知識,學校可以開設一定的課程對老師進行培訓,也可邀請家長參加。相關部門也可以組織此類的活動對家長做培訓,解除家長的困擾。
定期開展家校聯誼會。通過聯誼會的形式,定期讓家長了解到孩子在學校的動態,也讓家長了解到學生在學校的表現。還可以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理念,學校的工作計劃和未來動態,有利于家長支持學校的發展,更好的配合學校工作。
我相信,只要學校和家長聯起手來,讓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學習、生活的信心,共同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他們一定能成長為國家的棟梁,為社會的發展,為實現我們偉大的中國夢貢獻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