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政府與人民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當前社會各個領域都已經被互聯網所覆蓋,并且人們能夠通過互聯網從中發表自身的觀點和看法,并逐漸對政治生活產生影響。本文嘗試分析當前在互聯網基礎上政府的公共管理所存在的問題,并且尋找優化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公共管理;危機治理
互聯網的快速普及,使得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如雨后春筍般快速出現,并且由于新媒體較傳統媒體而言,其能夠隨時隨地的同時傳播文字、圖片和視頻,顯著吸引讀者注意力,起到輿情導向的作用。
一、“互聯網+”背景下政府公共管理面臨的困境
(一)政府公共管理思想滯后。
當前我國處于社會經濟轉型的重要階段,各類矛盾、危機的爆發幾率顯著提高,顯著提高了政府公共管理的難度。但是當前我國政府部門在對于危機的治理方面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例如審批復雜、層級過多、部分溝通存在障礙、缺乏明確職責劃分等等。甚至部分地方政府完全沒有設立專門的部門以應對管理危機時間,并且也未將此類工作歸入日常工作范圍之類,導致一旦出現危機事件,政府部門之間無法快速有效的協調合作,不僅使得危機治理的成本增加,也降低了危機事件的處理效果。
(二)政府與社會多元主體之間溝通交流不足。
在傳統的危機處理過程中,政府是處理危機的唯一主體,其直接負責危機信息的公開、發布與控制。而社會群體則對此不夠關注,究其原因,是因為長期以來政府在處理危機過程中都沒有注重引入社會力量協同合作,將社會多元主體排除在外,使得政府公共危機管理的過程中完全無法行使自己的權力與責任,長此以往,會逐漸失去責任感,并且缺乏足夠的社會凝聚力。當前我國政府在處理公共危機事件時已經逐漸由現在的危機治理替代傳統的危機管理,在危機治理的過程中,分別屬于社會一元的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公眾等都處于非常重要的部分。但是缺乏有效平臺將此主體整合并且切實應用到公共危機的治理中去。
(三)政府部門對互聯網技術應用能力較低。
新媒體及互聯網尚未普及之前,應用傳統的處理方式已經能夠高效、及時、妥善的處理我國出現的公共危機問題,但是由于互聯網的普及和新媒體的出現,使得公共危機事件發生與演變的環境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在此情形下,傳統的政策措施無法順應當前發展需求,政府部門尚未能夠充分認識到新媒體所蘊含的巨大能力及其所能夠起到的作用,所以不注重對其充分應用。
(四)政府信息甄別難度加大。
由于新媒體的存在,所以當前已經步入個人媒體階段,即全民媒體階段。在此情形下,互聯網上很大一部分信息都是源自個人媒體,這些信息存在信息量大和出現迅速的特點,使得政府不得不消耗大量人力物力甄別信息內容,以實現危機的防范與治理,勢必會導致判斷難度顯著上升。
二、“互聯網+”背景下政府危機治理工作的優化路徑
(一)及時轉變政府部門的工作思路。
針對傳統政府部門公共管理結構無法應對當前互聯網環境下的危機事件治理情況,政府部門應當積極對自身組織結構進行優化,削減不必要的行政機構,并且對上下級政府之間的機構設置進行調整,通過適當的整合和放權,提高政府部門對于危機事件的治理能力和效率。
(二)結合社會多元主體實現“共治”。
在公共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門應當積極聯合其他主體共同開展工作,通過各自發揮自身能力,實現良好的互動與合作,并且提高各主體自身的責任感,充分結合企業、政府、非政府組織以及公眾等社會重要組成部分,提高社會的整體凝聚力。
(三)提升政府部門的新技術應用能力。
新媒體與互聯網對于政府的公共管理是存在兩面性的,其能夠將政府存在的問題和取得的成果都進行放大后向社會展示,所以政府需要充分應用互聯網技術,通過以身作則和加強宣傳工作,實現高質量的公共管理。所以政府部門需要開通政府微博、微信等,通過互聯網定期發布相關教育及引導信息,通過圖片、視頻、文字等方式提高宣傳的效果,積極回復和整理網民留言,通過公開解答加強與公眾的互動,提高我國政府危機治理的效果。
(四)樹立法律信仰,加強信息甄別。
針對當前互聯網環境下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情況。首先應當從法律角度開展管理工作,領導干部以身作則,加強對法律的學習和遵守,使得社會公眾形成自己的法律信仰,加強自律以降低危機爆發幾率;其次政府需要轉變思想觀念,加強培養專業的互聯網技術人才,加強與各互聯網平臺的合作,實現對信息的高效監督和甄別,進而提高我國政府危機治理的效果。
三、結論
危機治理在政府公共管理工作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危機事件爆發的幾率越來越高。對此政府需要及時轉變工作思路,與社會多元主體實現“共治”,并且要主動提升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能力,加強對信息的甄別處理能力,才能切實降低危機爆發率,真正做好危機治理工作。
參考文獻:
[1]唐慶鵬,錢再見.公共危機治理中的政策工具:型構、選擇及應用[J].中國行政管理,2013(05).
[2]劉霞.公共危機治理:理論建構與戰略重點[J].中國行政管理,2012(03).
[3]黃健榮,胡建剛.公共危機治理中政府決策能力的反思與前瞻[J].南京社會科學,2012(02).
[4]田茂橋,劉紅,楊杰,文葉飛.新媒體服務大民生——松桃自治縣“互聯網+政務服務”促進和諧發展[J].當代貴州,2015(40).
[5]周民,賈一葦.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創新政府服務與管理模式[J].電子政務,2016(06).
作者簡介:付揚(1992-),男,漢,四川達州,西華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政治學理論
科研基金項目: 2017年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互聯網+”背景下南充市政務服務的發展現狀及改革路徑研究(20171063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