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發榮
摘要:信息技術是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領域,也是實現人際協作、人工智能、大數據、云服務的基礎。中學階段處于學生學習發展、認知養成的關鍵階段,教學中我們要采取科學的引導策略,聯系學生的認知基礎,通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來開展教學引導,不斷豐富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整體理解。
關鍵詞:信息技術;生活素材;滲透教育
一、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量較重,而農村地區學生的綜合認知能力普遍較弱。這個階段信息技術內容更為抽象、理論性較強,對于學生的理解能力、思維能力以及認知能力要求較高。加上教學課時安排少、教學內容多,這就導致不少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興趣較低。教學中我們要善于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來引入課堂,拉近信息技術知識與學生學習生活之間的距離,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
比如在教學信息技術知識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如果沒有信息技術的運用,我們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讓學生認識到如果沒有網絡、沒有通訊設備、沒有即時通訊,或者沒能掌握充分的信息技術知識,那么我們的學習生活將會受到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將不能及時與家人溝通交流,沒法及時獲取外界信息,休閑娛樂的方式也會變得更為單調……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對于我們生活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你希望未來的生活是怎么樣子的?信息技術知識能為你未來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呢?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元素在信息技術中的體現,激發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興趣與探究欲望,不斷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有效性。
二、聯系生活實際,降低學生理解難度
農村地區學生的信息技術素質參差不齊,基礎差的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的過程中難度大,學習積極性不足。為了能夠更好地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生活元素進行滲透引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的概念,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認知。
比如在教學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時候,不少學生感覺理論知識實用性不強,學習起來參與性不強,這就導致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缺乏科學的理解,影響他們的長遠發展。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通過生活元素的滲透教育來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多樣化特點,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對于“信息技術主要包括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和傳感技術等”這一概念,教學中我們就可以運用學生學習生活中了解到的案例進行教育,例如計算機技術(比如電腦、大數據分析)、通信技術(光纖網絡、數字電話)、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電子組裝)、傳感技術(探測儀器、熱敏光敏設備),讓學生認識到上到GPS衛星、下到海底探測儀器,大到宇宙探索裝備,小到火災煤氣感應器,都是信息技術的體現。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天氣預報、電視廣播、手機通訊、微信QQ都是信息技術知識運用的結果,引導學生從生活元素入手感受到信息技術的多樣性,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更好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夠通過自身的學習生活入手進行相關知識的分析,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更好的加深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知識、概念的整體理解。
三、聯系生活實際,豐富生學習體驗
傳統信息技術教學往往是理論說教加上機實踐,學生學習的知識往往是課本內容,學習的方式是課堂教育。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往往是被動的,缺乏自身的綜合體驗與理解。新時期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生活內容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比如在教學信息技術影響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小組或者分組的形式開展辯論賽,比如我們可以組織辯論活動,讓學生說出信息技術的優點與弊端。通過聯系學生自身的學習生活經歷進行表達,講述信息技術對于學習生活、對于社會發展、對于科技進步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要從對立面入手,讓學生認識到如果不能科學運用信息技術,那么將會對于我們的學習生活帶來怎樣的影響。例如過于沉迷電子游戲、沉迷于網絡世界,反而會造成一些身心的疾病,導致學習生活的混亂;如果學習的過程中過于依賴答題軟件就會導致學生缺乏自身的思維;如果信息技術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用,反而會造成不少的精力、財力損失,比如網絡詐騙、釣魚網站等等……通過學生生活中常見的案例、元素進行分析探究、對比運用,更好的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深化他們的學習理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與學習初衷,科學運用信息技術來服務自身的學習生活,充分體現信息技術的實用價值。
四、聯系生活實際,鞏固學生學習成果
信息技術是一個龐大的知識體系,涉及理論、實踐、創新、運用多個層面的知識學習,需要理論結合實際才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中學生接觸信息技術的渠道相對較窄,學習方式相對單一,想要做好信息技術教學單靠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大量的課下生活實踐與探究學習。所以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之余我們也要重點關注學生的生活實踐,善于運用生活元素來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提升他們的學習印象。比如在教學信息技術作用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發揮想象,找出信息技術在生活中運用的例子。有些同學就說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人際交流、視頻通話;也有的同學說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瀏覽異國風情、拓展學習視野;還有的同學說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發揮創新能力、設計精美圖片;也有的同學說可以有效進行數據分析、提升工作效率等等。這樣的學習模式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技術、運用信息技術,提升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的綜合理解與整體掌握。教學中我們要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創新探究,更好的發揮信息技術知識的作用,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技能,不斷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質。
總之,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要關注學生學習基礎,聯系學生學習實際,引導學生實踐運用,豐富學生學習活動。不斷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提升他們對于信息技術知識的整體理解深度與高度,促進學生信息技術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杜俊峰. 生活元素在中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17(31)
[2]楊俊捷.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生活化探討[J]. 成才之路, 2017(30):8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