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玉珍
摘要:家庭是人生的第一驛站,當一個嬰兒呱呱落地降臨人世時,首先接觸到的生活環境是家庭,親子關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種。親子關系,就是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的關系。一般講,人們所受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共同組成。因此,幼兒地成長離不開家庭、社會、學校的教育,而良好教育環境對幼兒健康成長起著非常重要地作用。幼年的兒童與父母間有著高度依戀的親子關系,這種最密切的關系和最濃厚的親情使得家庭教育對孩子地發展有著無可比擬和取代地影響。這種影響潛移默化,深刻而持久,對幼兒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現代家庭教育中,還出現了一些問題。
關鍵詞:幼兒教育;家庭
重智輕德,教育較片面:有些家長過于強調識字、寫字、拼音、計算等方面,某某小朋友認識幾百幾千個字就覺得很羨慕,就拿自己的小孩和人家去比,甚至總責備自己的小孩比人家生得笨。其實,家長這樣的比較是片面的,這方面的想法也是錯誤的。這不僅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容易使孩子產生自卑感。我們對孩子的評價應該是肯定和鼓勵,比較也應該是孩子的今天跟孩子的昨天比,不提倡與其他孩子橫向比較。同時,幼兒能力的培養也包括多方面,比如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創造能力、記憶力、想象力、注意力、運動能力、思維能力等等,識字寫字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方面。而且從多元智能的角度分析,孩子總有一到二項智能拔尖和擅長,我班有的孩子這方面可能不怎么樣,但另一方面可能是他的強項,關鍵是要看家長會不會當伯樂,古人說得好:千里馬常有之,而伯樂不常有。家長要做伯樂,多去發現和挖掘孩子的長處和優點,讓他朝自己的強項智能發展。另外,對幼兒性格、品德、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我覺得更重要,有很強的獨立性和自信心,有良好的綜合素質,先學會做人,才能更好地學會學習。所以,有這種教育片面意識的家長必須有針對性地對幼兒實施科學的素質教育,這樣將來才不至于成為高分低能兒。另外,有些家長在學習的引導上也不太注重趣味性。比如識字、寫字,不一定非得要寫幾頁,作為家長不妨從其他方面著手,比方電視廣告、商標、招牌、圖片上等有學過的字、有認識的字可以教幼兒認讀加以鞏固,還可以把字和詞編入到故事情節中講解,或制成字卡等方式。數學方面的引導則更容易,因為生活實際中的數學知識很多,隨時可以與有趣的數學知識接觸,以增加幼兒的數字觀念。還有,家長不管有多忙碌,每天還是抽時間與小朋友交流,增進感情是最重要的。
另外教育急于求成,要求立竿見影,甚至拔苗助長,期望過高,其實,幼兒的成長道路上需要我們家長一路陪伴,他的點點滴滴家長都要有心、用心去關注。他突然會穿衣服了、會主動找垃圾箱了、會拿拖鞋給爸爸媽媽換了、會幫奶奶提菜了、會說幾句不完全標準的普通話了、會向爸爸媽媽表達自己的想法了,這些細小的進步家長都要及時中肯地表揚和鼓勵,有家長的鼓勵,他才會有前進的動力。幼兒自控能力和行為能力都不完全成熟,我們的教育只能按部就班,循序漸進,絕不能要求立竿見影。給幼兒定目標,也先只能是短期的小目標,然后再根據完成情況逐步加強。絕不能期望他一夜長成個大胖子。比方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家長可先為幼兒講述故事,要求幼兒認真傾聽并回答故事情節中的問題,然后再逐步要求幼兒復述故事,再發展到要幼兒編故事,你不能一開始就要求幼兒自己編故事。教育是理性的行為,絕不能拔苗助長。
過于溺愛和嬌寵:現在家長對幼兒普遍溺愛過多,保護過多,包辦過多。上學是家長背書包,凡事都跟父母講條件,出門就要買東西,不達目的決不罷休,以哭要挾,甚至以死相逼。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家長應當有一種理性的愛,不管孩子怎樣無理取鬧,我們都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如果你不能意識到暫時對孩子的放縱可能會害孩子一輩子的話,那你已經就是在害他了。如果長期讓孩子任性霸道、橫蠻嬌寵,不僅對幼兒的獨立性、創造性以及抗挫折能力的培養無任何益處,而且會延誤他的終生教育。他的生存能力、適應能力會相當低,將來很難立足于社會。等孩子長大懂事以后,他甚至會埋怨你父母一輩子。澳大利亞是西方發達國家,但富裕的澳洲人卻信奉:“再富也要窮孩子”,他們的理由是:嬌慣了的孩子缺乏自制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長大成人以后難免會吃大虧。
隨著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幼兒逐漸成為家庭的小祖宗、小太陽,成為家長們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而家長對幼兒的過分控制或過分嬌慣放縱卻極易讓幼兒形成以自我為中心、任性、懶惰、依賴等不良品質。例如在幼兒園中,教師教育孩子要懂得珍惜、愛護公物,但某些家長卻教孩子在幼兒園里任意拿取玩具、獨占玩具,或對倒在地上的椅子、流水的龍頭等情況熟視無睹,在家更是放任孩子為所欲為;許多孩子在幼兒園是個“乖寶寶”,在家里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因此,為了更好的進行家庭教育,與家長溝通,共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讓孩子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既然給了他生命就應該對他多一些責任。我建議父母應抽時間多帶帶孩子,多和孩子交流,多帶孩子到戶外活動,多和別的孩子一起玩,并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勵孩子大膽嘗試,教給孩子一些技能。在生活中多關心他、多和他接觸,并從中教給他一些照顧自己的方法。如:穿脫衣服、穿脫鞋子、握勺子的方法等等,通過日常小事幫助孩子樹立信心,讓他感到自己能行。讓孩子基本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