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紀70年代初,合作學習開始在美國出現。本文以國內外合作學習理論為基礎,重點研究了英語專業口語課堂中合作學習的適用性和可行性。為了保證研究結果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作者進行了實證研究。通過研究合作學習在英語專業口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希望能夠提高英語專業口語課堂中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同時也希望可以為英語專業學生提供有效的英語學習的策略和方法。
關鍵詞:合作學習;口語課堂;應用
一、引言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發展,英語作為國際語言已成為我們了解世界和相互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是否能夠用英語與外界保持良好的交流非常重要。近年來,英語聽說能力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口語教學在大學英語的課堂教學中也變得越來越多重要。如何克服各種困難和障礙,組織高校的課堂口語教學仍是值得英語教師探索和實踐的一個命題。因此,將合作學習引入大學課堂,通過有效的小組活動讓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的同時,學會相互合作和交流十分重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考察合作學習理論的科學性和實用性,并通過研究找出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本文分為五章。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紹了本文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義以及論文的結構。第二章是文獻綜述,主要介紹合作學習的定義、基本要素、以及國內外學者對合作學習的研究。第三章是研究設計,主要包括研究問題、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第四章是結果分析,主要對問卷調查結果以及采訪內容進行了統計、分析與歸納。第五章是結論,主要包括研究發現,研究的局限和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二、文獻綜述
在這一章中主要介紹了合作學習理論及其應用研究。理論研究主要包括:合作學習的定義和基本要素。應用研究主要介紹了國內外對合作學習的研究。
(一)合作學習理論
合作學習是當代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中最有影響力的理論之一,具有幾十年的發展和研究歷史。目前,國內外教育界對合作學習的理論研究還在不斷發展。學者們根據不同的理論、從不同的視角,給合作學習下了不同的定義。Slavin認為合作學習是一種課堂教學技巧,即使學生能夠在小組活動中根據他們整個小組的成就獲得獎勵或認可。我國王坦教授(2003)將合作學習定義為一種基于團體活動的基本教學方法,并以團體表現為評價標準,以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改善班級內的社會心理氛圍、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掌握社會基本技能為根本目標,是一個極具創造性和實踐性的教學理論和策略體系。盡管對于合作學習有著不同的定義,但是國內外學者揭示了許多共性的東西如:具有相同的目標定位、團體活動為主體和強調團隊成員之間的合作互助等,這些特點對于我們了解和掌握合作學習的內容十分重要。
不同國家的合作學習研究者對合作學習的基本要素有著不同的看法,但從目前的研究來看,約翰遜兄弟提出的五因素理論是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主要包括積極互動、面對面交流的驅動、個體責任,人際交往能力和小組自我評估。為了有效地實施合作學習,這些要素必須在小組學習場景中被系統地組合。
(二)合作學習的應用研究
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對合作學習都進行了研究,下面將分別對國外和國內的研究進行研究討論。
1.國外研究。
早在1世紀,學生可以在互教互學中受益就被古羅馬昆體良學派指出。在18世紀初,英國牧師Bell和Lancaster在英國廣泛使用合作性學習小組,并將這一想法傳播到美國。這種想法引入到美國之后,受到了Park、Dewey等教育學家的推崇并被廣泛使用,最終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了合作學習研究熱潮。
迄今為止,合作學習的研究和實踐已遍布于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國內外學者針對合作學習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踐和研究,并提出了許多合作學習方法,如萊斯文等人在美國霍普金斯大學開發的學生分組學習、約翰遜兄弟等人在明尼蘇達大學開發的共同學習法和合作性沖突法、加尼福利亞大學的阿朗遜開發的切塊拼接法、卡甘提出的結構法和社會學家柯恩創設的綜合教學法等(盛立群,2006).
