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淵
摘要:漢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語言,而語文則是傳承傳統文化的中介。所以語文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而小學語文的學習又是其中最基礎的一節。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要接受的知識和信息越來越多,這就需要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因小學語文是最基礎的一節,所以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方面,教師應根據時代的需求變化不斷改變創新。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提起閱讀能力,很多老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就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這是對閱讀能力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其實讀懂并不錯,問題是閱讀能力不僅僅是讀懂。
一、什么是閱讀教學有效性
如何對閱讀教學有效性進行合理正確的定義應該是首先要了解的問題之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內,利用深入理解教材、改變教學方法等策略,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水平。另外,這個過程中要求教師和學生均能遵循教學規律,不脫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本身具有的性質,使得時間、精力投入與教學效果方面,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效果、效益及效率是用來判斷小學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方法,當然由于地區及實際教學情況的不同,對小學閱讀有效性的評定標準會有所不同,但是其注重教學效果、注重學生學習效率及全面素質提高是不會變化的。總之,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應該對固有的一些老舊的教學方法做出適當的改變,使其更適應新型教學的要求,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主要目標。
二、閱讀目標要明確,有效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教學一定要從學情出發,充分考慮閱讀的內容、年級層次、學生的個人喜好等因素。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制定出合理明確的閱讀目標。對于低年級學生,要讓他們閱讀簡單的小兒歌、小故事或簡單的繪本讀物,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就要結合他們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適合他們的寓言故事、詩歌散文,短篇小說、中外名著等。在制定目標時,還要考慮到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想當然,強迫學生去讀不能理解和沒有興趣的讀物。要做到以生為本,從學生的閱讀需求出發,了解不同年齡的孩子閱讀感知的水平和能力,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做學生的“讀友”,和學生一起閱讀,便于從閱讀的方法、技巧上與學生隨時交流,對于學生在閱讀中提出的問題、遇到的疑惑及時給予疏導、解答,從而讓學生在閱讀過程學會該怎么讀書。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還應該和他們互相交流閱讀感悟,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三、重視朗讀教學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讓學生多去進行朗讀,朗讀課文可以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激發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還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和聽說能力,因此老師們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多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課文朗讀,可以是老師給學生范讀,老師在朗讀的過程中要注重普通話的標準性和自己的情感,老師也要組織學生自己朗讀,分小組朗讀等,讓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來感受文本內容和文本中蘊含的感情。比如說,老師在教學《巨人的花園》這篇課文的時候,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范讀,之后讓學生自己朗讀,把自己覺得難以理解的地方標記下來,在學生自己朗讀完成后,老師可以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來朗讀,朗讀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問題的答案。
四、轉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
小學生和其他階段的學生存在的不同之處就是,年齡較小,自主控制能力較弱,存在極強的好奇心,問問題也都存在著比較幼稚的想法。那么對于語文閱讀也會有很大的特點,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抓住學生的心里特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來促進他們的語文閱讀能力。比如上課前就應該做好準備,講一個故事或者用一個成語來引入課題,激起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很好的進入閱讀課堂。
五、激發學習動機,有效提高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小學生正處于習慣的養成階段,他們好奇心強,對于知識缺乏深刻的理解能力,教師如果處理不好教與學的關系,很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對學習產生抵觸情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也就是讓他們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從“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從“要我讀,變為我要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多元化評價和豐富多彩的活動都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要適時開展朗讀比賽、故事會、課本劇表演、演講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讀書的樂趣,從而提高閱讀興趣,產生強烈的讀書的動機。
六、閱讀方法問題化,提高思考能力
帶著問題去閱讀是每位教師在上閱讀課時所采用的主要方法,這也是通過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所提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提出,不能超出學生的理解能力,也不能鉆牛角尖。可以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探詢寫作目的,還可以比較用詞的巧妙,抓字眼來理解的重點詞句,通過比較認識作者遣詞造句的獨具匠心。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春天樹木抽出新的枝條,長出嫩綠的葉子”,在這可提問為什么用“抽”字而不用“生”或“長”字?“學起于思,思源于疑”。質疑問難是學習的重要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教學的有效性是課堂教學的生命,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不斷激發學生主體參與學習的強烈愿望,把所學知識轉化為自身的內在需求,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和積累,以獲得有活力的知識與能力。
綜上所述,老師們要注意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老師們需要重視朗讀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來理解課文,老師們也需要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們還需要重視情感教育,通過情感教學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參考文獻:
[1]趙玲玲.鄭建剛.張芳.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J].科技創新導報,2011,03
[2]陳妍妍.張遠紅.探析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J].成功(教育),2010,04
[3]韋俊.朱特紅.楊麒淵.小學語文閱讀的有效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