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靜寧配套工程的全面開工建設,征地問題,因征地而失去土地的農民的生活保障問題越來越突出。靜寧配套工程共占用永久性耕地約1760畝,臨時用地4200畝。如何做好被征地農民的思想工作,將農民傳統觀念轉變過來,是我們開展征地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這即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利益,又不影響經濟建設大局。
關鍵詞: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被征地農民;思想工作
一、解決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的政策依據及標準
(一)甘肅省征地補償執行標準
2018年2月19日,甘肅省政府發布了更新后的《甘肅省征地補償區片綜合地價》和《甘肅省征地補償統一年產值標準》。根據文件,新的征地補償標準由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兩部分構成,不包括青苗和地上附著物補償費。執行區片綜合地價和統一年產值標準兩個補償方式,統一年產值標準適用于測算區域內征收農用地中的水澆地、旱地、牧區草地,征收林地按《甘肅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辦法》規定的標準補償,征收非牧區農用地中草地的按鄰近耕地標準的0.4倍補償,征收未利用地的按鄰近耕地統一年產值的2倍補償。
(二)甘肅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辦法
2018年2月14日,《甘肅省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實施辦法》正式實施。根據辦法,嚴格執行《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06〕31號)關于“社會保障費用不落實不得批準征地”的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現行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在參保時給予適當參保繳費補貼,標準為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乘以征收土地比例,按20%的比例參保繳費,每年從被征地農民參保繳費補貼預存賬戶劃撥12%,個人繳納8%,繳費補貼資金劃完后,由個人負責繳納全部費用。
(三)甘肅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法
2010年9月20日,省人民政府公布《甘肅省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管理辦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規定對家庭年人均純收入低于當地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農村常住居民實行最低生活保障,減少了被征地農民的后顧之憂。2017年2月17日,甘肅省委、省政府印發《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實施意見》,土地承包權人對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承包土地被征收的,承包農戶有權依法獲得相應補償,符合條件的有權獲得社會保障費用等。
(四)相關法律法規對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的政策
一是《社會保險法》96條規定:“征收農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足額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險費,按照國務院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納入相應的社會保險制度。”二是《物權法》42條規定:“征收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法足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等費用,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p>
二、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面臨的嚴峻形勢
由于現行征地制度及補償安置辦法的客觀局限性,加之地方財力的限制,當地政府對征地補償政策宣傳不到位,一些被征地農民生活保障問題仍然很嚴峻,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四點:一是靜寧引洮工程用地需求多,被征地農民數量大,征地補償和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政策性強、群眾關注度高、社會影響涉及面廣,目前的保障還處于初始階段,標準不高。二是伴隨著被征地農民數量逐年增加,失地農民就業難問題更加突出,農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思想觀念成為重要的就業障礙。三是征地是與農民切身利益聯系密切的活動,但制度實施中的政務公開不足,相關制度的宣傳教育不夠。四是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銜接,特別是其配套的安置補償、就業等制度,由于歷史原因,銜接及操作不當,將導致被征地農民的利益受到損害。
三、做好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被征地農民保障問題的對策
(一)加強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工作的政策宣傳
征地實質是一個利益調整過程,必須依法進行。引洮配套工程征地量大面廣,涉及被征地農民就業、創業、社保的相關政策較多且復雜,還有部分農民對政策了解不夠、掌握不準。因此,地方政府要通過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進一步加大對被征地農民就業培訓和社會保障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有關政策的宣傳力度,擴大被征地農民對相關政策的知曉度。
(二)做好被征地農民的思想工作,促進農民傳統觀念轉變
將農民傳統觀念轉變過來,是我們開展征地工作首先要解決的問題。為此,地方政府要組織被征地農民外出參觀學習,拓寬農民的視野,強化農民對未來生活的感性認識,這是轉變農民傳統觀念的有效方法。其次要廣泛宣傳補償安置政策和項目建設的意義,以及給征地農民帶來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使群眾對征地拆遷后的生活形成良好的心理預期,這樣才能為項目征地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建立多種形式的被征地農民就業制度
建立被征地農民醫療、生活和養老保障制度,要從制度上落實機構、人員和經費。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信息優勢和組織優勢,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與用人單位在用人信息上的互動平臺,為被征地農民免費提供就業崗位、就業前的培訓、就業信息渠道。鼓勵被征地農民走產業化合作化經營的路子,為其提供政策優惠,將其納入小額擔保貸款的政策范圍。靜寧縣是甘肅省深度貧困縣,是全國蘋果規模栽植第一縣,也是引洮供水二期配套工程最大的受益縣,宜耕后備土地資源30450畝,可建成補充耕地面積13695畝,充分具備通過土地治理實現占補平衡指標交易的基礎條件,恢復耕地可用于發展以果品為主導的產業化經營路子,帶動當地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引洮配套工程建成后可為其提供水源保證。
(四)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監督檢查機制
社會保障中基礎的險種養老保險,是最基礎而且最重要的一項,對于被征地的農民而言,更是作用具大。地方政府要統一負責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工作,建立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跟蹤檢查和報告制度,并將這項工作列入目標責任考核,實行責任追究制,形成政府統一領導,人社、發改、國土、財政、農牧等部門各負其責,上下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
作者簡介:康樹,男,漢族,生于1975年7月,甘肅靜寧人,靜寧引洮公司副總經理