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允迅
摘要:現代科學技術新發現證實:人類有巨大的潛能,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菲博士說:“人的潛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的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分?!彼€說:“潛意識力量是無限大的,人只要適當加以運用,幾乎沒有達不到的期望。”因此如何在地理教學中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潛能,便成為我們地理教學研究中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創新潛質;學生潛能;地理教學
創新思維又稱創造性思維,是指善于運用已有的知識分析研究面臨的事物或問題,從而找到創造性地解釋這些事物或解決這些問題的新途徑、新方法、新結論的一種優良的心理品質。這種心理品質是創新素質的核心。
俗話說“沒有地圖就沒有地理學”,地圖作為地理信息的載體,在地理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地理事象的分布規律,要了解分布情況就必須把研究的各項要素落實在地圖上,地圖是其它任何工具無法取代的。通過調查分析:當前初中生在地理學習中只停留在簡單的機械的記憶水平,對地圖的學習和運用顯得比較薄弱,因此歸納總結出層次地圖教學法,能極大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提升教育教學質量?,F結合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談談我在實施地圖層次教學中的點滴體會:
一、識圖
即開始引導學生辨識地圖,這是學會讀圖、用圖的基礎和前提。為使學生能熟練辯識地圖,可在學生新接觸地理的幾周時間里,從這幾方面入手:
1.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強烈的求知欲,是學生學習的動力,也是創新思維的催化劑。激發學生認知地圖的興趣。2.講清概念,打好基礎。詳細講述地圖上的各要素,如:比例尺、經緯線等他們的形狀和表示方法以及圖例的符號和色彩,注記的規則和字體變化等。地圖符號是表達地圖內容的點、線和圖形,各種符號不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質,還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圍和大小等數量關系,所以只有講清各種符號的地理意義,才能使學生熟悉符號所代表的具體地理事物,準確而迅速地找出它們的分布概況,相互聯系等。3.反復練習,建立空間概念。即在教師的指引下,在地圖上認知各地理事象的方位、范圍、大小、形狀等地理位置及分布狀況。此為初級階段,旨在培養學生的地圖意識,熟悉地理事象的分布,增強認知地圖能力。關鍵要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寓學于樂。
例如:學習了地球自轉的規律和結果后,讓學生課后思考“如果地球反向自轉,一天還是24小時嗎?產生的結果會有什么變化嗎?”;在分析了長江洪水日益頻繁之后,留給學生課后思考題“為什么洪水日益頻繁?你認為防治洪水災害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并允許學生異想天開,充分發表自己的新觀點、新想法。
二、指圖
是學會說圖的前奏,是過渡。由識圖到快捷指出地理事物的分布,并能簡單敘述它的方位,是學生在地圖技能上的一大飛躍。教學中應結合學生特點,循序漸進,訓練指圖不能操之過急。
1.在教學生指圖時,應注意你與掛圖的位置,不能擋住學生視線。2.應合理使用指圖桿,不能隨意晃來晃去,弄亂學生的視線與思路。3.指圖必須準確無誤,快慢適度,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當前的能力水平,不能盲目求快。4.對于不同形式的地圖符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應采用不同的指示方法。例如:小麥產區的分布與山脈走向的指示方法就應不同。
通過指圖能強化記憶,開拓思維。在形式運用上可多種多樣,可叫學生上臺指圖表演,看誰指得快;或同學間你說我指,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力求營造一個互競互助、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當然,在訓練中應由簡入繁、由易到難使學生有成功的體驗。
三、說圖
即隨著識圖能力的提高,指圖技能的強化,依據識圖規則,學生能用語言或文字描述地圖內容,能將地圖的形象語言轉化成文字語言。在說圖時教師應把握好兩個結合:
1.部分與整體相結合,即在引導學生閱讀分區圖時,注意與世界或全國地圖對照,以加深理解部分與局部的位置關系。例如在學習《東亞》等十三個地理分區時,可在世界地圖上說出它們的位置,為理解和歸納出其氣候成因打下基礎。2.集中訓練與分散訓練相結合:集中訓練即把最基本的識圖知識和技能,在《地圖》章節中集中講解和訓練,分散訓練即在各章節中最基本的識圖知識和技能,進行強化、補充和提高。例如在學生集中訓練了地圖的三要素后,可在地形和氣候學習中進一步學習等值線地圖。
四、填圖
即檢測手段,是將所學的地理知識展現在空白地圖上,是對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分布狀況的記憶檢測。只有具有了一定量的地理事象的記憶儲備,才能用好圖。在填圖訓練中要求學生:
1.態度端正、內容正確、符號、字體規范、位置準確。2.注意填圖的順序,先復習后填寫,防止盲目亂填或機械照搬。
當然空白圖可以是教師準備的,也可是學生自畫的,在訓練中可適當教給學生畫地圖的基本技能。如利用簡筆劃,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還極大地開拓了學生的思維。
五、用圖
即培養應用地圖的能力,是地圖教學的最高境界。我們不能只停留在地理事象的識記上,要用地圖分析現象,綜合概括各地理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歸納出地理事象的成因以及地理區域特征和地理規律性。
誠然,任何一種思維潛質的開發,創新思維能力地培養,都不是一蹴而就,要有耐心和方法。例如:在分析歐洲西部的氣候特征時采用疊加法,將歐洲西部的《氣壓帶和風帶圖》、《海陸位置與地形圖》、《洋流分布圖》層層疊加,動感的表述,效果甚佳。地圖分解法即將復雜的原理、成因,分解成一個個小部分,在地圖中逐一剝落,達到化難為易的效果。例如:在分析華北平原形成原理中采用此法,事半功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層次地圖教學正是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讓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潛意識的能量釋放出來,營造廣闊的空間,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自主性和創造性,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潛能,教學質量得以改觀,真正做到讓學生親其師、樂其學、強其能。
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在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方面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開發培養出學生更多更好的創新潛質來。
參考文獻:
[1]李國豪.在地理教學中要培養學生運用地圖的能力[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 1984 (6)
[2]康馨.淺談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重要性[J].《地理教育》2012(3)
[3]孫維維.探討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城市地理》201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