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智勇
摘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立德樹人,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加強公民意識教育、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夯實學校教育主渠道,把德育滲透到教學實踐的各個環節,融入校園文化的各個方面。”體育德育教育作為學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諧發展、持續發展、終身發展和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高中;體育教學;德育
筆者對湖南省常德市的五所學校做了問卷調查,其調查問卷本題為單選題,調查結果顯示,對于“對目標的理解不夠”、“沒有掌握途徑和方法”、“缺乏立德樹人的理念”、“在體育教學設計中沒有體現”選項的選擇相差不大,只有“在體育教學設計中沒有體現”選項的選擇比重稍低,說明當前高中體育教師在教學設計中體現了立德樹人,認為這不是影響其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程度的因素,且認為在開展立德樹人的過程中,自身的確存在對目標理解不夠、沒有掌握途徑和方法、缺乏立德樹人的理念等問題。就目前的現狀來看,大部分高中體育教師對學校體育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有正確認識,對體育課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義認知較高。但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些問題。
一般來說管理層對體育教師開展德育滲透工作的要求、檢查和評價對體育教師的德育教育工作起著極大的監督作用。在針對校領導提出的“管理層加強對體育教師開展德育滲透工作的要求、檢查和評價”的調查結果表明,出這一做法在五所學校的高中體育教師的選項比例中占最大值,即高中學校領導認為加強高中體育立德樹人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對體育教師開展德育滲透工作的要求、檢查和評價,與高中體育立德樹人的要求、檢查和評價都有待提高相對應。在五所學校中占排名第二位的是提高體育教師對德育滲透工作的重視程度,這點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如果思想性不重視,行為上更不能難以實施。但在高中體育立德樹人的實踐中,雖然多數體育教師和校領導具備立德樹人的意識,重視德育滲透,但基于沒有掌握正確的內容和方法、沒有具體的參考依據、沒有硬性的要求、工作負擔過重等因素,導致想到而做不到。這是目前高中體育立德樹人的一大問題。
一、目前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的主要問題包括
(一)大部分高中體育教師對學校體育進行立德樹人教育有正確認識,對體育課中進行德育滲透的意義認知較高。影響高中體育立德樹人實施因素是:在實際工作中由于對立德樹人的目標理解不夠,沒有掌握正確的途徑和方法,對立德樹人的評價標準模糊以及種種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學校體育立德樹人的效果不盡如人意。
(二)高中學校領導對學校體育進行德育教育的認知水平較高,對德育滲透的要求、檢查和評價不夠深入。校領導和高中體育教師都認為公開課及教學比賽的形式是提高體育教師德育素養的有效的途徑。
(三)通過對國內外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分析,以及對我國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缺失現狀的審思,將體育教學中道德教育的基本內容概括為民族精神、道德品質、團隊精神、意志品質、規則意識、審美意識、公平意識七個方面。
(四)、高中體育教師和高中生都認為體育課中的德育教育能夠對學生起到教育作用,體育教師在實際上課中所采用的方法與途徑基本合理,但對根據學生出現突發事件等問題處理上存在一些問題。因此,要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僅靠重視是不夠的,應從以下方面入手。
二、做好體育教育中的德育滲透的方法和建議
(一)加強高中體育教師的育人觀念。唐代的韓愈曾經說過:“師者,所以傳過授業解惑也”,“傳道”即育人,就是教師通過教學行為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授業解惑”即教書,就體育學科而言,即是體育教師向學生教授各項專業技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傳道”在“授業解惑”之前,說明體育教師首先是一名教師,其次才是體育學科教師,首先必須具備一名教師所應有的師德修養,其次才是過硬的身體素質和扎實的專業技能。因此,要強化體育教師的育人觀念,讓體育教師充分認識到體育與德育的結合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有很大的幫助,對學生的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也有促進作用。例如,一位思想品德高尚的學生才能得到同學的尊重和擁護,才能小組比賽中更好的起作用。
(二)加強體育教師的師德培訓 。要通過各種培訓班、講座提高高中體育教師的德育意識,讓高中體育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明確體育教育工作對學生全面發展的意義,自覺的將德育教育作為體育教育的一項內容。通過高中體育教師思想道德素養的不斷提高,使其認識到自己在學生面前的一言一行都是隱性的德育教育,進而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通過培訓,使高中體育教師掌握更加切實可行的立德樹人理念,理解德育目標,從而優化德育方法,確保德育在體育教學設計和實施中詮釋出來。
(三)完善德育評價體系。高中在對體育教師的評價體系方面,要將德育納入其中,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德育評價體系和監督機制,把德育與教師考核、評獎、晉升職稱等有機結合起來;其次,高中要采取公平公開的方法,建立健全教師的自我評價、教師之間的互評評價、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以及領導評價相結合的考評機制,并依據體育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要求和考核評價標準制定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考核辦法,確保評價內容真實有效、不弄虛作假。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對體育教師無故曠課、遲到早退、教學效果、考風考紀等情況進行監督,并及時向教務處或政教處有關領導反映。
(四)細化德育目標。當前高中體育教師在制定德育目標時,除參考新版國家體育與健康標準,還要對地方性體育課程標準、地方性體育學科德育要求、學校自編體育學科德育教學要求有所分析,畢竟地方性的乃至學校自編的德育目標才更符合本地區的教學特色。但除此之外,要通過自己課堂上的感悟、同事間的交流以及優秀教學視頻的參考等途徑積累教學經驗,并結合自己學校學生的特點制定德育目標,使教學目標更加細化。
(五)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高中生在立德樹人過程中的感受是體育教師和校領導需要極為關注的地方。作為立德樹人的主體,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是德育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最終目的。在立德樹人過程中我們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在學校體育中德育理念的認知、德育情感的激發、德育能力的形成、品德習慣的養成,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成長。
總之,高中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以學生的道德養成為重點,關注學生在學校體育中德育理念的認知、德育情感的激發、德育能力的形成、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的育人觀念. 優化監督、管理機制,完善對中小學體育立德樹人的評價體系, 細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目標,以學生為教學主體,讓德育陣地在體育教學中發揮重要作用,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