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慧
摘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復習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掌握好復習方法,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那么,在具體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哪些方面來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復習呢?本文從及時復習、階段性復習、系統性復習、見錯復習等幾個方面來談談這個問題。
關鍵詞:及時復習;階段性復習;系統性復習;見錯復習
中國有句古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說的是傳授給人既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而學習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復習就不失為一種好方法。復習對學習的重要性孔子有語云:“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話人們已了然于心,這里不再贅述。這里只對在學習過程中,如何用好復習方法自主學習、鞏固新知、加深理解作一番粗淺的論述,現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一、及時復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告訴我們:遺忘在學習之后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因為學習新知后,知識只是以短時記憶的方式存在,而要讓短時記憶成為長時記憶及減緩遺忘的速度,就必須及時復習,以達到鞏固記憶的目的。這里的及時復習,不僅只是指在當天晚上復習新學的知識,而是指剛剛學完新知時,復習便要開始。因為遺忘已經開始!根據遺忘規律,復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憶材料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兩天,這個時候內稍加復習可以“記憶猶新”,否則只能再費精力重學。有經驗的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讀完一篇好文章時,總喜歡掩卷回味一番,或打開文章精彩之處,再細細咀嚼幾次。其實這已經是在復習了。于是文章中的精彩語句就歷歷在目了。這就是及時復習的功效。每上完一節課,都會把該課的知識點進行小節,每上完一篇課文,我們也會把該課的重難點重溫一下,每上完一個單元,我們也會把該單元的重難點回故一下,這就是對新知的及時回顧。同時,語文的古詩文背誦也常用這個方法,如每個星期要求學生記兩首古詩,然后該星期的每一節語文課前都要求學生先讀兩遍,星期三要求開始背誦,星期四、五要求繼續背誦,星期五要求默寫,下星期既要重溫上星期的內容,并且完成該星期的任務,長此以往,學生就能熟能生巧。
二、階段性復習
進行一段時間后,接受的新知識漸漸多起來,伴隨著遺忘的知識也就多起來。而較前一段時間學習的知識,更是不可避免的遺忘了許多。這時候需提醒同學們該加強復習了。這時候的復習不僅可重拾舊知,更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震蕩、辨析、融合,形成新的認識、理解,使所學知識得到更進一步鞏固;而且還可以培養思維的能力。因此,一個不斷進行階段性復習的學生,不僅記憶能力會有所提高,而且思維的能力也會得到一定的提高。如學生在進行了一段時間的學習后,老師就會要求學生對近期所學內容進行歸納概括,復習之前所學的內容,而且對以前所學的內容會時常提起,學生在耳熟能詳中慢慢掌握了知識,加深了知識。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從小到大都會學習《故鄉》,小時候的閏士在小學生的心中是天真爛漫的,快樂無憂的,小時候的閏士在中學生的心中是卻有一絲感傷,不同階段不同人物在不斷改變,我們的復習也不能只停留在最初的階段,應該思維不斷加深,可見語文知識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方仲永的聰慧眾人皆知,不使學,不加深鞏固,不積累,不階段性復習,泯然眾人。人生短短幾十年,學無止境,階段性復習就絕不能停止,否則到頭來一場空。
三、系統性復習
學習的最后階段,要對所學知識做全面歸納整理,分門別類,使之條理清晰,便于對知識的分辨、比較、記憶和運用。這就是系統性復習。它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這就好比漁網,只有抓住網綱,才能提起整幅漁網;只有吊起網綱,才能檢查出漁網里的每一個壞了的網眼。否則只能是漫無目的亂抓瞎!得不到很好的成效。如語文中一些分析問題的方法,只是零亂性的使用,沒有具體的歸納,那么學生就會瞬間遺忘,但如果把這些知識系統性地歸納,學生既容易識記、復習,又可以靈活運用,同時加深了對知識的印象。如對語文中閱讀文的復習,首先要了解文章是哪一種文體(如記敘文、議論文、說明文、散文等),然后對不同文體的相關知識進行列表歸納,如記敘文,學生應該了解記敘的要素、記敘的順序、記敘的線索、記敘文中寫人的方法等等。一張知識表在手,使學生對其清晰把握、區分后,再繼以例文訓練,然后再練習。
四、見錯復習
一個人的精力、記憶力等都是有限的,老師也常常提醒學生細節決定成敗。但在學習的過程不可能不犯錯。一旦犯錯,便需仔細地分析犯錯的原因。如果是粗心大意造成的,只需克服就好;如果是知識模糊了,就要警惕遺忘正悄悄地侵蝕你的記憶了,錯哪里就復習哪里,順帶還需檢查一下其他的漏洞;如果是理解不到位,這時候的復習就更能查缺補漏、加深理解。如有同學在識記語文中的古詩時,只會背誦,不會默寫,或者默寫中每一句詩都會有錯字,我們就應該找出寫錯的字,把錯字歸納、分析并總結。如“戊、戌、戍、戎”這三個字。戊,拼音wù,同誤,天干的第五位;如“戊更”,是指:夜晚五更;“戊戌變法”,是指1898年的戊戌維新。戍,拼音shù,同術,軍隊守衛的意思;如衛戍、戍邊、戍守。戌,拼音xū,同須,地支的第十一位。戌時,舊式計時法指晚上七點鐘到九點鐘這段時間。戎,拼音róng,同溶,是指軍事、軍隊等,如從戎、戎裝。為了便于記憶和識別,請讀者朋友記住以下口訣:橫戌點戍戊中空,十字交叉便是戎;還有一句口訣,更為形象、容易識記:點戍空心戊,橫戌十字戎。但學生在默寫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時,“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中的“戍”總要寫錯,多次糾錯復習后終有所改觀。這正可謂“溫故知新”。可見“見錯復習”是極其重要、極其靈活的復習方法,它不僅可以堵住知識的漏洞,更能在加深知識的理解上獲得新知。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說明了復習的重要性。我們第一次的學習就像走馬觀花一樣,許多地方都沒有學到,復習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學到漏掉的知識,還能讓我們有新的見解。總之,以上四種復習方法是相輔相成,彼此統一的。只要把這幾種復習方法融會貫通,我們就可以學會好方法,養成好習慣,鞏固好基礎,磨練好意志,輕松決勝課堂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