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嘉寧
摘要:現如今,我國高職教育發展迅速,規模在日益擴大,在校學生以每年增加50萬的速度發展,對促進高職教育發展有現實意義。但是相對于高等教育,高職教育依舊存在一些問題
關鍵詞:辦學理念;改革;高職;教育教學思維
高職教育和高等教育在許多方面存在區別,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質量評價方式等等。因此,高職院校在教學中,必須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更換辦學理念,在教育教學思維上進行改革,這樣不僅可以保證教學質量,而且滿足社會各界對人才的需求。本文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高職教學教學思維的改革,以供大家參考。
一、改變教學觀念是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
教學觀念是開展教學活動、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指導思想,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特別是高等職業技術學院的教學觀和人才觀,對其生存與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1]其中,人才觀直接反映人才的規格問題,培養哪種類型的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必須要改變以下兩種教學觀念:其一,高職教育屬于高等教育的一種形式,不屬于一個層次。按照聯合國教科文自主出臺的國際教育分類法,高職教育在5B的范圍內,屬于專科層次的教育,也可以有研究生層次的教育和本科層次的教育。當前,我國高職教育仍然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教育部將高職教育定義為專科教育是準確的,這樣做可以保證高職教學質量,積累大量的教學經驗,得到社會大眾認同。但是高職教育與專科教育存在一定的差距,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否則高職教育無法實現良好的發展,缺少生命力。其二,高職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親自就動手,而不是在講臺上指揮。因此,高職院校設置專業的時候,必須要根據當前社會中熱門的職業,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而且可以增加學校的就業率,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二、建立合理的課程體系是高職教育教學思維改革的難點
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要體現出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知能結構的要求,才可以從根本上實現其培養目標。[2]建立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是一項系統化、復雜化的工程,可以體現出高職教育院校的辦學特征。通常,高職院校構建的課程體系,需要滿足兩個要求,一是科學合理的;二是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務必要堅持“鞏固基礎,重視實踐,突出創新”的基本原色,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學科型教育轉換為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綜合考慮各個因素。否則一味的照搬高等教育學科型的課程體系,容易導致高職教育成為高等教育的模仿者,不能體現自身的特色。因此,高職教育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注意以下兩個方面:
(一)按照行業背景和社會發展需求,明確培養的主要目標
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設置課程體系的時候,不能脫離行業背景和社會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構建高職院校專業的主干課程。專業教學的關鍵是主干課程,在專業教學中有重要的作用。對于高職教育的主干課程,教師應當結合其培養應用新技術人才的要求,劃分為實踐主干課程和理論主干課程。前者,按照學生職業水平培養的客觀性和工作崗位的需求進行設置。在該方面,加拿大的CBE和德國的雙元制是成功的,可以學習的經驗。[3]后者,不能單純的從專科的課程體系或者本科的課程體系中尋找,而是結合學生職業能力的要求。高職教育在最終確定主干課程時,必須要正確認識到兩點。首先,制定實踐主干課程的時候,不能直接套用崗位職業中級工和高級工的要求設置課程體系,由于高職教育與崗位培訓是不同的,畢業生不僅要及時上崗,而且具備創新性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因此,高職教育的課程體系在具備職業定向性時,需要具備綜合性。
(二)以培養技術水平為主線,認清課程的整個開課順序
任何職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都有相當漫長的過程,有各自的客觀規律,主要經過三個階段,分別是局部應用能力的養成、聯貫應用能力的養成和應用能力的熟練。根據技術應用能力培養的這種規律,在有效安排課程的開課順序時,需要注意從易到難、從簡單到復雜,進行綜合指導,通過高強度的訓練,掌握一定的教學方法。同時,必須要注意有關應用能力之間的轉移問題。在確定課程順序的時候,禁止出現負轉移的情況。
三、構建區別于普通高等教育的高職教育教學質量評估機制
高等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學術型人才,而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技術型人才。[4]兩種類型的教育有不同的特點,決定高等教育和高職教育的教學質量評估機制存在差距。在高職教育中評價教學質量時,不僅包括政治思想、工作作風等高等教育的共同內容,而且重視教師的實踐組織能力和解決職業的實際問題能力。這樣有助于教師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可以加強與實習企業的聯系,提高自身的職業素質,培養學生應用能力。
考試是檢查高職學生學習成績的主要方法,但是考試方式和考試內容要進行適當的改革。[5]考試成績可以客觀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正確反映學生的真正學習情況。因為在教學計劃中高職教育按照培養目標建立課程體系的時候,將實踐訓練課與理論知識課單獨提出,所以在學生學習成績中包括兩方面的成績,分別是實踐訓練成績和理論成績,而且各自占據的比例是合理的。在考試方式上,理論知識部分的卷面可以用口試形式或者筆試形式進行考核;實踐訓練部門要求在操作過程中檢驗。對于這部門的考核,必須要根據統一的考核方式進行。
結語:
總而言之,高職教育想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明確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高等教育和高職教育的主要區別在于教學重點是不同的。高等教育側重于培養學術型的目標,豐富學生理論知識;高職教育側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加強學生專業技能。因此,高職教育在辦學中,需要改變教學理念,加快教育教學思維的改革。
參考文獻:
[1]向新梅,徐培江.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下的高職會計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2014(20):116-117
[2]朱方來,向懷坤.改革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1(07):36-38
[3]王彤,朱科蓉.高職專升本教育的定位分析與改革研究[J].職教論壇,2011(13):21-24
[4]歐陽俊.樹立先進的辦學理念 打造全新的育人模式[J].警官教育論壇,2006(02):6-11
[5]王成方.更新辦學理念 改革高職教育教學[J].中國高等教育,2002(06):37-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