基于以上對國外合作學習研究的回顧,不難看出國外學術界對合作學習的理論與實踐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但由于國家不同的因素,所以有很多不同的實際效果。學者們提出的觀點也表明了百花齊放的特點,然而學者之間既存在著差異又有共同點,在求同存異中各有側重點和特點。
2.國內研究。
在中國古代,合作學習的想法就已經產生。我國對合作學習的系統研究開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國內許多學者,如王坦、盛利群等首先翻譯介紹了國外合作學習理論及相關研究成果。然后,根據中國國情,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討論合作學習的價值和應用問題。例如,山東教育科學研究院王坦主持的“合作教學研究與實驗”始于1993年,實驗單位涉及9個省市的100多所學校,時間跨度約6年。這項研究在理論上,提出了合作教學的性質、原則、模式、策略和理念體系。在實踐效果方面,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得到有效改善,幫助學生樹立了正確的競爭與合作意識,促進了學生認知和非認知方面的發展。
國內目前對合作學習的研究以及對合作學習與英語課堂教學相結合的研究都存在著有待改善之處,比如,研究者對于合作學習概念的理解不夠準確,對合作學習實質的研究不夠深入,對合作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具體實施有待學術爭鳴等。
三、研究設計
為了進一步研究合作學習在英語專業口語課堂上的應用,本文提出了兩個研究問題,并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來實施此次研究。
(一)研究問題
本文著重研究了合作學習在英語課堂中的適用性和可行性,并且回答了以下問題:
1.在英語專業口語課堂中采用合作學習的優勢有哪些?
2.如何解決在合作學習課堂中存在的問題?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的參與者為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42名學生,年級從大二分布到大四。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主要是通過問卷調查來實現,定性分析是通過分析采訪內容來實現。通過分發問卷對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關于目前英語口語學習態度、興趣、焦慮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進行調查,然后對問卷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此外,作者分別采訪了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三和大四各一名學生,由此得到了他們關于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現狀的理解和評價。在整個采訪過程中,筆者使用錄音筆記錄了采訪內容。為了得到準確,詳細,全面的資料和結果,筆者在采訪后立即對原料進行了整理并根據記錄數據輸出資料。
四、結果與分析
通過分發問卷對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的學生進行關于目前英語口語學習態度、興趣、焦慮感、合作技能等方面進行調查,共收回42份有效問卷,然后對問卷中的有效信息進行歸納總結。此外,作者分別采訪了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三和大四各一名學生,由此得到了他們關于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中合作學習應用的現狀的理解和評價。
(一)調查問卷的結果分析
作者面向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二到大四的學生發放調查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42份。問卷是根據Bernard設計原則設計的,共有20道題,主要涉及到五個方面。其中1-3題是關于學生對目前口語課的興趣態度;4-5題是針對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自信心;6-7題是關于學生課上焦慮感;8-11題是關于學生目前口語課學習情況;12-20題是關于合作學習的調查。問卷每題后面的五個數字分別代表不同的符合程度:5=完全符合,4=較符合,3=基本符合,2=基本不符合,1=完全不符合。問卷采用無記名的方式,要求學生按照實際情況及真實想法填寫,每一題只選一項最相近的選項。調查結果如下:
從問卷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在對英語口語是否感興趣方面,有97.62%的學生讀英語口語感興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對英語口語是比較感興趣的。然而在第二題中關于是否喜歡目前的口語課,根據統計結果我們可以看出雖然對英語口語感興趣,但是有一部分學生不喜歡目前的口語課。此外,有90.48%的學生認為目前口語課對他們提高幫助不大。主要是因為老師在課上講解的東西太多,他們鍛煉口語的機會相對較少。在口語學習自信心方面的調查中,92.86%的學生認為自己有信心學好英語。從統計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有66.7%的學生在口語課上感到緊張,大多數學生對口語課都有強烈的焦慮感。他們害怕在口語課上表達錯誤,被人笑話,這部分學生占據71.43%。在合作學習創造了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這題中,有88.1%的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有利于營造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關于合作學習對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是否有用,有90.48%的學生認為合作學習改善了同學之間的關系。通過合作學習,有95.24%的學生認為自己的交往能力增強了。同時,有97.62%的學生希望繼續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
總而言之,我們可以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中看出學生對英語口語是比較感興趣的,因為他們認為學好口語,可以用英語很順暢和外國人進行交流。除此之外,口語好使他們獲得好工作的機會大一些。但是很多同學對目前的口語課沒有太大興趣,認為口語課對他們的口語提高沒有太大幫助,主要是由于練習口語機會不太多,自己主動性較差。有一半以上的學生在口語課上很緊張,說英語害怕出錯被人笑話。此外大部分學生認為合作學習對于英語口語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合作學習提供了相對輕松的學習氛圍,組員之間可互相幫助,這樣降低了學習者的焦慮感,各種各樣的小組活動也有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提高和促進合作技能水平的發展。因而絕大部分學生表達了想要繼續使用合作學習方式的想法。
