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反致制度在我國之存廢存在爭議。從現有規定反致制度的司法解釋和《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的相關規定來看,我國立法與實踐均認為依據本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只能適用外國實體法。這種立法態度是否可取有待商榷。我國對待反致制度所持的應然態度是有條件地承認和接受反致,即只承認和接受狹義的反致。
關鍵詞:反致;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法律適用規范
一、基本理論闡釋
反致是國際私法中的一個特有問題,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反致包括狹義的反致、間接反致、轉致。
狹義的反致,指法院在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時,根據本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適用了某外國的法律適用規范,而根據該外國沖突規范的指引反過來適用法院地國法,結果法院適用了本國的實體法審理案件的情形。
間接反致,指法院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時,根據本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應當適用某外國法,根據該外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應當適用第三國法,而根據第三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又應當適用法院地國法,最后法院地國法院適用了本國的實體法來審理案件的情形。
轉致,指在審理涉外民商事案件時,法院根據本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應當適用某一外國法,而根據該外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應當適用第三國法,最后法院地國法院適用了第三國的實體法作為準據法來審理案件的情形。
綜上可以看出,反致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根據內國法律適用規范的指引適用了外國的法律適用規范。如果受案法院將本國法律適用規范所指向的那個外國法限制為該外國的實體法,反致問題就不會發生。
二、《法律適用法》對反致制度規定的基本特點
我國的民商事立法并無反致制度的明確規定,但我國最高人民法院先后頒發的一系列相關司法解釋均不同程度地涉及到反致制度問題。例如,《關于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二部分第(五)項[1],《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8條第2款[2],《關于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3]。我國有關司法解釋表明了我國此前在實踐上不承認反致的態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下稱《法律適用法》)第9條在立法的高度上第一次明確地規定了我國對反致制度的態度。該規定具有以下基本特點:
第一,在立法層面進行規定。上述三個司法解釋雖然也表達了對反致不承認的態度,但屬于司法解釋層面的規定,位階較低。而《法律適用法》則在法律的層面上否定了反致的適用。
第二,突出了對法律適用法的不適用規定。上述三個司法解釋的規定,均是規定了實體法是涉外關系的可適用對象,然后才進行排除反致適用的規定,不免有重復規定的嫌疑。而《法律適用法》則更為突出地、直接地排除了對法律適用法的適用,杜絕了反致產生的可能。
第三,概括性地否定反致制度之立法方式。[4]我國《法律適用法》關于反致制度之規定采取的是概括性地否定反致的立法方式。即它并未具體列舉規定哪些領域的涉外民商事關系不承認和接受反致。言下之意,涉外民事關系適用的外國法只能是該外國的實體法,不能是該外國的沖突法。從而對反致采取了全盤否定的態度。
三、我國對反致的應然態度
上述研究表明,《法律適用法》對反致制度采取的是否定的態度,而此種立法規定是值得商榷的。我國對待反致制度所持的態度應然是有條件地承認和接受反致,即只承認和接受狹義的反致,不承認間接反致和轉致,理由如下:
(一)采用反致有利于維護內國的國家主權和社會公共利益
在反致制度中,除了轉致以外,狹義的反致和間接反致最終都是適用內國法。內國立法者在制定本國的法律規范時,必然會慎重地考慮維護內國的國家主權和社會公共利益以及內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
(二)采用反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判決結果的一致
采用反致可以使同一涉外民商事案件不論在哪一個國家的法院提起訴訟,都適用同一個國家的實體法,從而實現判決結果的一致。而實現判決的一致乃國際私法的目的之一,它不僅能夠有效地避免當事人挑選法院情況的出現,而且有利于法院判決的承認與執行。
(三)采用反致可以得到更為合理的判決結果
傳統國際私法注重法律形式上的平等并以追求判決結果的一致為宗旨,而現代國際私法則更注重法律事實上的平等并以追求判決結果的公平、公正和合理為宗旨。事實證明,由于反致的采用增加了法律選擇的靈活性,有利于達到更為合理的判決結果。因此有時采用反致制度的確可以得到更為合理的判決結果。
(四)采用反致可保證外國法律的完整性
法院地國的沖突規范所指定的外國法應當是一種“總體指定”或稱“全體指定”,“它不僅包括了外國的實體法,而且還包括了外國的沖突法,這兩者是密切聯系而不可分割的。因為沖突規范所指定的‘外國法是一個集合概念,是一個與涉外民商事關系密切相關的法律體系。內國法院在根據內國沖突規范的指定適用外國法時,必須考慮適用外國的沖突規范,否則,就會破壞外國法的完整體系。”[5]
注釋:
[1]《關于適用〈涉外經濟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答》第二部分第(五)項規定:“當事人協議選擇的或者人民法院按照最密切聯系原則確定的處理合同爭議所適用的法律,是指現行的實體法,而不包括沖突規范和程序法。”
[2]《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78條第2款規定:“人民法院在審理涉外民事關系的案件時,應當按照民法通則第八章的規定來確定應適用的實體法。”
[3]《關于審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糾紛案件法律適用若干問題的規定》第1條規定:“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應適用的法律,是指有關國家或地區的實體法,不包括沖突法和程序法。”
[4]高宏貴著.《中國涉外民事關系法律適用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16年11月版,第66頁.
[5]劉想樹著.《國際私法基本問題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1年7月版,第153頁.
作者簡介:肖煒婷,女,福建人,1996年1月出生,本科在讀,專業: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