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輝
摘要:新世紀伊初,我國當前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正處于社會轉型階段,既存在機遇又面臨挑戰,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市場經濟的興起,城鄉居民對孩子教育思維觀念發生轉變,群眾的婚育觀念也在逐步轉型,傳統的養兒防老,多子多福與育人保質的新觀念發生碰撞,特別是廣大基層的人口計生工作由于人口基數大,工作任務較為繁雜,這給計生工作者提出新的工作要求,本文就當前我國人口計生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國家新形勢提出若干有建設性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新形勢;人口;計劃生育
一、當前我國人口計生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計生考核目標制定過高,依法行政方式不佳
通常各地區政府以計劃生育率來考核計生工作績效,雖然計劃生育率作為硬性指標直接反映地方的人口計生工作實際水平,但是在某些地區卻存在著虛假指標與本地實際工作水平不符的情況,不能準確的反映農村基層和城鄉的實際婚育狀況。特別在農村計生工作環節,由于農村家庭的多子多福的生育觀念根深蒂固,許多農村家庭往往為得一子,而生育多胎,造成家庭經濟負擔沉重,生活水平低下,與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相違背。有些地方政府在執行國家政策時過于嚴苛,而沒有結合新形勢下農村的現實狀況,在制定計生方面的相關政策時不能“以人為本”,在人口計生考核的“定性”“定量”上指標設定過于浮夸,在這種高目標、強指標的壓力之下基層干部往往為了完成任務而采用一些粗暴簡單的的行政手段,存在嚴重違法操作的行為。由于計生工作的績效與主辦基層領導的升遷和處分有關聯,這樣就造就一部分基層工作者在數據申報上弄虛作假,以達到獲取個人利益的目的。雖然我國的計生工作由過去的疾風驟雨轉化為現在的春風化雨,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也逐步的在計生工作中得以貫徹實施,計生行政執法逐步的走向法制化軌道,但是在現階段的計生工作中仍然存在信訪機制不健全,查處不到位,對違法生育案件執行難度較大,特別是社會撫養費征收難,超生罰款費征收難等問題,特別在農村地區這類情況較為普遍。
(二)計生財政不足,改革措施落實不到位
人口計生工作是從國家發展全局上統籌解決人口問題,計生工作者要將以人為本和利益導向相結合,這就需要各級政府加大計生財政投入。針對大部分的鄉鎮地區而言,計生項目的財政支出較少,由于鄉鎮地區的財政收入來源本來較少,加之農業稅的取締,鄉鎮財政收入更少,上級政府的轉移支付費用明顯不足,這也導致計生工作捉襟見肘,工作效率受到影響。再加之現在城鄉的戶籍管理政策的改革,戶口上報不再需要人口計生部門出具的相關手續,這就滋生了超生現象,另外,一些惠農政策跟家庭人口掛鉤,比如農村的糧食直補,農村合作醫療等政策,即便是超生人口也能獲得相關的恩惠,這些福利政策跟計生政策起到相反的導向作用。此外,對于一些因不自覺遵守計劃生育而造成家庭貧寒的的住戶,國家福利性的“送溫暖”方式有待改進,應該在計生根源上解決問題。目前還存在城市居民和公職人員通過虛假開具病殘兒童鑒定證明進行所謂的“合法超生”,這一系列的問題都致使計生工作高效開展困難重重。
二、全面二胎政策的人口社會效應
(一)有利于獨生子女健全人格的養成
在此之前,我國乃是一個主要執行“獨生子女”政策的多元生育體系,經過近幾十年的演進,我國已經擁有較為客觀的獨生子女。據相關數據統計得知,我國0~18歲獨生子女數達1.1億人,且據預測,到了 2020 年,將維持在 1.2~1.3 億人。而年齡小于 60歲的獨生子女母親人口數約為1.3億人,預計2020年將達到1.5億人。我國擁有數量龐大的獨生子女數,已經能夠較好的引領社會潮流;但獨生子女普遍存在著脆弱易受挫、過度自我及獨立性較差等特點,這使得獨生子女在未來發展及人格養成方面受到社會的普遍爭議。諸多長期生長在家庭這一初級群體當中的獨生子女,往往受到祖輩、父輩的溺愛,歷練、磨煉缺乏,遇事時,通常表現出自私、執拗及脆弱狀況,這在較大程度上會不利于期將來成長。針對此點,可在全面實施二孩政策之后,諸多獨生子女夫婦由于孩子強烈反對而不去要二孩的狀況中便較直接得到印證。
獨生子女長期生活在自我規劃或營造的環境當中,無“分享”意識,如若自己所設定的此種“獨享”被打破,便會感到自身利益造成嚴重損害,在原本脆弱、易極端的心態背景下,往往會會激發出異常行為。基于理論角度來考量,“全面兩孩”政策能夠讓夫婦生兩個孩子,也就是俗話說的“孩子有個伴”,當真正有個伴之后,子女在同齡人環境中生存,除了有助于人口自身生態的完善之外,還對于出生人口的健康成長有利。
(二)有利于緩解“婚姻擠壓”
