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琴
摘要:中職學校的重要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在具備良好基本素質的同時,具備優良的專業技能和專業素養。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在中職學生文化素養養成、職業技能提高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文章就中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進行了探討,并就如何提高中職語文教學質量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以為廣大中職語文教師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作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職教育在職業教育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語文作為中職教育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培養中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術技能方面發揮著積極而重要的作用。隨著中職教育的不斷深入,各種新的教學方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越來越廣,影響也越來越深。如何把各種新的教學方法應用到當前教學當中,己達到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目的,是當前中職語文教師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活動教學法的概念
活動教學法,也稱活動型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指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教學情境,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程度和特點設置,讓學生憑自己的能力參與閱讀、討論、游戲、學具操作等去學習知識的課堂教學方法或過程。這種教學方法的特點是學生參與活動,通過聽覺、視覺、空間知覺、觸覺等在大腦指揮下協同活動而獲取知識。以活動教學法為主、教學效果顯著的課堂模式稱之為活動教學模式,也簡稱為“活動教學”。
二、中職語文教學的現狀
中職語文教學存在很多需要改進和提高的地方。主要表現:教師在講臺上口若懸河、揮汗如雨,而學生或呼呼大睡,或竊竊私語,或玩手機,或偷看閑書等。針對這種現象,教師要全面了解學生的興趣、動機以及心理需要,調動學生的內驅力,并采取各種有力措施,把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納入合理的軌道,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攀生的內在學習動機。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興趣,形成了內在的需要和動機,才能具有達成目標的主動性,教學目標的實現才有保證。
三、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引入活動教學法的意義
(一)有利于調動中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中職院校的學生和高中生的年齡相仿,這一階段的學生不僅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表現欲,且對死板固化的東西不感興趣。而傳統教學模式枯燥乏味,致使課堂教學質量低下,活力不足,無法充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是導致中職語文教育逐漸邊緣化的重要原因。
(二)有利于對學習效果進行比較檢驗評價
把活動教學法當做一種考查方式,能夠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這是因為活動教學法能夠對學生各個環節的表現給予公平、客觀的評價,這種評價更具說服力,教師通過評價能夠掌握學生的真實水平,也能讓學生及時發現自身的不足,糾正他們的錯誤行為。
(三)有利于學習方法的改進和學習意識的增強
在中學教育階段語文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圍繞提升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生涯規劃,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語文知識積累,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并能靈活適當地運用,解決閱讀、交流中的問題。通過語文實踐活動,融匯整合知識、能力、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要素,培養并長久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和興趣。學生感受到語文在社會交往、職業活動與提升人生境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增強語文學習的自覺性和自信心,強化學生終身學習的意識,切實提高語文素養。
四、加強活動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應用的對策
(一)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制定教學方案
中職語文教學應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職教理念,貫徹“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實踐為主線”的實踐教學原則,注重基礎,強化能力,加強人文素質教育。通過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參與語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彰顯學生學習主體的地位。組織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由課內向課外拓展,由校內向校外延伸,安排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活動實踐過程中學生積累了知識,提升了能力,享受到活動成功的喜悅,從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科學安排教學計劃,合理開展教學活動
采取課堂實踐活動與校內實踐、校外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熱情。語文課內安排諸如介紹家鄉、詩歌朗誦、親情故事會、低碳宣傳、熱點報道、主題演講、對抗辯論賽等課內實踐活動,展示實踐活動成果,利用選修課與活動課進行口語訓練、應用文寫作指導,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通過課內實踐活動加以鞏固,將理論知識升華成知識技能。校內實踐活動開展文學專題講座、詩文誦讀比賽、演講比賽、辯論賽、征文、書畫創作比賽等活動,成立文學社、辯論協會等語文社團,編印文學報刊,實踐活動兼顧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加強語文知識的應用,將課內訓練成果擴大化。與團委、各院系合作,指導學生開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寒暑假走進企業、走進博物館、到社區開展社會調查等活動,撰寫調查報告,培養語文素養。學生通過各類語文實踐活動積累了語文知識,增強了語文知識的應用能力,提升了語文素養。
五、結束語
語文實踐活動要利用家庭、校園和社會各種可利用的資源,利于開展多種形式的語文實踐活動。同時,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教師作為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協調者與評價者,要轉變教學觀念,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建立民主、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在平等對話中加強點撥與指導,引導學生充滿自信地積極參與語文實踐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