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柱
摘要:本文首先概述了平昌縣核桃種植特點,分析了核桃種植的技術,最后提出了核桃管理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措施,望能為精準扶貧核桃產業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林業;核桃種植;管理
一、平昌縣核桃種植特點
平昌縣位于四川東北部、米倉山南麓,北緯31°16'-31°52',東經106°15'-107°34',地表形態為高丘地貌長條形,四季分明,氣候溫和,年日平均氣溫為16.8℃,土壤以紫泥土為主,肥力中等。農村經濟主要以農業、林業為主,而核桃的種植就非常適合在山區大力發展。一般來說,早實品種株距為3~4m、行距為4~6m,晚實品種株距為4~5m、行距為5~7m。核桃樹不耐澇,如果生長期的核桃樹連續浸泡在水中3天,就會出現葉片黃花現象;浸泡5天以上,會出現部分核桃樹死亡的情況;連續浸泡1周以上,大部分核桃樹會死亡。因此,核桃樹種植地要選擇地勢較高、不積水、能澆水的土地上。
二、核桃種植技術
(一)種植環境的選擇
核桃適宜種植在季節分明、日照條件好的環境并且核桃種植對于土壤條件的要求較高,需要在土壤肥沃的弱堿土以及輕黏土中才能夠較好的生長,且地下水位不能過高,否則會導致樹根腐爛。為了便于后續管理工作,需要選擇土層深、濕潤且排水條件好的弱堿土。在種植時需要做好規劃,保持適當的間距,避免影響核桃樹的健康生長。在核桃生長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養分,通過及時施肥能夠保障核桃生長所需要的養分,特別是那些長勢不佳的核桃樹,應當重點施肥,確保核桃樹的健康生長。同時需要密切觀察核桃有無病蟲害出現,并落實“以防控為主、防治并行”的管理模式。
(二)核桃種植的過程
1.品種選擇。選擇好的優良品種,是決定核桃生產的重要因素。考慮幼苗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于幼苗的選擇是:側根完整并無其他病蟲害,長度不得高于20cm的強健的幼苗,才能對其進行合理的大面積種植,以保障幼苗的健康成長。
2.授粉。根據核桃的生長情況來看,因為核桃樹屬于雌雄同株異花,但同一核桃樹上的雌花和雄花開放的時間并不同。所以想要保證核桃樹授粉的優質性,只有對不同植株間相互授粉,才能保證核桃的生產率以及生產質量。通常情況下會根據核桃早熟和晚熟品種分開進行培育,并把早熟的雌雄先型核桃進行相互授粉,再把晚熟的雌雄先型進行授粉處理,這樣可以有效的促進核桃的生長率。
3.修剪。核桃的成長過程分為兩種樹形來成長,分別是主干形和自然開心形。核桃在幼期過程中,具有干性強和頂端優勢,所以它的整形以主干疏層為主要特征。要想根據樹形對核桃樹進行培養,在實際過程中應結合核桃品種和地理條件進行分析。
4.施肥。在第一次施肥的過程中,早熟的樹苗在雌花開放之前進行施肥,晚熟的則要在葉子展開時進行施肥。肥料主要選擇氮肥;第二次的追肥中,早熟的開花后進行追肥,而晚熟的品種在葉子完全展開后再進行追肥,這樣不僅能夠大大減少落果的現象,還能促進果實的成熟和生長。追肥以氮肥為主要原料,可以對其適當的增加磷肥或者鉀肥;在第三次追肥的過程中,肥料主要使用磷鉀肥,可以結合情況進行適當的氮肥添加;在第四次追肥的過程中,在核桃的成熟采集完畢之后再進行施肥,這樣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核桃自身的抵抗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對于核桃的幼樹,只應施用有機肥而不考慮話費,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核桃樹過冬之后進入干枯狀態。
三、核桃管理技術與病蟲害防治
(一)核桃種植過程中的管理
1.對土壤的要求。在核桃種植的環境中,每年土壤都要進行4~8次的土地翻松。在夏季選擇合理的時間進行土壤的翻松,可以對雜草進行處理。幼苗應在春季淺耕,而成年的核桃樹應在春季剛萌發新芽之前和核桃冬季的采集之后進行深耕。另外,在我縣的核桃種植時要注意梅雨季的排水問題,保障水土安全并使水土可以有效的保護核桃樹,特別在雨水頻發的時候,要采取應對洪水的措施,以避免給核桃種植過程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2.對于灌溉的要求。對于核桃種植來說,有條件的要在每年干旱時期對核桃進行灌溉,這樣是為了避免干旱或者炎熱天氣對樹苗的灼燒,更能進一步的促進核桃的生長。相反對于沒有條件的區域,可以選擇使用有機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時機使用保水劑,幼苗的施入量為15g左右,成年的核桃量控制在60~110g之間,并對土壤進行灑水,使其保持濕潤。
3.對于間作要求。經過實踐研究發現,嫁接過的核桃樹的結果時間為3~5年左右,如果在核桃種植過程中采用間作的種植方法,在增加其他農作物產量的同時,同時能加快核桃的生長速度,產量也會隨之升高。對于和核桃進行間作的植物,常見的瓜類和豆類效果最為明顯。
(二)病蟲害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病蟲害的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蟲趨光特性,在病蟲害發生時,通過燈光來誘殺害蟲。物理防治不僅可降低病蟲害發生率,降低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同時可利用人工捕殺害蟲,減輕病蟲害的危害范圍。
化學防治方法:病蟲害的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害蟲趨光特性,在病蟲害發生時,通過燈光來誘殺害蟲。物理防治不僅可降低病蟲害發生率,降低病蟲害的危害程度,同時可利用人工捕殺害蟲,減輕病蟲害的危害范圍。
農業防治:結合核桃的生長狀況,在適當的季節適當的剪去對核桃本身無用的枝葉和已經有病蟲的枝葉,同時也可以使核桃種植得到良好的通風和陽光照射的環境。然后在修剪枝葉的第二個春天,對核桃種植基地進行適當的清理,主要清理目標為修剪下的病蟲害的枝葉。
生物防治:其主要方式是利用害蟲的天敵,對其進行壓制和消滅,從而也達到減少農藥使用次數的目的。
結語
種植人員需充分了解并掌握核桃種植的自然環境,提高自身的種植管理技術,這樣既能有效的提高核桃種植的生成率,又能促進精準扶貧核桃種植產業的健康發展,還能滿足社會對優質核桃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和潤全.探析核桃種植管理的關鍵技術[J].生物技術世界.2016(03)
[2]王海英.淺談核桃種植技術的運用對農業經濟的促進[J].現代經濟信息.2012(08)
[3]魏曉玲.青海尖扎縣核桃優質豐產栽培技術要點[J].陜西農業科學.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