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
摘要:為了幫助農村的發展,國家對農村的建設越來越重視,其中“三農”中提出“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農村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在農村的改革中存在許多方面的限制導致改革面臨著許多的問題,所以在今后的深化改革時體會金融供給側改革體系帶來的好處,發現在改革時遇到的問題,尋找解決辦法,多方面推進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體系更完善。
關鍵詞:淺析;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
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時根據農村的發展特點對金融進行新的理解,迎合了農村的發展情況和產業,考慮到農村的供給側結構性不足等對農村發展的阻礙,找準農村發展的目標,不斷對發展策略和線路進行調整和修改,在不斷努力中找到最適合不同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體系,改善農村的“三農”問題。
一、初步了解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
在2016年黨中央就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即“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也是在這五大發展理念下進行的,從提高農村的金融供給質量以及效率開始,采取一些改革的辦法進行結構調整,讓農村能夠有更多金融供給的意愿以及能力,這樣金融供給才有充足的數量,在各個方面的要求也符合農村的金融發展狀況,這種狀態下才能構建一個和諧、安全 、充足的農村金融供給。
農村金融供給要做到創新,也需要慢慢嘗試將一些要素進行調整或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些變革,看到或自己嘗試創造一些新的事物。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許多產業都在緊密聯合,往更廣闊的領域發展,許多產業都呈現多元化和鏈條化,在這樣的環境下,大膽嘗試,農村的金融服務也能與其他產業之間進行創新;金融供給體系本來就是復雜多樣,具有不同層次的,農村的金融供給體系也涉及許多,所以也很復雜,但只要圍繞它的目標去向各個方面進行努力,最終會達到在不同發展方面的協調的;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以前的快速發展,讓我們看到污染環境的危害,所以在發展農村金融供給時應該重視那些低耗能,環保綠色的產業;要想金融發展巨大,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進行開放,開放給更多企業發展和壯大的機會,也鼓勵一些新型的不成熟的企業進一步發展;現在是一個共享經濟的時代,互聯網的普及與大量使用,使得金融的發展變得更加快速,這些技術結合農村的發展,構建各個方面都共享的金融模式,這樣農村的金融資源才能有更多回報。
農村的農業供給已發展到一定階段,隨著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的收益也在日益增加,在不斷實施的改革發展中施行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是發展的必然,也是農業現代化的要求,在金融的不斷深化改革下,雖然農村一直都處于一個弱勢的地位,但是隨著一些改革的實行,已經有不少成效,也遲早會發展到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但是農村金融供給側也存在不少問題這也是必須承認和正視的。
二、看到農村金融供給側現在存在的問題
如今,我國的經濟發展在大幅度發展之中,這都依賴于國家施行的一些經濟與金融方面的改革,并不斷深入、完善和調整,在這之中,我國的農村金融改革又有在不斷發展,但是在農村受到一些因素,如工業化、城鎮化等的影響,導致大多數的農村金融改革的發展都是要比農村的經濟發展的需求慢的。
(一)在農村,金融資金供給的總量不足
將許多的農村的年度金融服務年度的報告進行比較,就會發現,在農村進行貸款的增長,但是有于農村是以農業為主,農業是比較弱的產業,導致農村的經濟發展在長時間里都是比較緩慢的,許多以農業為生的人收入就比較低,這些就造成金融的規模始終不能達到農村經濟發展的要求的局面。金融的供給量遠遠達不到農村金融的需求量,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它們之間的差值還會更大。
(二)在農村,信貸的資源配置結構是失衡的
現在的有關農業的金融機構都是帶著商業的目的,而商業性就表明這些金融機構在信貸的資源配置上就會出現不平等現象,導致在農村,許多的信貸的資源配置結構都是失衡的。所以,一些以農業為主的信貸,這些金融機構就會偏向將更多的信貸資金給一些大型的農業經營機構,相對的就會減少那些中小型的農業金融機構,在其他像農村產業鏈的信貸、貸款的期限等各個方面都會有偏差,再加上政府的一些補貼政策存在不完善,以及不同地區發展的差別,也在導致農村的信貸資源配置結構出現失衡。
(三)在農村,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較弱
在農村的發展中,農村金融產品單一,許多金融新型行業與產品沒有什么知名度,也不太受歡迎,所以在投資理財的方面基本沒人在參與,也缺乏服務的網點,人們也缺乏有關金融方面的知識,就對這方面不放心,不太關心等還有其他像農村的金融體系還不太完善等問題,也有許多方面的因素阻礙著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為了農村金融方面的更好發展,發現這些問題后,要進行思考,從各個方面著手,將它做得更好。
三、在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路徑的優化建議
(一)展現出金融產業的自身優勢
首先,就需要對農村金融市場結構進行優化,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和方面進行,比如可以擴大農村的金融產業的體系,這樣就使得農村金融體系變得多元化,在現有的基礎之上,結合農村的發展特點建立更好的金融市場,放寬一些政策,多給予一些鼓勵,讓更多的金融組織參與到農業產業中,還得讓讓這些金融市場運行有序,還要有適當的競爭,進一步優化市場結構。其次,還要將農村的金融產品與服務進行適當的創新,同時還將農村的風險控制機制進行創新,進行金融方面的投資就是存在風險的,通過風險的機制創新控制好風險。
(二)優化農村金融的外部環境
農業的調控政策在農村金融還是有重要作用,在進行外部環境優化時就要發揮它引領作用,所以要將農業中的一些產業政策,有漏洞或錯誤等的地方,進行一些調整,像一些財稅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在農村金融法律的保護制度也應該進行適當優化,要充分為農村金融發展考慮,公平公正進行等。
其實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路徑的優化還有許多方面,比如讓農村信用環境更加干凈,讓農村的金融監管更加嚴格等,將這些建議再進行細分,又會有許多條,所以對于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體系中存在許多的問題與阻礙,但是只要肯想辦法,從不同的方面進行優化,農村金融發展將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楊蕾.《農村金融供給側改革的主要任務及側重點分析》,《農村金融研究》,2016(2):60-62
[2]吳敬茹.《供給側改革視野下農村金融供給的優化路徑研究》,《農業經濟》,2017(1):104-106
[3]韓夢倩.《淺議農業供給側改革對農村金融市場的影響及應對措施》,《現代金融》,2016(9):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