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會娟
摘要: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已經廣泛使用。由于多媒體它把視聽有機結合到一起,聲情并茂,能夠是靜止的內容生動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師
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發展,為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只能教授學生抽象的語文知識,而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就可以有機整合文字、符號、聲音、圖像、影像等多種媒體信息,通過屏幕或投影儀呈現出來,由計算機和教師的人機互動來完成形象化的教學。教學中的光、聲、影像、色彩等多媒體技術往往讓語文課堂上的小學生興趣盎然、氣氛活躍。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手段, 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 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很大程度地提高。
一、當前多媒體運用現狀
多媒體技術在教育教學中已經廣泛使用。由于多媒體它把視聽有機結合到一起,聲情并茂,能夠是靜止的內容生動化,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另外,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新穎性、趣味性、藝術性特點,以及靈活多變的使用方法,可使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易懂性,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語文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能夠具體形象地再現各種事物、現象、情景、過程,能更好地服務于學生充分感知教材和深入理解教材,特別是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所以它越來越受廣大教師的青睞。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擔任的角色更是舉足輕重,它是我們追趕城鎮教育的一項強有力的教育技術,它是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的一個重要渠道。由于多媒體技術它打破了長期存在的“一人一書一支筆”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為教育的未來開辟了光輝的藍圖。恰恰是這樣,老師們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多媒體的使用現狀令人堪憂。
二、多媒體在語文教學運用的方法
綜觀以上種種現狀,結合多媒體運用原則,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深入探討,以期實現多媒體的有效利用。
(一)擁有一個“度”字
“度”就是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一個明確的“尺度”。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是課件、教師、學生三者有機結合起來,充分調動三方面的積極性與作用,更好的提高教學效果。在使用過程中一定不能讓多媒體牽著鼻子走,使用多媒體為了是我們教得好,學生學得好。不是為使用多媒體而使用多媒體。
聽了一位老師上的《桂林山水》,她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多媒體教學,她所展示的圖片非常多,主要來自網上教學資源庫。教師在談話導入以后就開始讓學生欣賞這些桂林山水圖,整個授課過程中,老師的手始終沒有離開過鼠標,學生一邊回答,老師一邊忙著換圖片,根本無暇顧及學生究竟講得好不好,好在哪里。而由于圖片換得太快,基本上像過電影一樣過一遍,沒有一幅能留下深刻的印象。當然這些山水看起來真的很美,只是說不出它們到底美在哪里,學生也沒有想象的空間。過后,教師讓學生合作畫出自己心中的桂林山水圖,有的學生無從起筆,有的學生模仿課本插圖,這樣課堂時間浪費了大半,教師所使用的課件圖片本身就是課文中有的插圖,所以,這樣的課件使用意義不大。整節課下來,沒有一點文學性,完全偏離了小學語文學科的實質,將語文課上成了美術課,這本來是一篇美文,但教師沒能讓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感悟中真正體會到“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真正內涵。可以說學生只從課件中感受到了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其它的什么也沒學到。古人提倡讀書要專心,不是沒有道理的。文學作品畢竟不能帶給人直接的視覺感受,很多東西我們要通過揣摩文字去細細體會,才能得出真意。尤其是一些大家的作品,往往包含深刻的主題,不是幾幅圖畫就能展現出來的。所以我覺得,游記類的文章用圖片強化學生對文章所寫景色的理解是很好的,但應該注重實效,不要過多,避免"花多眼亂";而文學類作品還是應該以學生自己的構思為主。無論采取哪種方式,都不應該偏離了教學主題,不能把語文課上成看著熱鬧,聽著好聽,但沒有教學重點,沒有學科特征的活動課。把握好多與少的度,才能使語文教學如魚得水
(二)突破一個“難”字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僅能把知識更多、更快地傳授給學生,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而且還能變抽象為具體,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易于學生理解,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師只能憑借一本教科書,以“三寸不爛之舌”把自己“咀嚼”后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而今,通過網絡,教師可以很便捷地搜集到大量的信息資料,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與課內語文教材相呼應、相補充、相促進,使教材更加完善,更富于立體化、多元化,更富于時代性、針對性、實效性。
在運用多媒體技術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師體會到了網絡的無限風光,它彌補了過去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于是,課堂上無論是教師的口語講授,還是提問,甚至本應由教師對學生活動做出的反應也由電腦代替了,從而造成多媒體獨霸課堂,教師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的局面。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一定意義上說是科學技術的進步。可回過頭來想一想,文字的正確書寫習慣能由電腦來完成嗎?教師的板書、示范作用肯定是多媒體替代不了的。一些教師誤以為板書耽誤時間而用電腦顯示,實際上學生從計算機演示上得到的充其量是一種“視覺暫留”,不能即時把看到的表面知識上升為理性認識,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
(三)深化一個“情”字
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要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與文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新的課程標準提出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層面的教學目標,體現了教學目標綜合化、多樣化的趨勢。多樣化的教學目標必然要求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實現。因此,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必須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與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等活動方式相結合,實現綜合化、多層次的課程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