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
摘要:近年來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繁榮發展給新聞行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但是新時代下新聞行業的發展也存在著巨大的倫理危機和挑戰,網絡新聞媒體頻頻出現了倫理失范的情況。這一情況的出現不是某單一原因造成的,除了網絡新媒體自身的特點造成了這種情況的出現以外,還有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政府監管不到位以及網絡法律不健全等。本文將針對當下社會出現的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現象出現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針對于出現的問題給出相應的對策,以期對我國網絡新聞媒體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倫理失范;原因;對策
引言
近年來頻頻出現的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現象,給我們的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倫理危機和道德危害,甚至可能對于青少年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造成嚴重的扭曲。由于網絡新聞媒體的開放性和自由行的特點,我們必須對這種現象進行遏制。
一、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表現
(一)新聞內容失真
新聞的最重要的功能是向公眾傳播真實的信息,真實性是新聞必須堅守的紅線,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而網絡新聞媒體的作用是將真實的新聞利用最短的時間利用網絡的形式向公眾客觀呈現出來。因為網絡新聞的編輯其所在的新聞行業具有特殊性,因此保持網絡中發布的新聞的真實性不僅僅是職業的問題,也是作為一個社會公民的責任道德問題。網絡新聞媒體在發布新聞的過程中不應該影響新聞事實的進程,其主要工作是要將發生的事實以網絡新聞的形式向大眾傳遞,在網絡中呈現。但是,由于我國網絡新聞媒體的數量越來越多,公民獲取新聞的渠道也來越來越多樣化,網絡新聞媒體之間的競爭日趨慘烈。一些網絡新聞媒體吸引公民眼球,獲取最大化商業利益,一些網絡新聞媒體工作者開始逐漸喪失了作為新聞工作人員的職業道德和社會道德,直接參與甚至偽造新聞的進程,即:從主觀因素分析事實,并將其臆想的內容轉化新聞呈獻給大眾。
(二)新聞內容非道德化
新聞內容的非道德化指的是網絡媒體利用一些能夠引起大眾色情聯想的敏感詞匯或是一些尺度較大的照片,來吸引網民增加點擊量,達到增加商業利益的目的。這導致了在網絡上會有大量的具有色情色彩的詞匯和圖片存在。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網民已經接近8億,由于網絡的自由性,網民可以隨意瀏覽在網絡上的信息,如果在網絡中含有大量色情、暴力等非道德的信息,會嚴重危害網絡消費者的身心健康。尤其是我國的網民中青少年占很大一部分,這會對其健康成長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對其建立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非常大的負面作用。
(三)價值導向的偏差
新聞往往是公民價值導向的風向標,當公民大量瀏覽一些價值導向不正確的新聞時,往往會受其影響。當今時代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網絡新聞媒體應該承擔積極引領公民價值取向的責任。但是當前我國大多的網絡新聞媒體充分利用了公民的“娛樂”心理,大有一種與公民同娛樂的姿態來報道新聞。當黃曉明與楊穎的舉行盛大的婚禮的同時,我國科學家屠喲喲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而登上微博熱搜的是黃曉明與楊穎的婚禮,而不是我們的科學家在醫學方面做出的卓越貢獻,人們更多的關注焦點是具有娛樂性的新聞上。這說明我們的網絡新聞媒體在引領公眾價值取向上是存在偏差的。
二、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現象頻繁發生其背后的原因是復雜多樣的。
(一)部分從業人員倫理觀念差,職業道德素質低下
網絡新聞屢屢出現倫理失范的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網絡新聞部分從業者的倫理觀念差,職業道德素質低下。
正所謂“意識決定行為”,一個人的行為受自己意識支配。網絡新聞媒體的部分從業人員其倫理道德意識較低,致使其新聞倫理失范。首先,從作為新聞工作者的倫理規范來看,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其專業精神是真實、實時,用最短的時間、最合理的方式將最真實的新聞呈現給公眾,而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為了獲取真實的、最新的新聞不擇手段。新聞行業的專業精神與社會的倫理道德并不是相悖的,相反其是緊密相連的。只有兼具新聞行業的專業精神和社會的倫理道德才能稱得上一名優秀的新聞工作者。
(二)網絡新聞倫理審查不嚴、政府部門監管不力
對于網絡新聞的審查和監管工作不到位是導致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事件頻頻發生的重要原因。新聞在傳統的媒體平臺上發布之前都需要進行嚴格的審查,只有倫理審查過關之后才能進行發布。但是由于我國的網絡媒體發展速度較快,網絡新聞審查流程不完善,再加之網絡新聞媒體為了最求商業利益,往往發布的新聞是未經審查的新聞,這就導致了一些倫理失范現象的出現。