實施“全面二孩”政策后,將人為干預排除后,夫婦生育子女的性別組合主要有四類,即女女、男男、男女與女男,也就是說,一對夫婦生育女孩的概率即為25%,這對于女性人口的出生概率具有促進作用。生育二孩之后,便會使性別生育空間擴大,有助于“婚育擠壓”狀況的環節。目前,我國在城鎮化率方面已達50%,城鄉間在文化發展及經濟等方面的差距正在逐漸縮小,所以將會大大降低依據年齡級差來進行婚姻選擇的可能性,有助于“婚姻擠壓”的弱化。
三、全面二胎政策的人口經濟效應
(一)有利于刺激嬰幼兒教育、用品等產業發展
在“全面兩孩”政策的支撐下,由此出聲的新生兒會逐漸形成規模,這便會較大程度上帶動嬰幼兒及幼兒用品產業的不斷發展。其一,對于嬰幼兒食品產業具有帶動效應,如餅干、奶粉等;其二,對嬰幼兒服裝產業具有帶動效應;其三,對嬰幼兒玩具產業具有帶動效應。當嬰幼兒成長至兒童時,則會帶動諸如兒童玩具、兒童服裝產業、兒童教育產業及兒童食品產業發展。此外,對于房地產業也有帶動效應,通過實施“全面兩孩”政策,能夠刺激當地產業的發展,隨著家庭成員的增多,改善住房條件將會成為家長的首要考慮內容,如購置新房、小房換大房等。
(二)有利于緩解勞動力短缺
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統計得知,東亞地區正呈現出較快的人口老齡化趨向,隨著時間推移,勞動年齡人口將會持續減少,中國到204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9000萬。近些年來,我國經常會看到招工難、用工荒的新聞,盡管當前此狀況還不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將會呈現出越發嚴重的勞動力短缺問題。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之后,將會是人口數量大大增加,少兒人口比重也會由此而增加,據數據統計,到 2030 年,全國勞動力將新增3000萬。
四、計劃生育工作轉型
(一)基于計劃生育框架下,做好育齡人口孕前干預工作
為更好的相應“提高人口素質”的號召,國家政府才提出了孕前干預工作,實際就是提升人口出生素質。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主要劃分為四部分,即學前、初中、高中及高等教育,領導機構均為教育部。但如若無過硬身體素質,或具有不高的出生質量,那么會對今后學習帶來諸多困境與麻煩。所以,給予先天干預與教育,特別關鍵與重要,而計劃生育部門作為主要承擔者,其在業務內容制定與實施上,需做到保護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減少引流產發生率,提升育齡人口對節育、避孕的認識,從而干預生殖健康,提升新生兒素質。
(二)將生育缺陷檢測與人口出生檢測工作做好
醫院開具相應出生證明,此證明乃為人生首張紙質證明,是戶口登記的重要憑證,同時還是成為社會成員與家庭成員的核心憑證。計劃生育相關管理部門需將人口出生方面的檢測工作做好,并及時將準確的人口出生數據提供給社會,以便相關研究與部門使用。還需強化生育缺陷領域的檢測,將所檢測結果及時匯報至計劃生育部門,便于了解整體情況,以此來更好的指定干預出生缺陷的有效措施。
(三)重視基層計生服務,做好調查總結
首先注重新婚知識的宣傳服務,對新婚夫婦做好登記記錄,并持續將知識宣傳服務到位,相關的避孕藥具要及時的發放到需要的婚育夫婦手中,并對藥品做好使用指南,事后要跟蹤了解新人的婚孕情況,正確指導新婚夫婦健康生育。相關的計生人員還要與醫院合作,及時了解本地區分娩婦女及新生嬰兒的情況,并做好新生嬰兒的統計調查工作,科學指導哺乳期婦女在哺乳階段應該注意的相關生理事項,將組織的溫暖和關心及時的送到每位產婦的家中,讓他們切實感受到政府的關懷。
五、結束語
人口計生工作總的來說是一項綜合基礎、復雜艱巨的工作,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人口計生工作人員要在意識上重視這一工作,從大局入手,愛崗敬業,樂于奉獻,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積極地深入基層以實際行動來體現自我的社會價值。綜上,當前,我國已宣布全面開發二孩政策,在此大背景下,對于相關部門而言,尤其是計劃生育部門,需著重考量全面二胎政策的所帶來的社會效應與經濟效應,及時制定全面、系統化的計劃生育工作轉型策略,提升此背景下國家更領域的更好發展。
參考文獻:
[1]朱杰,市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人口計生條例修正案草案上海正式實施“單獨兩孩”政策[J].上海人大月刊.2014(03)
[2]劉國風,新時期人口計生服務轉型的研究[A[.科學發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會科學界第八屆學術年優秀論文集(下)[C].2012
[3]楚玉,淺談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的重要意義,豫情時報,2012年12月4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