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歡歡
摘要:圖書館作為推進智慧型社會建設的載體,在社會發展進程中,要注重資源開放服務,以便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本文提出圖書館要將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及網絡資源進行整合,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資源系統,保證用戶掌握檢索信息的方式、方法,以提升檢索效率,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質量。
關鍵詞:智慧社會;圖書館信息;資源開放;服務
一、“互聯網+”對圖書館的影響
(一)信息環境發生變化
在“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智能手機、PC、掌上閱讀器等無線設備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人們可以隨時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源,圖書館不再是獲取信息服務的唯一方式,而互聯網則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
圖書館面臨的信息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圖書館所處的外部環境也將“互聯網+”化,用戶對圖書館資源的依賴程度將會降低,用戶今后關心的是如何獲取所需信息資源,而不是哪些機構收藏了這些資源,圖書館文獻信息中心的主體地位將受到沖擊。
(二)用戶信息需求發生變化
在“互聯網+”時代,信息獲取方式和傳播渠道逐漸增多,用戶對信息服務的需求日益趨向個性化、精細化和多元化,讀者常常會因為所面對的信息資源過于龐大而感到迷茫。鑒于這種情況,讀者更加期望獲得方便、快捷并且高效的數字化服務以及加工和整理好的、有針對性的信息。新時代的讀者需要更加完美的用戶服務體驗,這對當前圖書館的信息化服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圖書館應重新定位,探索全新的讀者服務模式。
(三)管理和服務模式發生變化
數據資源是圖書館發展的原始動力,“互聯網+”時代,圖書館資源既包括已有的館藏數據資源,又包括與其他行業深度融合獲得的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復雜多樣,趨于多元化和異構化特征,因而數據的加工、存儲和管理方式以及數據價值的深層次、多視角挖掘、發現、揭示途徑將發生變化。“互聯網+”技術被廣泛應用后,無論是新興行業,還是傳統行業,都主動實現與互聯網的對接,爭取實現產能、效益、管理、服務的轉型和升級。圖書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潮流下,也在積極實現服務模式的轉型和突破,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在“互聯網+”環境下,圖書館的服務逐漸從線下走向互聯網化,由以資源為中心轉變為以用戶為中心,服務性質將變為對用戶的智慧管理和為用戶提供智慧服務。
二、智慧社會建設背景下圖書館信息資源開放服務的完善措施
(一)改進高校圖書館公共服務理念
創新服務理念是高校圖書館參與和做好社會公共信息服務的前提。為此,高校圖書館要處理好校內校外讀者之間的關系,增強公共服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效地提高圖書館人員公共服務的主動意識。同時,圖書館還要克服各種觀念性障礙,加大宣傳力度,主動走出校門,加深社會公眾對高校圖書館及其信息公共服務的了解,以積極心態開展社會服務。更要突破傳統觀念,擺脫狹隘的本位主義,把圖書館的公共服務精神和參與公共信息服務的目標緊密地聯系起來,讓館藏資源為公眾終身學習和建立學習型社會發揮作用。
(二)準確定位開放服務的思想理念
實踐受到思想意識的指導,在實踐中對思想意識進一步概括總結再反過來指導實踐更加順利的實施。圖書館要能夠在自身發展基礎上結合開放服務的認識,不斷推進信息資源的開放服務。開放服務實施中要意識到對讀者服務至上的理念,保證每個公民的服務無差別。圖書館信息資源開放服務時只有先明確思想方向,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開展相應的服務,才能夠實現理想的服務效果。為此,圖書館要普及開放理念的認識,在圖書館工作中嚴格貫徹開放性服務理念。
(三)實現資源共享模式的網絡安全
總的來說,網絡技術的進步和發展為高校資源共享模式的創建和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和前提。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更好地開展高校資源共享模式,就應該重點關注網絡安全問題。我們都知道,信息安全和系統管理已經成為了當前資源共享模式創建中著重關注的核心內容。在創建聯合電子圖書館的情況下,就為網絡安全管理提出了比較大的挑戰。這主要是因為如果其中的一所高校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其它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和網絡建設。在此,創建網絡資源共享模式,就應該把共享技術平臺作為重要的載體,防止圖書館被黑客侵犯,最終要加強網絡的安全管理。同時,還應該選用一些優秀的網絡技術管理人員,形成完善的網絡安全管理制度,為工作人員和讀者提供完善的網絡環境,更好地實現圖書資源信息共享。
(四)通過聯合電子圖書館實現館際互借
在高校內部創建電子圖書館就會更好地解決地域限制的問題。通常情況下,聯合電子圖書館就能夠把各個高校的圖書資源聚集在一起,并展現出十分豐富的圖書資源。這就會更好地滿足廣大讀者的需求。同時,在創建聯合圖書館的過程中,還能夠更好地為圖書館宣傳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很多高校自身的圖書館也具有很大的優勢和特色,再把相關的圖書資源聯結在一起之后,就可以保證不同的圖書館把自身的專業特色和優勢展現出來。另外,電子圖書館的形成就會在很大程度上保證高校實現電子化建設。最終運用相關的技術手段,以此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質量。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聯合電子圖書館必須要以高校之間的信任為前提和基礎。使其成為高校未來發展的重要特點和趨勢,并能夠愿意把圖書館中的資源分享出去,最終保證高校之間進行更加密切的溝通和交流。
(五)創新信息公共服務模式
高校圖書館要在認真調研分析社會公眾閱讀需求的基礎上,針對不同信息需求,提供多元服務方式。從館內環境、到借閱制度、導讀服務等方面,為社會公眾提供優雅的學習氛圍和優質服務。同時,通過構建圖書館聯盟服務,實現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此外,還要積極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借助互聯網,逐步實現資源、服務的數字化、網絡化。引導社會讀者通過電子郵件、QQ、微信等進行文獻傳遞,讓公眾不受時空限制地使用信息資源,實現館藏資源的充分利用。筆者所在高校圖書館在全民閱讀活動中,特制作較大的墻壁電子屏幕,通過滾動文字詳細介紹館藏結構、服務項目、資源導航,并發布學術講座等信息資源,引導市民利用好圖書館。同時,館內所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冬夏有空調暖氣,免費供應茶水,通過設立多功能閱讀與學習空間,為讀者建立學習社區、讀者沙龍、團體研修室、博士沙龍、企業專家沙龍等,激發師生和市民讀者的閱讀熱情,滿足讀者的不同層次閱讀與學習需要。圖書館也因此連年榮獲全國和省市級“全民閱讀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結語
智慧型社會建設中圖書館信息資源的開放性建設不僅是對傳統圖書館發展模式的一種突破,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當前圖書館服務的被動模式。開放服務是圖書館發展的最終歸宿,能夠更好地發揮其公共管理職能,促進圖書館發展的科學化、深層化。為此,圖書館要將紙質資源、電子資源及網絡資源進行整合,不斷完善自身的信息資源系統。同時,保證用戶掌握檢索信息的方式、方法,提升用戶檢索信息的效率,促進圖書館開放服務的實施。
參考文獻:
[1]那偉棟,楊子臣. 黑龍江省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建共享現狀調查分析[J].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5,27(07):22 -26
[2]邱小紅,姜穎,彭絮. 網絡環境下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資源共享模式與效益分析[J]. 圖書館,2014(04):91 -93
[3]李銘. 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發展的若干思考———基于區域性高校圖書館聯盟信息資源共享現狀的調查[J]. 圖書館研究,2014,44(02):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