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飛
摘要:隨著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經(jīng)濟,無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鎮(zhèn),教育都在不斷改革和發(fā)展。在不斷實施新課改為背景下,不斷深入“以學為本”的教學理念。主要根據(jù)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實際出發(fā),結合教學實際,簡單闡述了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一些方法。
關鍵詞: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探究
一、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現(xiàn)階段農(nóng)村課堂教學大多還停留在教師牽著學生走的填鴨式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師本應該起主導和點撥作用,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但實際教學中學生與教師的角色本末倒置。有的教師只會照本宣科,拿著教材一講到底,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也沒有自由討論的時間,這樣的教學與時代脫節(jié),缺乏創(chuàng)新。在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讓學生做數(shù)不清的閱讀題,以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殊不知這樣會使學生失去拓寬知識面的機會。因為學生做大量的閱讀題,使用的方法和技巧都是相同的,實際上達不到真正提高技能的目的。在布置課外作業(yè)時,很多教師選擇讓學生閱讀小學生精品作文,甚至要求能背誦下來,不注重課外閱讀的積累。時間一長,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逐漸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二、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
(一)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感悟和體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促使學生去感受閱讀的魅力。對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學生會有不同的理解。如在教學《坐井觀天》時,教師問:“小鳥和青蛙誰說得對?”學生們紛紛舉手發(fā)言:“當然是小鳥說得對,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呢!”還有的說:“青蛙說得也對,它說出自己觀察到的真實情況,看到天就井口那么大。”這時教師豎起大拇指為他們點贊。教師繼續(xù)追問:“如果青蛙跳出井口看到天會怎么說呢?”學生就會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在語文課堂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多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討論的形式可以是生生交流,師生交流。鼓勵學生自由想象,自由說出自己的見解,為學生營造一個自由輕松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才更有利于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另外,教師在教學評價中要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想法,不可嘲笑學生。教師需要進行合理的引導和點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當有學生在課上勇敢提問時,教師不可打斷他們,要認真傾聽學生的問題并為學生解答,也可鼓勵其他學生多提問。在課堂上,教師應避免滿堂提問學生,因為這樣的提問方式會引起學生的反感。
(二)采取多樣教學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導的講授式教學,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的發(fā)揮。《新課標》建議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要采用啟發(fā)式、談話式、討論式、激勵式等教學方法。可以在班級內(nèi)部組織閱讀比賽,比比誰讀的書最多,誰得到的感悟最深刻,對贏得比賽的同學予以一定的表揚和獎勵,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參賽。這不僅會激起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時還能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愉快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融入其中,快樂而又認真地學習。可以多舉辦一些讀書交流活動,比如詩詞朗誦會、讀書筆記展等。還可以在教室設立一個讀書角,班上的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捐出自己最喜愛的圖書放在讀書角,大家互相交換著看。這樣不僅可以增進同學之間的情誼,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選擇好的閱讀材料
閱讀材料分為課內(nèi)閱讀材料與課外閱讀材料。教師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來教學課內(nèi)閱讀材料,并根據(jù)學生的學情選擇教材上的選學課文進行閱讀教學。這一部分的閱讀材料主要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技能。在學生按要求閱讀完以后,需要學生完成課后習題或教師布置的問題,需要學生明白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并積累一些詞句。課外閱讀材料應該是對課內(nèi)閱讀材料的延伸與擴展,可以是一些課外讀物,學生讀完后應該有自己獨到的見解和感悟。通過這樣的閱讀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思維能力與寫作水平都會得到提高。另外,選擇推薦書目之外的課外讀物時,應該引導學生選擇健康的、有利于成長的課外書。引導學生在讀書時,加入自己的想法、寫上批注,遇到精彩處可以寫出自己的讀書感悟或仿句,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四)提供有效的閱讀方法
語文閱讀重在方法,一個好的閱讀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提高閱讀能力,增加知識積累。在閱讀時,教師要教給學生幾種不同的閱讀方法,包括精讀、泛讀、略讀、瀏覽等。精讀需要學生仔細地讀,不放過書中任何一個細節(jié),細細推敲字、詞、句的用法,并在旁邊做好批注,在必要時需要多讀幾遍,因為每讀一遍,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見解和體會;泛讀要求學生能做到“一目十行”,自行篩選出書中的精髓,雖然泛讀會漏掉一些細節(jié)問題,但可以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和默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一個需要大聲念出來,用感官刺激大腦,從而思考閱讀的內(nèi)容,主要訓練的是學生的語感;另一個需要在心里默念,不出聲,使無聲的語言轉(zhuǎn)換成大腦中的圖像,學生能在此過程中享受閱讀。這兩種方法都能使學生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
(五)創(chuàng)造有利的讀書條件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僅需要教師的辛勤付出,也需要學校、社會和家長的共同配合。在課堂上,教師除了講授書本上的知識,還需要做相應的知識延伸,比如可以將一些歷史小故事插入課文中,這樣不僅可以拉回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fā)學生讀書的興趣。另外,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捐一些自己的書籍放在讀書角,鼓勵學生閱讀。在課外時間,教師不要限制學生讀課外讀物的興趣,要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選擇喜歡的書籍。如果一些學生選擇了不適合他們閱讀的讀物,教師不應強行制止,應該采取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特別是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學生來說,書籍中有一些插畫的作品會更吸引他們,讓學生享受閱讀的快樂。另外,要讓學生養(yǎng)成平時寫日記的好習慣,在提升閱讀技能的同時,也可以提升寫作技能。
總之,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教師應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采取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進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推進。
參考文獻:
[1]王文靜.閱讀困難兒童語言認知缺陷的干預研究及發(fā)展趨勢[J];教育學報;2010年01期
[2]何水連.新課標下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對策[J];新余高專學報;2010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