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我軍固本培元、凝魂聚氣的重要手段,是部隊建設的鑄魂工程。當前,國內外形勢始終處于復雜變化之中,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暗流涌動,基層官兵作為我軍戰斗隊的主要力量,無時不刻不受到來自外部環境的滲透和影響。面對不斷涌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習主席強調,要把握鑄魂育人的特點和規律,著力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時代性和感召力。
關鍵詞:與時俱進;扎實調研;以理服人;通俗易懂;率先垂范
一、與時俱進,要與新時代同頻不要脫頻
十九大迎來了新時代,習主席指出,新的時代條件下,官兵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我們既要看到思想政治教育建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還要看到新時代思想政治建設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要準確判斷歷史發展方位,著力解決好思想政治教育與新時代官兵精神需求相適應的問題。當前,由于基層訓練緊張,教育者往往會采取簡單的“拿來主義”,拿著以前的教育提綱唱“老黃歷”,翻來覆去炒“剩飯”,搞“過期”教育,官兵聽了之后不僅不“解饑”,反而容易“鬧肚子”。這就要求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要體現時代發展的氣息,注重用時代的進步來指引官兵的發展趨勢,用先進理論武裝官兵的大腦,廓清思想迷霧,明辨是非真理。另一方面,要緊貼時代前沿,要讓官兵深刻了解當前國際國內的形勢,讓他們緊跟時代發展輿論導向,使官兵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絕不能使官兵成為“聾子”、“瞎子”,對于社會上發生的事情以及新鮮事物知之甚少,甚或全然不知。
二、扎實調研,要“潛入”不要“淺入”
習主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實效,就要奔著現實問題和活思想去。”問渠哪得清如許?調查研究就是我們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而這一關鍵環節往往被大家所忽視或者是止于表面,有的甚至是“腳踩西瓜皮滑哪算哪”,教育效果大打折扣。思想政治教育要科學有效,就必須掌握全面真實、豐富生動的第一手材料。當前,基層官兵無論是從人數、年齡分布還是家庭環境等方面都體現出不一樣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訴求。我們強調教育要全面更要精準,但“全面”不等于撒胡椒面,也不是平均用力,而是注重把握官兵思想變化,善于分析矛盾發現問題,透過現象看本質,既把握規律性、傾向性的東西進行普遍干預,又要從解決實際問題的角度,全面深入細致地了解實際情況,對癥下藥,精準發力。
三、以理服人,要悟“實”不要悟“空”
為基層官兵授課,內容要實在、接地氣。基層官兵普遍具有較高的認知能力,但對一些宏觀的、學術性強的理論熱點往往會有理解吸收的障礙。當前,部分教育者方式方法單一,受自身理論水平約束,在自我理解尚不清晰完善的情況下就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填鴨式”的方法灌輸,用“大道理”唬人,“大帽子”壓人,看似高端大氣上檔次,實則故弄玄虛、空洞說教,結果就是“臺上囫圇吞棗講,臺下云里霧里聽”,效果可想而知。現在的基層官兵尤其是青年官兵見識越來越多,民主的意識也越來越強,他們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服理不服壓。以“大道理”嚇人,嚇而不倒,以“大帽子”壓人,壓而不服。這就需要教育者不斷厚實理論功底,提高思辨能力,能夠實事求是地分析問題,力求反映事物本來面目,從官兵從事的具體工作上出發,讓教育內容由“粗”變“細”,做到人人能懂;從官兵不同的認知水出發,讓教育內容由“抽象”變“具體”,把大道理轉化為對履職盡責的具體要求;從身邊典型事例出發,讓教育內容由“遠”變“近”,讓官兵身臨其境。最終做到把大道理講活、小道理講深、老道理講新、新道理講實。
四、通俗易懂,要有親切感不要有距離感
托爾斯泰說過“世界上的杰作,絕不是用特別的文學語言,而是用普通民眾日常講的語言寫成的”。好的教育應該是雅俗共賞的,既能講清是非曲直的大道理,又能講述妙語連珠的小幽默。一些施教者往往刻意追求教育內容的理論性、嚴謹性、工整性,授課或照本宣科,語言程式化,枯燥乏味,或官話套話沿成習,內容“高大上”,效果“打水漂”。習主席在《之江新語》中指出:“語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識、是素質”。平實當中有深意,大白話里見經典,生動平實的語言背后,是平等、和睦的作風,更是與官兵心與心的交流。教育中一句不經意的問候、一次不拘一格的幽默、一次恰到好處的引導,這些群眾性地表達方式,更能直達人心,拉近距離,引起共鳴。教育者要擅長把晦澀的理論知識科學地、創造性地加以提煉概括,用簡潔的語言表達出來。多用官兵耳熟能詳的詞匯、喜聞樂見的形式、普遍認可的道理、有目共睹的事實,往往事半功倍,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五、率先垂范,要做出樣子不要喊破嗓子
馬克思有句名言“一個行動勝過一切綱領。”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在于理論的力量與教育者人格力量的有效結合,各級領導干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基層官兵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客體。要做好官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干部就應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和作風素質,要知行合一,自己教的自己得真信真懂,要求官兵做到的自己首先要能做到,正所謂“真知即所以為行,不行不足謂之知”。知行不一,言過其行,充其量只能算是個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個,起不到旗幟標桿的引領示范作用。但如果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假模假式,嘴上馬列真哲,背地陽奉陰違,那么教育就不僅僅是流于形式的問題,而是會起到極壞的反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心力就變成離心力,進而導致基層官兵的思想觀念充滿“負能量”。所以教育者不說理無以明理,不身教無以垂范,所謂“既聽其言,又觀其行”就是這個道理。
作者簡介:范斌(1987,09-),男,福建泰寧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軍隊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