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晶晶
摘要:分析了國內公共圖書館基層延伸服務的現狀,并以洞頭區圖書館為例,對基層延伸服務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基層服務現狀;基礎服務舉措
一、國內公共圖書館向基層延伸服務的探尋
(一)二十四小時自助服務,解放人力資源
近幾年,一批批城市書房、百姓書屋等設在農村百姓自己家門口的無人值守圖書館在溫州大地上崛起。讀者可以憑借身份證、市民卡等有效證件刷卡進門,自助閱讀、自助借書。城市書房、百姓書屋這些不打烊的圖書館延伸版,極大解決了圖書館工作人員緊缺的問題,滿足基層群眾的公共文化需求。
(二)各地區圖書館因地制宜,形成特色
(三)吸引社會公眾力量參與圖書館基層服務
目前,圖書館原有的館員已經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群眾文化需求,圖書館更加注重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基層服務。
二、洞頭區圖書館向基層延伸服務的實踐
(一)百家書巢,圖書漂流平臺
我館于2017年推出了圖書漂流平臺——“百家書巢”。“書巢”24小時開放,市民可任意拿取。閱讀完畢后放回“書巢”,或將自己翻閱過的圖書、雜志等增添到“書巢”內,更大范圍地讓圖書漂流起來。2018年1月,我館在東岙正式投入使用第一批“百家書巢”。在同年4月份,我館啟動了百家書巢認領活動。市民可以個人或以單位為申請人,申請認領書巢。目前,共有8個百家書巢被成功認領,它們的認領者分別是民宿的經營者和公交交運集團。通過書巢的認領、投放、管理,通過全民共建、共管、共享,打造出一個個遍布大街小巷的“迷你版”閱讀空間,真正打通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讓圖書跑起來,城鄉資源共享
近些年,文化禮堂已經成為了基層文化服務的主要陣地。我館發起文化禮堂圖書配送,配送形式為:圖書館首期對全區的34家文化禮堂進行圖書配送,實現了文化禮堂全覆蓋服務。然后再每月進行圖書更新輪換式地配送,在更新的過程中,針對各文化禮堂、各圖書流通點不同的讀者群體,開展定制化圖書配送服務。在做好文化禮堂圖書配送的同時,圖書館工作人員更是對文化禮堂圖書流通點的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指導他們如何進行圖書上架、手工登記借閱、圖書日常管理維護等事項。
(三)建設“共享工程”網點
除了探索這些線下活動,讓圖書館的閱讀資源走出去、走下去以外。區圖書館還充分利用共享工程資源,在各個鄉鎮街道的農家書屋、圖書分館內設置文化共享工程服務站點。目前,除了洞頭區圖書館,全區已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務站點13個鄉鎮基層共享工程網點。共享工程網站上的資源包括浙江網絡圖書館、萬方期刊全文數據庫、維普資源網、方正電子圖書、數字圖書館推廣工程等,滿足群眾的各種需求。
(四)“你點單、我送課”點單式服務
結合各個基層團體的特色,立足圖書館特色開展點單式服務,為基層群眾獻上文化大餐。
在點單式服務中,講座是最為受歡迎的一種點單形式。傳統的講座是由圖書館選定講座內容,讀者報名參加,這種服務方式已經不能滿足讀者越來越具個性化的閱讀需求。我館工作人員經過前期調研,把點單講座服務的主要陣地定位在幼兒家長這一特殊閱讀群體。我館的主要做法是將省、市講座聯盟中關于幼兒閱讀、心理健康、早期發展等內容經過篩選,制成書單向幼兒園推送。幼兒園根據各年齡層幼兒成長所面臨的問題來選定講座內容并報送圖書館。圖書館與各講座老師溝通,安排檔期并最后敲定講座時間。此后。我館將根據需求推出面向文化禮堂、單位各層面閱讀群體的講座點單服務。
結語
雖然,公共圖書館的基層延伸服務可能還存在如下問題:缺乏完善的基層服務制度和規劃;項目資金欠缺,導致后期服務難以維持;基層文化需求表達與反饋機制不夠完善。但是,各地區的公共圖書館都積極探索基層延伸服務,利用本館的特色與當地基層陣地合作,共謀公共文化服務均等、便捷地服務大眾。
參考文獻:
[1]江蘇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農家書屋接通公共閱讀服務最后一公里[J]. 農家書屋, 2015(11):52-53
[2]云虎東. 內蒙古圖書館實施打通公共數字文化“最后一公里”創新服務模式[J].內蒙古圖書館工作,2014 (3):38-39,35
[3]張贊梅.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以嘉興市的實踐為例[G]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