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主動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擔當。青年大學生實現歷史擔當需要國家、學校、家庭和個人的共同努力,這不僅對于個人成長成才實現全面發展而且對于國家實現繁榮富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青年大學生;歷史擔當;路徑;意義
一、青年大學生的歷史擔當的內涵
“擔當”即承擔并負責任。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擔當,比如教師的擔當是教書育人,醫生的擔當是救死扶傷,軍人的擔當是保家衛國。“歷史擔當”即應當承擔起來的歷史責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愿景與使命,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也應自覺主動地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為自己的歷史擔當。[1]
二、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實現歷史擔當的路徑
青年大學生歷史擔當的實現不是僅靠青年大學生努力就能實現的,需要國家、學校、家庭、個人的共同努力。國家從宏觀的層面進行指導,學校和家庭提供及時的幫助和關心,個人在努力學習奮斗的同時加強品格修養,全社會形成合力,促進青年大學生歷史擔當的實現。
(一)國家。近年來,西方不斷對中國進行文化滲透,通過電影、電視劇、小說等宣傳西方資本主義思想,企圖利用普世價值觀、新自由主義思想等代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诰W絡的迅速發展以及對人們產生的重大影響,國家要積極占領并利用好網絡宣傳主陣地,作好網絡信息的“把關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加強網上正面宣傳,維護網絡安全”。[2]積極利用網絡宣傳主流健康的思想,遏制虛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發布,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
(二)學校。學校應該始終堅持并貫徹正確的辦學理念,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適應時代發展趨勢,滿足學生實際需要,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高校。[3]著力提高校園硬件設施建設,為學生提供安全、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嚴格把關教師選拔工作,同時重視學校人文建設,培養良好的學風和校風。學校領導和教師要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給學生傳授科學知識的同時重視學生的品德發展,關心學生學業成績的同時關心學生的心理發展,2014年教師節,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師范大學提出,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實學識、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4]
(三)家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對人的影響是深遠而持久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思想品德的形成與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家長要重視家庭環境對于孩子的影響,營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學習的榜樣。家長要經常打電話或通過其它方式關心孩子的學習、生活,與孩子多溝通、多交流,主動了解、關心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狀況,及時疏導和開解,時刻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永遠是其堅強的后盾。
(四)個人。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青年的歷史擔當也是在奮斗中才能實現的。[5]身為學生,首要任務是學習,青年大學生要主動強化學習的意識。從學習內容來說,青年大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還要積極學習其它方面的知識,努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促進全面發展。從學習方法來說,青年大學生要綜合和靈活運用多種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習能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學習目的來說,青年大學生思維活躍,學習能力強,要多思考多實踐,致力于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青年大學生在做到努力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修養德行。首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和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去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其次,增強集體主義意識,把自我發展與人民幸福、國家富強緊緊聯系在一起,熱愛、關心他人和集體。青年大學生要在日常生活中內外兼修,做一個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青年大學生。
三、青年大學生實現歷史擔當的意義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6]青年大學生歷史擔當的實現,對于個人和國家的發展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提高個人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個人成長成才。實現歷史擔當的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青年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更多解決問題的經驗,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歷史擔當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發現自身不足不斷改正完善的過程,青年大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既敢于揚長避短也敢于突破超越。實現歷史擔當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積累的過程,為個人成長成才和以后美好生活的實現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促進國家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促進社會繁榮富強。雖然我國現在面臨著發展的機遇,但也面臨著發展的挑戰和風險。伴隨著發展機遇的是政治上民主化法制化建設還不完善,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亟待解決,民生問題還要給予高度關注,生態保護任重道遠。青年大學生實現歷史擔當的過程也是促進這些問題得到解決的過程,也是促進社會繁榮富強的過程。
(三)提供豐富的人才資源,促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的戰略資源。早在1900年,梁啟超先生就提出“少年強則國強”,毛澤東曾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習近平總書記也在十九大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學校是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青年大學生是高新技術人才的后備軍,青年大學生實現歷史擔當的過程也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人才培養過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終將在青年大學生的奮斗中夢想成真。
參考文獻:
[1]程樣國.肖如恩,中國夢:當代青年的歷史擔當[J]..思想教育研究.2015.(01).23-26.
[2]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 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 自主創新推進網絡強國建設,新華日報,2017-04-22.(01).
[3]習近平,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人民日報,.2016-12-09.(01).
[4]趙婀娜.楊可,北師大師生熱議習近平總書記講話 做一名“四有”的好老師 [N].人民日報,2014-09-10.(02).
[5]習近平.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新華日報,2018-05-03.(02).
[6]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