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歡祥
摘要:目前,我國的國民經濟在快速的發展,社會在不斷的進步,公路的承載要求逐漸增強,使得公路設計工作的完整程度和有效性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因此需要從項目工程價值和使用價值等多個層面建構靈活性管控機制和創造性設計原則,維護公路管理工作的可持續發展。文章對公路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內容進行了簡要分析,并從路基路面、擋土墻、安全護欄以及路基邊坡幾個方面對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問題展開了討論,以供參考。
關鍵詞:公路設計;靈活性與創造性;問題
引言
針對目前道路工程建設對公路設計的創造性與靈活性需求不斷增大問題,分析研究了公路設計創造性與靈活性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創造性與靈活性在公路設計中的具體實踐方法。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一、公路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內容
(一)公路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公路設計過程中,相關部門要秉持一定的原則才能從根本上維護公路設計的實效性水平。第一,快速安全的原則,安全是公路設計方面最根本的要求,相關部門要以系統管控機制和運行機制為根本,只有從根本上提升安全性能,才能有效維護管控標準,確保公路使用價值的穩定性和有效性。第二,暢通性原則,一方面是排水系統的暢通效果,維護使用壽命;另一方面要保持線形平順性,維護駕駛人員的駕駛感受和安全性。第三,穩定性原則,主要是指路基的穩定性,只有保證路基的穩定性,才能有效提高公路的整體安全性。第四,填挖平衡原則,有效控制路面沉降情況,提升公路的實際質量。
(二)公路設計的內容
在公路設計工作開展過程中,要重視項目工程價值和使用價值,確保總體質量和安全性貼合實際。對于公路項目而言,無論是地理位置、氣候氣象還是社會環境,都是非常關鍵的因素,因此,設計人員要按照標準化流程開展設計工作。在具體的設計內容中,公路各個控制點的高程以及公路縱坡尺寸等基本參數列入公路設計重點。
二、公路路基路面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設計
(一)公路路基的安全設計
在公路路基安全設計項目中,除了要對強度進行處理外,也要對邊坡穩定性、排水系統以及支擋結構進行處理。第一,路基強度設計,對原始地面承載力在150KPa以下的項目進行集中處理,有效整合軟基和巖溶,主要是借助換填操作和裝袋砂井處理,對其進行有效整理的同時也能完善處理效果和整合機制。一般而言,在試驗項目結束后集中選取路基的填料,不能借助土石混填操作,保證路面壓實度。借助膨脹土進行處理,并在其中加入適量的石灰和固化材料,維護處理效果的同時也能提升防水效果。第二,路基邊坡安全設計,集中關注邊坡的穩定性,邊坡寬度若是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就會造成安全事故,對路基高填深切邊坡處理時要保證穩定性。行集中防護和加固不符合實際參數的問題,確保高填深切結構和橋梁隧道構造物對比效果的完整性且符合標準。填方在20m以上的結構適宜采用橋梁結構,若是填方在30m以上,適宜采用隧道。結合實際情況建立健全有效的分析策略,維護施工項目的安全性。第三,排水結構物設計,只有從根本上保證排水系統的完整性和有效性,整合邊溝位置、排水溝位置以及暗溝等位置,才能提高路基的整體穩定性。要集中計算相關參數,不能一味應用傳統參數,集中升級強度后,避免路基不穩造成的安全事故。第四,支擋結構,對擋墻基礎性強度和抗移滑能力等參數進行集中分析,在整合抗傾覆能力以及抗剪能力的同時,綜合提升安全評價指標,從根本上滿足項目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維護施工要求。擋墻的基底埋置深度要符合實際標準,控制在滑動面和沖刷1m以上,且土質地基需要嵌入巖石層1/2的深度,保證樁長結構的穩定性。
(二)公路路面的安全設計
在公路路面設計項目中,分析路面承受的荷載數量,針對通行次數及行車速度等,維護強度要求,確保路面處理信息的穩定性。并且,判定瀝青路面強度,從根本上維護瀝青的質量及石料的性質,避免路基不均勻問題和沉降問題。在路面安全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抗滑安全評價結構,摩擦系數較高,整體項目的抗滑性能就會相對較好。判斷路面防滑指標時,主要是參考石料磨光值,數值較高則摩擦系數較好。除此之外,路面的排水系統也是安全設計的重點,由于高速公路本身較寬,雨水富集量較大,若是出現排水不暢就會大量堆積,對交通造成威脅。若是雨水形成積水,就會出現積水霧化的問題,遮擋司機的視線,造成嚴重的安全隱患。此外,重視接縫處理工作,完善接縫壓實度和結合強度。
三、公路擋土墻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設計
在設計公路擋土墻的過程中,相關設計部門應借鑒國外一些優秀的案例和經驗,積極建構坡面防護技術模型,配合路段的自然環境,從根本上升級靈活性和完整性,將擋土墻和自然環境融合在一起,維護靈活性和設計美感。在公路設計項目中,提升結構物自身的景觀設計美感。從擋土墻結構材料方面,能就地取材,避免利用光面混凝土作為擋土墻結構,提升其自然程度,為司機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駕駛體驗。
四、公路安全護欄的靈活性和創造性設計
安全防護欄在公路設計項目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結合我國相關設計標準,在建立實際設計機制的過程中,設計人員要將護欄設置在分隔帶位置,路側的最小段落控制在70m左右,一些并不是非常重要的道路可以不設置公路安全護欄,也能維護道路的整體設計效果。一方面,石方區護欄結構,在石方區域和路基施工同步,在路基開挖后,集中預留護欄混凝土的基礎槽孔結構,保證直接能進行護欄基礎的澆筑,避免二次石方操作。另一方面,要對路肩擋墻區域進行側護欄管理,保證護欄基礎能在連續的路肩結構區域內,完善基礎底標高限制的同時,優化預留孔基礎槽孔管理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道路工程的多元化發展使得公路設計應朝著創造性以及靈活性的方向進行建設。然而,在實際建設過程中,設計人員出于對經濟效益以及短期便捷性的考慮,并未將創造性與靈活性的設計理念應用于實際。這種情況,就嚴重阻礙了公路設計的多元化建設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李媛媛.靈活設計對山區高速公路建設環境的保護[J].交通與運輸(學術版),2014,(2):138-140
[2]馮玉祥.淺談如何提高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150
[3]常永樺.靈活性設計條件下的公路路側安全改善措施分析與評價[J].北方交通,2015,(11):76-79+83
[4]馮玉祥.淺談如何提高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3):150
[5]陳光花.簡論公路設計的靈活性與創造性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科技投資,2017(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