逯楊
摘要:幼兒教育是天使般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純白的紙,等著我們的幼兒教師引導他們在自己的人生中輕輕的去描繪最開始的幾筆。孩子們童真無邪,需要我們全身心的呵護。在這樣的呵護中,我們覺得用真情、體態、語言等是最能呵護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并協同他們健康的成長。
關鍵詞:幼兒教育;健康成長
幼兒教育是天使般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純白的紙,等著我們的幼兒教師引導他們在自己的人生中輕輕的去描繪最開始的幾筆。孩子們童真無邪,需要我們全身心的呵護。如何做到這樣精心的全身心的呵護呢?下面談幾點思考。
一、多激勵孩子健康成長
用真情、體態、語言等是最能呵護孩子們純真的心靈,并協同他們健康的成長。真正能觸動孩子并激勵孩子不斷進步,改掉自制力較差的毛病的激勵性言語行為是應該融入教師的真情的。既無情感的流露也無教師發自內心對幼兒的愛的表述,激勵就沒有了感染力,其中教師在激勵的同時,讓幼兒相信這樣做是對的。教師就是孩子們的朋友,與孩子們之間真誠的友誼和情感是實施激勵性言語行為的橋梁。
在融入了情感的同時,教師的體態語也少不了。這也是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體態語比口語更能表達情感,尤其是對幼兒來說,這一方式更顯得尤其重要。其主要原因,一是對幼兒來說,動作比語言易于理解。教師的一個微笑﹑一個舉起大拇指的手勢﹑點點頭等遠比語言更能讓幼兒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鼓勵﹑期待﹑肯定。二是幼兒有身體接觸的需要。幼兒有皮膚肌渴,成人的雙手撫摩可以滿足需要,身體肌膚的接觸有利于安定幼兒的情緒,使幼兒感到溫暖,安全,消除緊張等。體態語就是教師運用肢體語言和幼兒交流的手段,也是教師用手勢﹑姿態﹑表情﹑身體移位等非言語手段對幼兒的活動做出積極有效的肯定。這種肯定遠遠超過了言語的范圍,給了孩子莫大自信。從自身的角度來說,抑制了他們注意力不集中﹑隨心所欲﹑沒有堅持性的習慣。讓幼兒在感到親切溫情的同時,獲得了更多的滿足和鼓勵。培養了他們的自制力,促進個性的有利發展。
激勵性言語行為在幼兒的成長過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對小朋友要以不同形式的激勵來培養他們的控制能力。同時對那些暫時抑制自己沖動性行為的幼兒,更要多次經過言語或其他的形式進行反復的強化和行為訓練。激勵性言語行為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和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自制力及自制的堅持性,還潛移默化的從心理的角度影響了他們的意志品質,促進了個性的健康發展。
二、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
幼小的孩子需要我們的幼兒教師更操心一些,我們不僅要教會他們一些基本的幼兒知識,還要想方設法營造一切有利于幼兒成長的環境,尤其是精神環境的營造。比如,教師要在學會傾聽、解讀中理解欣賞孩子。瑞吉歐有句名言:“接過孩子拋來的球!”幼兒的世界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世界,幼兒教師就必須在幼兒的活動過程中,學會傾聽孩子的聲音,解讀孩子的所思所想所為,也就是走進孩子的心靈,知道孩子的“一百種語言”,然后才能欣賞孩子,成為他們成長的有力支持者。
我們所談的精神環境是一種隱性環境,對幼兒的發展特別是情緒情感、社會性、個性品質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幼兒園工作是美的事業、是愛的事業,一所幼兒園能否成為幼兒真正的樂園,精神環境是關鍵。因此,我園本著以人為本,柔性管理的原則,從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入手,為幼兒創設寬松、安全、融洽、和諧、沒有壓力的精神環境,使幼兒在快樂中健康成長。
團結友愛、尊重信賴、安全快樂的生活氛圍,是幼兒健康成長、成才的沃土。為此,園長做幼兒教育有心人,關愛每位職工、呵護每位孩子,身體力行做好表率,用愛心感染教師、激勵教師,與教師之間形成尊重理解、銳意進取的戰友關系;與幼兒結成親近融洽的親子關系。教師之間、各部門之間互相支持,有難題共同解決,有成果共同分享,形成團結協作、互幫互助的伙伴關系。良好的園風,潛移默化,使幼兒文明行為習慣的形成得到耳濡目染的熏陶等等。
三、培養孩子懂得感恩
現在的小孩很多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感恩之心,長大了還是以自我為中心,對學習和工作都會造成很多的困擾。因此,從小培養孩子的感恩之心很重要。懂得感恩是一個人的重要素質。我們應該怎樣引導孩子去體味人世間最美好的真情,從而對生活、對身邊的人和物心存感恩之情呢?在平日的生活中,往往正是由于父母對自己孩子采取了關愛備至的“養育”態度,孩子不知道父母養育的艱辛,心安理得地接受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才導致了自私個性的養成。感恩,就這樣夭折在父母的溺愛中。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就要讓他們體悟到來自父母慷慨無私的愛的背后,原來隱藏著那么多的辛苦;讓孩子們學會“感恩”,就是要他們樹立責任意識,對別人的幫助常懷感激之心。
同時,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機對孩子進行教育,如告訴他這件衣服是爸爸給你的,你要感謝爸爸;這本書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謝謝哥哥姐姐;又如走在干凈的馬路上,可將清潔工人無論嚴寒酷暑,天不亮就要推著清潔車掃地的事例講給孩子聽,讓孩子對清潔工人心存感激;當孩子捧著白花花的米飯時,要告訴孩子農民伯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勞作,讓孩子對農民心存感激;當鄰居幫了自家一個小忙,一定要領著孩子上門道謝。在學校里,班級中還可以評選感恩之星,設立感恩臺,把關心幫助他人的好人好事及時通告給大家,樹立典型,號召大家共同學習。當某個孩子覺得學習有進步時,引導他感謝老師的諄諄教誨,感謝同學、伙伴的互相幫助……時時言感謝,事事存感恩。要讓孩子知道身邊的每一個人都有可貴之處,都有需要感恩的言行,才能激發起他們的感恩之心,從而使孩子珍惜自己所擁有的一切,理解并感謝父母,學著去關愛身邊的每一個人。
總之,幼兒教育是開啟孩子教育的第一扇教育之門,是一項促進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工作,幼兒園孩子的成長有賴于于幼兒教師的精心呵護和大力付出,幼兒教師要在新的歷史時期不斷鉆研幼兒教育教學規律,有愛心的、有頭腦的、有恒心的搞好幼兒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