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世強
摘要:多年來,前蘇聯洛夫創立的以教授體育技術為主的單一性教學模式一占據著我國小學體育課。這種模式教師最大,強調教師的中心權威,而忽略學生的心理和實際教學需要,難以給學生創設一個主動學習與練的環境,使得教師的主觀要求與學生的內在需求不吻合,由此而產生的負效應具有嚴重的滯后性,對實現校園體育教育目的和完成教育任務有直接的影響。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游戲
小學教育是我國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健康快樂茁壯成長,是教育的根本要義。在所有小學學科中,體育課對于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作用不可替代。當今體育的教學改革刻不容緩。由于小學是學生身體、心理、智力等指標上升的重要階段,我國也一直強調對當代體育教學改革的重視。根據美國哈佛大學跟蹤1000名小學生達3年數據研究,在成長階段,孩子接觸運動和游戲多的比不接觸和幾乎不接觸的智力、心理、生理發育都出色。可見游戲重要性。
體育課以身體訓練為主、以增進體質為主要目的必修課,在學校尤其小學的課程體系中,體育不可或缺,在落實素質教育和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人才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基本理念,來培養學生們的終生體育意識;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同時,更強調學生個人的實踐能力,創新意識以及運用能力。在過去,兵式操或田徑運動訓練項目的確對加強學生身體素質有一定的作用,但它缺乏科學性,不僅無法切實促進學生的心理發展,且得不到學生的認可和喜愛。然而游戲式教學則截然不同,它操作簡單,運動量不大,符合學生各方面的承受力,因此易于在各類人群中開展和普及,在發展學生智力的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能力。這種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的同時,激發學生各方面的潛能。此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借此培養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綜上所述,游戲式教學模式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十分吻合,因此我們給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下一個簡單的定義即:以發展學生速度、力量。耐力、靈魂、柔韌五大基本身體素質為根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鼓勵學生創新,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整堂體育課都是在游戲式的輕松、活躍的氣氛中進行的一種教學模式。
宋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未見意趣,必不樂學”。教師要從激發和培養學生的興趣出發,精心設計,如在準備活動中融入趣味性與競賽性的游戲法組織教學,通過講練賽評,給課堂氣氛注入勃勃生氣。這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幫助學生逐漸進入運動狀態,提高中樞神經的興奮性,加強各系統器官的機能活動,從而達到良好且適應的身體狀態,為正式練習或比賽做好準備工作。
教學實踐中,田徑項目,特別是中長跑,學生的情緒,一般都不高,感到枯燥,鼓不起勁,因而影響教學效果。為此,在教學田徑項目中,經常變換練習的方法、節奏、強度,并組織適當的游戲和競賽。在這種不斷變化的條件下進行學習練習,學生不僅能克服枯燥無味的無力感,也能逐漸培養起對跑步這項運動的興趣。籃球教材學生一般很感興趣,對這種教材,教師要注意因勢利導,同時也要注意控制和調節。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講解要形象生動,時間短,學生才不會厭倦,總結動作技術要提綱要領,動作示范時要確保動作優美正確,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學生練習時的優點,這對于活躍課堂氣氛是頗有成效的。另外,有美感的直觀教具,教材內容,教學用語,理想的場地器材等等也是鼓舞情緒的有利因素。反之,則容易讓課堂氣氛低落、難以活躍。
小學時期正是學生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段,神經系統雖快速生長,但容易興奮的同時也容易抵制,心血管系統的發育也處于低潮,因此導致心肌力量薄弱,脈搏輸出量少,無法通過較快的心跳頻率來補償,此外,肌肉系統也處于未充分發育的階段, 肌肉缺乏力量,這時不能給學生增加大階段機械的運動。加一句:然而體育游戲則能夠良好地促進學生各項機能的健康發展。體育游戲中有攀、爬、跑、跳、躍等動作,這些動作可以充分鍛煉學生心肺機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加血管柔韌度,對于骨骼增長都是十分有利的。
隨著社會轉型的加劇,經濟進一步加速發展,很多社會問題相應出現,小學生心理問題層出不窮,跳樓、酗酒、滋事打架事件屢有發生。獨生子女的最大問題是心理脆弱,心理健康是目前國內外心理研究的重點。根據身-心交互作用理論,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密不可分。體育運動可以調整心理不健康狀態,通過積極主動的活動,有效改變人的行為方式達到促進個體的心理健康的效果。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者所真心希望的,但是體育課語言溝通又不如文化類課程,為了達到最佳教學效果,體育游戲起到潤滑劑的作用。單單依靠機械運動和說教大部分學生都不會接受,所以游戲對于教學的接受程度與促進師生關系起到了正面作用。適當的體育游戲會對體育教學產生極大的影響,促進師生關系融洽,亦師亦友。
游戲式教學可在教學、訓練、健身、娛樂等活動中,起到調整心理狀態,提高心理素質水平,融洽人際關系,讓參與者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鍛煉身體,還能有效的改變人們對體育片面的認識,真正實現體育運動“以人為本”的思想和目標。
傳統的教學思想在新課標指導思想下改變,學生成為教學中心。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設計教學內容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愉快的情緒。啟發式教學的方法,讓體育游戲教學內容多樣化和科學化,有效利用學校現有的體育器材、場地,發揮學生的創造力,教師可以給與指導。通過這種不拘泥的教學形式來增強師生之間的互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展現自己愛好,在一種愉悅的氛圍下完成體育教學。
廣大體育教師認真解讀小學體育新課程標準,并在體育課教學實踐中落實,多多研究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以提升自身教學能力,改進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活躍體育課堂為己任,達到啟發學生思考,調動積極性的目的,讓他們將被動受教轉變為主動求教,把機會多讓給學生,真正讓他們從實踐中得到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