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皓然
摘要:當今紅色文化宣傳往往與年輕一代脫節,需要開拓一種更加新穎的方法去增加紅色文化的傳播度,另外通過雙語的形式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這些內容,讓受眾在學習中增加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提高思想素養,喚醒責任意識。因此校園紅色雙語電臺項目應運而生。
關鍵詞:雙語;紅色;電臺;意義
每每聽到紅色文化宣傳,總是給人一板一眼,與年輕人脫節的感覺。但是作為新時期的青年學生,我們應該要主動的去了解相關的內容,這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培養起來的參與政治生活的責任感。而我們希望通過我們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弘揚紅色文化,傳播黨政實事,能在一定的范圍內去鼓勵和吸引同學們去自覺關注我們的國家和政黨的政治動態,進而提升學生思想文化素養,同時幫助學生通過國際化的眼光去了解接受這些看似晦澀其實是與我們生活密切的內容。這就是我們想要建設一個紅色雙語電臺的初衷。
一
在全球化日益發展的今天,英語以其強勢的地位滲透到了世界各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何在學習借鑒其他語言文化的同時保持自己語言特色?如何處理好與強勢語言的關系?這就凸顯了雙語學習的重要性。雙語是在自己語言不被孤立的前提下,保持自我的同時吸收接受外來文化,通過雙語的形式能增加受眾的國際化眼光,以一種新的視角去看待事物。我國自改革開放初為與國際接軌和交流,開始普及英語教育,至今已經40個年頭。英語學習的內容已經不單單是日常交際,而是蔓延到了更深的層次。
關于電臺這一傳媒形式,很多人認為在自媒體爆炸的今天已經越來越喪失其作為傳統四大媒體的地位。但是根據數據顯示,只有廣播的廣告收入呈正向增加,證明相較于其他媒體的發展,電臺并未走入寒冬,而是借助互聯網的發展為自己找到了新的契機,一些網絡電臺(荔枝FM,喜馬拉雅FM)的興起賦予了這一媒介新的時代感和更強勁的生命力,使有聲語言符號和聽覺性非語言符號提供給受眾的伴隨性、想象性具有了更大的開拓空間。摒棄了視覺特效的干擾,人們會更加投入廣播營造的聲音環境中,提高了人們通過電臺接收信息的專注度。電臺的另一大優勢就是成本要求低,借助互聯網工具能很容易地做出想要的電臺節目,同時能保證較高的傳播質量,更適合學生操作。
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第一大執政黨,在帶領中國人民創造新生活的道路上立下了赫赫戰果贏得了世界矚目,但是在保持高曝光度的同時卻承受著外界的猜疑和誤解。要消除這種現象就要積極地通過外界能夠直觀解讀的方式,比如國際化的語言,向外界展示我們的風采和態度,傳遞我們的理念和思想,在國際社會上挑戰西方的話語霸權。讓國際社會更加了解我們追求各國能和平發展,通力合作的愿望。而紅色黨政宣傳類的電臺數量有限,而專門做這類內容的雙語電臺更是屈指可數。我們希望搭建這樣一個平臺,承擔起這樣一份責任。即使影響的范圍有限,我們也愿意以積極的姿態去身先士卒做出改變。
二
紅色黨政類內容具有嚴肅性,其對照的英文表述方式需要更加嚴謹地對待,對詞匯的使用和翻譯的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學習吸收官方發布的紅色雙語內容并有所產出,這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作為英語專業的學生,我們能在這個過程中充分地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磨練自己的技巧和專業能力。從選材,翻譯,再到電臺節目制作,我們能從親身實踐中深化對自己專業的理解,從而能為今后的專業學習提供幫助,這對于我們來說是十分有意義的。
而對于廣大學生受眾而言,這是個新鮮的英語學習的渠道。紅色雙語方面的內容流傳度有限,學生們很少接觸這類信息,這無疑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是個全新的視角。另外此類內容更能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政治生活的參與度以及了解家國大事的積極性,進而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和思修覺悟。其次,參與電臺制作的人員均為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更能在制作電臺節目時抓住學生興趣所在,更加有針對性的選材,從而在最大程度上提升受眾的接受度,達到拓寬英語學習渠道和傳播紅色思想的雙重目的。
三
在電臺建設的具體操作中,我們將雙語電臺與微信公眾號結合,將電臺音頻與文章推送相結合給受眾展現完整的內容,每一期的電臺節目都能在公眾號上找到對應的文字材料;另外,我們與院系黨政宣傳的公眾號和學校廣播臺聯系,希望聯合更多方面去提高電臺影響力,拓寬傳播渠道,增加受眾面積。其次,我們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去優化我們的形式,豐富我們的內容,除了原有內容外,還增加了時政新聞的分享,同時我們還開展了相關的活動去深化電臺內容所帶來的影響。后續我們還計劃開展與院系本科生黨支部所對應的社區一起進行的活動,希望將電臺的影響力從線上帶到線下,從校內傳到校外。當然,我們也清楚會遇到的困難以及內容形式設定上的不足,之后我們的方向也會在保持我們傳達出想傳達內容的同時去大膽創新形式。
作為大學生,我們深知娛樂內容網紅內容更能吸引眼光。但是我們更愿意去做一些清流般的內容,能夠幫助人思考,給人以啟迪,讓更多的人能慢慢意識到,自己身上那份隱形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