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鯤
摘要:當今社會,社會發展速度越來越快,這就使得資源使用范圍更加廣泛,但是由于地質工作缺乏針對性,資源利用率比較低,資源逐漸枯竭,因此只有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加大專業人才的投入力度,才能進一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這就需要高校培養出更多專業性強的地質工程人才。本文以三峽大學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狀況為參考,分別從招生規模、基礎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三個方面對其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提高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有效對策進行探析。
關鍵詞: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對策
引言:
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背景下,我國資源短缺問題越來越嚴峻,因此,地質工程的作用越來越明顯,提升地質工程的施工質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資源短缺問題,從而可以為國民經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但是,無論是對土地進行整理,還是對礦山進行開采,每一項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離不開地質工作者的支持。本文以三峽大學為主要參考院校,結合高校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和目標,對近幾年三峽大學地質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問題,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人才培養對策。
一、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要求
(一)專業素質。
在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學生的專業素質是十分重要的,所謂專業素質,主要就是指學生對地質工程專業知識學習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同時一般還包括學生對新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當今社會是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只有專業能力強的學生才符合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企業在招聘時更加注重學生的專業素質,可見,專業素質在學生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企業在開展招聘工作時,一般首先都會問應聘者的專業素質是否過硬,同時還會提出相關專業問題讓應聘者進行回答。另外,在經濟市場中,一般市場會通過對專業素養進行分析,對相關專業進行選擇,從而產生很多階段性熱門專業。
(二)個人素質。
如果說專業素質體現的是人才的專業能力,那么個人素質體現的就是人才的個人魅力,與專業素質不同,個人素質是獨一無二的,因個體不同而存在差異性。個人素質是一個人的心理素質、人際交往能力、身體素質和文化素質等的綜合,盡管個人素質與專業素質一般沒有直接關系,但是如果一個人的個人素質比較出色,往往其專業素質也不會太差。個人素質比較強的應聘者一般是地質工程創新型企業的首選,因為,他們在某種程度上能夠給企業帶來潛在利益,從而可以保證企業的長遠發展。
二、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分析
(一)招生規模。
在三峽工程蓄水達到一百七十五米之后,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現象在三峽工程中時有發生,工程地質問題漸趨復雜化,使得環境和資源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開展地質工程和地質資源領域的研究迫在眉睫。對于三峽大學來說,在2006年它就獲批了地質工程專業的碩士點,并且在2007年正式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在2012年對外廣泛招收本科學生[1]。但是通過對近幾年三峽大學招生規模和就讀認識進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三峽大學無論是地質工程專業的碩士研究生還是本科學生,其的招生規模都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另外,還要一些學生由于是被調劑到這一專業的,在學校經過學習之后,認為這門學科學習條件比較艱苦,而且就業環境也比較惡劣,因此都千方百計的轉專業,使得專業人數逐漸減少,進一步使得學校的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規模縮小。如果按照這一速度發展下去,在未來,地質工程專業的中高層領導人員和專業技術工人都會逐漸減少,從而不能滿足地區經濟發展的要求,更嚴重的話,還會對國家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造成影響。
(二)基礎建設。
三峽大學的地質工程教學條件相對比較好,相關實驗儀器、實驗場所和實驗設備都比較完善,能夠滿足對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專業能力培養的要求,也能有效的開展理論和實驗探究活動。但是,地址工程專業本身是一個實踐性比較強的專業,如果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只是將學生局限在課堂上和校園內,學生不能進行實踐探究,難以使學生的學習熱情全部被激發出來。因此,對于三峽大學來說,當前野外實訓基地還沒有形成,學生的實踐機會較少,即使學生的理論知識過硬,但是也能投入到現實工作中。
(三)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地質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來說,當前我國高校一般采用“專業型”人才培養模式,輔以“傳知型”人才教育方式,主要表現為“學制統一”的特點。因此,高校需要在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加強教育體制和制度的建設,增強規范性,嚴禁各種“隨意性”教學模式的出現。另外,我國當前在新型專業性人才培養過程中,更多的注重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對學生的文化底蘊和個人品質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教育活動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
三、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一)社會層面。
對于社會上的企業來說,應該對創新活動進行鼓勵,允許失敗,并且對實驗的生產設備進行更新,加大新設備和新技術的投入力度,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從物質和精神層面上進行雙重鼓勵。
1.強化基礎教育,提升學習能力。
經過對近幾年的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我們發現,最近幾年考上碩士研究生的地質工程專業學生無論是科學研究能力,還是基礎知識理解能力都呈下降趨勢,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學生在本科時期的基礎知識記憶的不牢固,同時課程安排的比較滿,知識點比較雜,使得學生專業基礎沒有打好,另外,在研究生擴招政策的影響下,研究生的質量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根據用人企業的反饋,我們還能發現,前去實習和工作的學生不但實踐能力比較差,而且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比較低,甚至有些學生工作態度還不夠端正[2]。因此,這些問題給高校專業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怎樣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和企業需要的人才?因此,高校對地質工程專業學生進行教育過程中,一定要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盡可能的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
2.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社會要想獲得更多專業性強的學生,就要與高校進行聯合,讓學生在入學時就能對地質工程專業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要想充分激發地質工程專業的學生學科興趣,高校就要從大一新生開始著手。因為在大一學生入學時,他們對地質工程專業還不完全了解,教師可以通過相關的視頻和多媒體動畫,讓學生對地質工程專業的重要性和就業趨勢進行了解,特別要強調地質工程專業在社會發展進步過程中的輝煌成就,讓學生身心受到觸動,從而產生為之奮斗的熱情。另外,還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去嘗試自己喜歡的領域,通過不斷學習,讓學生真正愛上地質工程專業。
(二)高校層面。
1.進行創新改革,培養專業性強的創新型人才。
創新型人才是國家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主要人才類型,主要指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專業人才。因此,高校要鼓勵地質工程專業學生進行創新,并且在自己和技術設備上加大支持力度,為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
2.提高對繼續教育和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
首先,要提高對繼續教育的重視程度,鼓勵學生和教師不斷進行深造,培養更多專業性強的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其次,要提高對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加大資金扶植力度,開展針對性教學活動,提高職業院校的教學水平。
(三)管理層面。
1.完善制度建設。
可以由教育部牽頭,聯合國土資源局、國家地調局和高等院校與相關企業,創建全國性的地質工程教育聯席會議制度,結合行業發展狀況進行分析,提高教學的針對性,防止地質教育“邊緣化”問題的再發生[3]。
2.國家加大地質教育的資金和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國家要對高校地質工程專業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讓學校能夠完善地質專業實訓基地和實驗室建設,為學生進行理論和實踐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其次,國家還要加大政策扶植力度,要鼓勵高校專業人才進行繼續教育,為科研人員提供經費支出,并開展一些專業性較強的培訓活動,培養出更多行業專業人才。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三峽大學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進行分析,發現當前我國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育還存在教育規模和人才規模小,基礎設施和教學模式不完善的問題,盡管主要是三峽大學的教育問題,但在某種程度上對我國高校的地質工程專業教學現狀也有一定的映射作用。因此,在對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國家、社會和高校的作用,為專業性人才培養提高資金和技術支持,并且鼓勵他們進行創新,培養出綜合素質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黃雨,包揚娟,趙憲忠,楊坪.推進地質工程專業改革加快卓越工程人才培養[J].中國地質教育,2015,(01):24-27.
[2]董鵬,胡詠君,李芬.關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深層次探討[J].高校教育研究(成都),2014,(04):1-6
[3]張鵬,劉春娟,宋琨,劉藝梁,鄧茂林. 高校地質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現狀與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03):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