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清霞
摘要:閱讀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是與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智力水平密切相關的。學生的閱讀能力往往能代表其綜合英語水平。隨著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學生綜合英語能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英語課程任務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有效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手段之一。教師從小學階段就應該有意識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習慣和能力。本文通過教學實踐,提出了一些提高閱讀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語言知識
閱讀教學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和地位,它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發展個性、提高人文素養等。因此,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應該加強對閱讀教學的認識,通過實踐不斷探索科學的閱讀方法,從而強化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找出興趣點,提高英語閱讀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而,小學英語教學必須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閱讀能力更是直接受到閱讀興趣的影響,閱讀興趣高,閱讀動機就強。教師的任務就是引發學生天生的閱讀興趣和好奇心,使閱讀成為令人愉快的活動。這是順利開展英語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根本保證。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既要注意遵循語言教學的規律,鞏固、擴大學生的基礎知識,發展聽、說、讀、寫的基本技能,培養他們的交際能力;又要注意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英語教學之中,讓學生的思想也受到良好的熏陶,促使他們增強學習的上進心和進取心,培養良好的品德,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他們世界觀也是在日常的見聞中逐漸形成,通過和他們一起分析閱讀教材,探討其中的寓意,分析作者的意圖,并且立足和聯系學生的實際,貼近學生生活,使他們敞開思想,暢所欲言,流露出真實的感情,讓學生體會生活,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二、通過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的培養的又一途徑是讓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目前隨著出版業和影視業的發展,有關英文的課外讀物相當多,對教師來說,首先是要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選擇閱讀材料必須注意由淺入深、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學生初次脫離課文,閱讀課外材料時的心理狀態是復雜的。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查詞典則很容易產生畏難情緒。因此,在選擇課外讀物時,教師稍有不慎或急于求成,或選的材料太長,太難都有可能使學生興趣索然,最后將材料速之高閣,不了了之。那么,難度的標準是什么呢?我認為讀物的難易一方面是生詞量,另一方面則是句型。要求小學生過分地擴大詞匯量是不現實的,但如能多看些句型變化較多的讀物則對提高閱讀能力大有好處。所以我認為取材要遵循由淺入深、從簡到難的原則。我向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推薦的材料起初是一些幽默故事,詞匯量在50左右,生詞率不超過2%,然后逐漸向一些短篇的童話故事系列集過渡。另外,指導學生查字典,極力表揚那些勤使用字典的學生。督促學生用腦思考,挖掘文章的深層含義。
三、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引入話題
教師首先應明確交際的專題和教學目標,將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聯結,通過問答、介紹、對話的形式來激活學生原有的經驗儲備,使之在積極、主動、活躍的思維狀態下進入有意義的學習。多數學生在閱讀中會遇到一些生詞和難以理解的語法。教師如果單以教單詞,講語法等枯燥無味的方式解惑,恐怕效果并不佳。要讓學生養成通過上下文猜測生詞詞義的習慣,當然,有的時候很難猜出一個詞的真正意義,這時只要我們能看出它的詞性、在句中的作用,不影響閱讀就足夠了。“猜”類活動主要特點是學生與所猜的內容存在一定的信息差,利用這種活動方式,導入并學習重、難點詞匯,深受學生的喜愛。教師還可適當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書本等途徑查找更多的相關文化背景知識,這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重語言知識教學,輕閱讀技能培養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在于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而更多的是在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對英語知識的運用能力。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卻忽視了這一點,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對單詞和句型的分析上,而缺少對閱讀文章的整體理解,更加缺少對學生在閱讀技能上的培養。這種情況會使學生逐漸形成逐字逐句閱讀的習慣,長此以往很容易使學生喪失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重細節,輕整體。現階段很多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注重詞匯、句型及語法的講解與傳授,但是卻忽略了對語篇整體的理解及對學生閱讀過程的指導。同時,學生也只注重閱讀的結果,而未對閱讀材料具有深入的理解與感悟。這種缺少深層次思維活動的閱讀教學,會降低學生對閱讀篇章的整體感知力和理解能力,從而不能有效地拓展其思維能力。
五、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
在小學英語教材中,出現有大量的課文插圖,它們是一種潛在的文化背景知識,也是對課文內容的一種概括,是一篇文章主題意義的直觀表現。因此,觀察課文插圖,展開想象,進行看圖說話也是我們課標里的要求,能很快幫助學生去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搞懂語篇中所蘊涵著的主要意思。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室里寂靜,學生集中思索,要珍惜這樣的時刻。”在實際課堂中,我過去經常在提問后就馬上叫學生回答,不給學生時間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我或是不斷重復問題,或是忙著啟發。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思考能有一定深度嗎?學生能獲得多少“頓悟”和思維的閃光呢?可學生為了迎合老師的心理,匆忙尋找只言片語作答,表面上氣氛活躍,實際上是走進了繁瑣而膚淺的一問一答的圈子中去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逐漸在提問后給學生一些獨立思考的時間,讓他們潛心讀書,深入思考。當學生回答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我們也要以期待的目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這個等待的時間雖短,卻正是學生思維最為緊張活躍的時刻。
總之,英語閱讀教學策略在小學中高段的實施,使我看到學生們在英語閱讀中的很大潛能。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還需要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在實際的教學工作與科研中,不斷探索,不斷改進和完善閱讀教學的策略。
參考文獻:
[1]馬俊山.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1,(01)
[2]蔡小姜.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J].焦作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