與此同時,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問題還與政府部門的監督不力有重要關系。網絡雖然是一個虛擬平臺,但是其是一個公共性、社會性的平臺,與現實生活中的倫理道德息息相關。網絡新聞素材取之于現實生活,又會對現實生活的倫理道德產生重要影響。由于政府部門的監管不力,導致了網絡新聞媒體失范,對現實生活中的倫理道德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三)相關制度不完善
對于網絡新聞媒體監管等相關制度的不完善,是導致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事件頻頻發生的另一重要原因。由于網絡新聞監管法律以及與網絡新聞內容相關的法律尚未健全,在這一部分一直處于空缺的狀態。這就導致了網絡新聞媒體倫理的維持僅僅依靠于網絡新聞工作人員自身的倫理道德和職業道德水平。這種僅僅依靠網絡新聞工作人員自身道德水平的方式力度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當出現了網絡新聞倫理失范的情況,對于相關人員的處罰也是較輕的,這相當于是變相鼓勵。
綜合以上原因,導致了現在網絡新聞屢現倫理失范的情況。
三、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治理措施
(一)提高從業人員的倫理觀念和道德素養
提高從業人員的倫理觀念和道德素養是解決當下我國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問題的根本措施。
要提高從業人員的倫理觀念和道德素養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對于已經參與到網絡新聞工作的從業人員,企業應該定期組織培訓和審核,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倫理觀念和道德素養,提高其業務水平。并且對培訓成果進行審核,只有具有較高倫理觀念和道德素養的從業人員才能參與到網絡新聞工作中來。另一方面,對于在高等院校接受教育將來要參與到網絡新聞工作的準從業人員來說,要加強對其倫理觀念和道德素養的培養。目前在我國大多數的高等院校對學生的培養往往僅限于專業知識層面,而忽視了倫理和道德的培養,我們應該逐步改善這種現狀,通過培養學生新聞行業職業素養,讓其將這種職業素養內化成更高尚的倫理道德素養。
(二)嚴格網絡新聞審查程序,加強政府和社會監管
治理當下網絡新聞倫理失范現象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嚴格網絡新聞的審查流程,充分發揮政府部門的職能,充分利用社會人民群眾的力量,加強對于網絡新聞媒體的監督。
嚴格網絡新聞審查程序是對網絡新聞媒體管理的第一步,通過嚴格網絡新聞審查程序,將不真實的、不符合社會倫理道德的、不利于引導公民正確價值趨向的新聞篩查掉,可大量降低倫理失范新聞的出現。
網絡新聞媒體作為社會公權,必須接受廣大人民的監督,人們群眾應該充分利用手中的權力,對于不健康的新聞紀實進行舉報,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而作為政府部門一方面需要設立專門的部門對網絡新聞媒體進行監督,另一方面應該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聯系,對于人民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進行處理。這樣由政府部門和社會人民群眾兩方面的監督,可以大規模減少倫理失范新聞的出現。
(三)完善相關法律制度,充分利用德治
“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對于法律起到了完善補充的作用。在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的治理,需要從法治和德治兩方面入手。
在人類社會中,道德和法律是最基本的兩大行為規范,二者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首先,法律是對道德的總結。法律規范是在道德規范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人類社會的道德進行總結,然后法律化。道德的法律化實質上是根據人們的道德規范形成了一個行為的標準,任何人的行為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其次,道德是對法律的補充。它很好地將那些不容易納入法律形成標準的行為進行了規范,與法律相比社會道德規范具有更廣闊的調整約束范圍。
在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不斷完善的道路上,道德規范和法律規范兩者缺一不可,只有將德治與法治相結合,才能保證我國道德建設和法治建設相互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1]宋振超,黃潔.大數據背景下網絡信息的倫理失范、原因及對策[J].理論與改革, 2015(2):172-175.
[2]嚴三九,劉峰.試論新媒體時代的傳媒倫理失范現象、原因和對策[J].新聞記者,2014(3):25-29.
[3]孟凡琦,張宏.網絡新聞媒體倫理失范成因及規避對策——以21世紀網新聞敲詐案為例[J].新聞傳播, 2015(15):113-113.
[4]姜蘭,喬田.自媒體時代微信傳播的倫理失范行為研究——以”羅一笑事件”為例[J]. 新媒體研究, 2017, 3(6):3-4.
[5]孫宜君,畢晛.新媒體環境下科技傳播倫理的失范及對策[C]//首屆中國科技傳播論壇.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