(二)采訪的結果分析
為了了解英語專業學生關于在口語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的態度,遇到的問題以及提出的建議,作者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探討,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彌補到問卷調查之外的相關重要信息。作者分別采訪了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英語專業大三和大四各一名學生。經過作者整理相關訪談錄音,相關結果討論與分析如下所述:
根據訪談,學生們已經認識到合作學習的各種好處和優點。他們承認在合作學習中自己的口語能力有所提高,學到了一些基本的社交和溝通技巧。他們認為合作學習創造了一個輕松的氣氛,減少了他們的焦慮和恐懼。此外,他們的學習興趣,動力和信心也得到加強。在合作學習中,大部分學生盡力為團體成就做出貢獻,這樣可以使他們獲得更多信心。除了合作學習的優點外,被采訪的兩名學生還指出了它的一些缺陷。例如:主題了解不夠充分,話語權分配不均,外向同學比內向同學展示機會更多,還有就是活動比較混亂,時間把握不好。
總之通過訪談,我們可以看出目前英語專業的口語課堂組織形式多樣,但是合作學習較少,學生對其理論了解不深入。課堂上合作小組的劃分一般是按學號或者座位,缺乏一定的科學性,對合作學習的結果缺乏一個合理有效的評估。此外,被訪學生還針對如何提高合作學習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例如:任務分配存在準備時間過短的問題。建議老師可以提前一周布置任務,給小組成員時間去查詢資料提前準備,以提高課堂合作效率。
五、結語
作為一種強調平等與合作為特色的活動型教學模式,合作學習正好符合當前中國的教育改革,并且符合語言習得的規律,能夠運用到英語專業的口語教學當中。合作學習理論已經在實踐中得到了很好的驗證,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學中的人際合作與互動。通過觀察近些年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確實在教學實踐中體現和發揮了它的作用。當然,這種教學模式的運用還要經過更多的理論研究及教學實踐的進一步驗證。本研究指出了合作學習的優勢及存在的問題,并給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希望對未來的英語專業學生的口語教學具有一定的幫助。
英語專業口語課堂中采用合作學習首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其次,合作學習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增強了學習者的自主性。此外,合作學習有助于改善師生關系和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最后,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和提升學生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然而,在英語專業口語課堂中使用合作學習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教師和學生缺乏合作學習的意識。根據訪談結果,學生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科學認識不足,對小組合作學習的認識往往過于簡單化和片面化。而且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忽視了群體合作的內容選擇,教師和學生的課前準備以及選擇合適的合作形式。其次,學生的合作學習方式不科學,小組合作學習效率低。此外,由于團隊成員具有不同的個性,背景和特點,群體成員容易產生矛盾和沖突這會影響班上正常的教學秩序。最后,缺乏有效的評估標準和方法。
通過對合作學習優勢和劣勢的探討,在今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為合作學習創造有利條件。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個有效的合作學習小組,并選好小組長。教師應該合理編排座位,以滿足學習活動的需要。第二,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任務。教師應該根據具體的課型和學習內容來選擇是否運用這種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要把教師的講授與學生的合作,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學結合起來組織教學。第三,加強合作小組活動的指導。教師自己本身應該對合作技巧有一個全面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要積極的指導學生對這些技巧進行了解和掌握,并能熟練運用。第四,客觀公正,做好合作學習活動的評價。教師應以小組總體表現為依據并適當地評價和激勵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整個評價要客觀公正。教師不僅要肯定成績,還要指出他們的不足。
總之,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本研究在預期內達到了一定結果,但是由于作者個人能力有限在對合作學習理論下的英語專業口語教學了解不足,且由于本次調研的時間、對象較為局限,研究的廣度和深度深受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希望在以后的相關研究中注意以下兩點。第一,因本調研的時間較短,對象較少,其代表性就弱,所以希望在以后的調研中應在調研對象和調研時間上繼續深入。第二,在調研工具、數據統計、分析上做到更加精明、準確。
參考文獻
[1]Slavin, R.E.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M].New York: Longman, 1983.
[2]陳蘇丹.合作性學習手段與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7 ,(5):26.
[3]馬紅亮.合作學習的內涵、要素、意義[J].外語教育研究,2005 ,(5):16-19.
[4]盛立群.合作學習設計[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坦.合作教學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7.
[6]周玉.合作學習在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天津外國語學報,2010,(5):64-70.
作者簡介:蘆怡睿(1994-),女,漢族,河南省安陽市人,吉林大學外國語學院2017級英語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